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水中生长的芡实米

小编今天谈谈古人利用药食养生的故事。我们平时去看中医,先生经常讲:中药和食物是同源的,在过去,可以说是自古以来,药、食除了能治病外,还一直背负着营养、养生的“重任”。而今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对养生问题的趣谈,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中药和食物养生的。

一、龟龄集与乾隆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龟龄集

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乾隆帝活到89岁高龄,传说在养生方面是和经常服用龟龄集密不可分。至于乾隆所服龟龄集,仍是传统医学中一种补肾填精的良方。壮阳标本的长寿药方,其中,有补肾阳的鹿茸、淫羊藿、肉苁蓉,有滋肾阳、填补肾精的熟地黄、生地黄、菟丝子、天冬、枸杞子等。此方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对中老年人肾气亏损更为适宜。乾隆长期服用,觉得此方能强身健体、抗衰益龄,因此十分关心龟龄集的制作、看管和使用情况的关照,而且还把龟龄集赐给属下的文武大臣,在众人面前时常称赞龟龄集对抗衰老、养益寿较高的疗效。

二、茯苓饼与慈禧太后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加工晾干的茯苓

历史记载了慈禧太后活到74岁。慈禧的年龄长寿与她长期食用药膳和制作的各种药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已查到的13个慈禧补益的药方中,使用茯苓饼的频率是最高的。传说中,慈禧太后为了增寿,对养生延年非常重视,并采纳了太医的进言,命御膳房用人工自做的精白面粉和茯苓粉做成的茯苓饼进食,并经常以此赏赐属下大臣。因茯苓饼既有清香味道,又有祛病、安神、控糖、延年的功效,故成为清王朝宫廷里有名的食品和膳食。茯苓之所以能得到古今医家的格外的青睐,是有科学道理的。据有资料表明:茯苓中含有丰富的抗癌成分,其中包括抗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食用茯苓,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产生,破坏癌细胞的生长,不管是用来预防癌症还是用来治疗癌症,茯苓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

三、王怀隐与枸杞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生长的枸杞

还有记载,王怀隐是北宋时期的名医,用现在的话讲,是有名医学专家,他专为皇家看病,确切地说,就是专为皇上看病的,他受唐代刘禹锡枸杞诗的影响,并对枸杞的延年益寿的问题进行研究。他在《太平圣惠方》医药书中,记载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奇特故事:有一位使者去西河(当时的所在地)办事,路上遇到一个青年妇女,正则痛打一个年少至八九十岁的童儿。使者深感气愤难忍,便问女子:这人是你何人?女子说:是我孙子。使者又问:为何要打他?女子说:家有良药,他有病也不肯服用,故而才疼责打他。使者又问:你家的良药有几种,能否告诉我。女子答:就中药一种,叫做春名天精,夏名长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按四时采服之,可与天地同寿。这个传说故事,其意就很说明了枸杞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当时的名医王怀隐曾经亲自种枸杞树,并用枸杞为百姓治病,致使延续至今被科学证实了:含枸杞多糖,又含甜菜碱、阿托品、天仙子胺;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和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其中枸杞多糖能够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

四、芡实与苏东坡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收获晒干的芡实米

宋朝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到了老年时期,身体仍然强健,其面色红润,思路敏捷,他对食物的讲究,对养生颇有很深的造诣,著名的《东坡养生集》等一书,就是他的养生之作和他的用膳之道,其中,有一条就是食用芡实,在吃法颇为奇异: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煮熟的芡实数粒,放入口中,慢慢含嚼,直至津液保持口中,并与唾液在口中共存,再缓缓咽下腹中。他每天坚持用这个方法食用芡实,并几十年如一日,关键做到了坚持不懈。据说苏东坡还很极易喜欢吃这个芡实煮成的鸡头粥,并称为这个粥既养生又安眠,妙不可言也。芡实味甘涩性平,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的功效。同时,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用于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确保人体内营养所需的成分。在防止人体衰老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芡实配伍营养粥

在当今盛世,原来皇帝的用膳,如:龟龄集、枸杞、茯苓与芡实这些名贵的中药和膳食,已经走进普通百姓的千家万户,并用这些富有营养的食材,制作了各种糕点、食品和美味佳肴。在今天的科普时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传承,并把它科学地“定位”为药食同源的新定论,为广大人们一起共享。好啦亲爱的网友!这四则古代养生趣谈,叙述了一个意思,就是重视养生,古人有之。不多说啦,让我们一起重视养生吧!我这样叙述你感到好吗?以上就是小编学习历史的一点分享,感谢网友们的点赞、关注和收藏,记得留言哦!


古人利用药食同源——养生趣谈

收干茯苓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