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佛山三水,三江汇流,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这个水网密集的地带,曾经是疍民的聚居地。疍民,亦即水上人,他们以船为家,以渔为生,如同蛋壳漂泊在江面上,所以称为疍家。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在西江、北江、绥江交汇和流经之地的三水,曾经聚集着成千上万的疍家人,他们过着最为原始的水上生活。现在三水南丹山下,还有一个疍家人居住地,只有2户人家、几艘船。几百年来,水上人家都以船为家,家就是船。船载着的不光是生活,还有希望与传承。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这个只有2户人家的疍家村可以说是方圆百里最小的村庄,船上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不上,靠船为生,沿江而居。近年来,在政府的政策帮助下,船上人家陆续搬迁上岸,至今只有2户人家在此居住。这两户疍民已经习惯了睁开眼可以看到外面一片碧波浩渺,在如画的江景里过着水上“游牧”生活。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下午4时多,阳光正好,群山环抱着江水,江景或远或近,置身其间,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粼粼波光里,渔船时隐时出。江水、渔船、棚寮、江草、修竹构成了一幅水上人家美景,这2户疍家人就住在这里。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走到靠近船的江畔,可以看到,勤劳的疍家人利用滩涂、江畔草地种着一畦畦瓜果蔬菜。一只船身黑亮、漆面有些驳落的燕尾艇静静地躺在棚寮下,似乎在纪录着主人划艇争霸、劈波前行的荣光。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2户疍家人居住的渔船,用木板铁皮简易搭建船顶,用石头压住羽毛粘遮挡风雨,一根独木桥是船上与岸上的唯一交通工具。棚寮下,放着几辆摩托车,这就是疍家人的现代交通工具。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棚寮里,榕树下,船的主人睡得正香,一条大狗忠实地守在他身边。这一幕真有“午睡醒来醉未醒”的味道。船上的设施倒也齐全,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具,还有电脑、电视。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据相关资料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在华南沿海居住的疍家人大约10万人口。除了捕鱼,他们还通过在广州周边的水路运送商品和乘客来谋生。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府开始将疍家人转移到岸上,将他们的孩子送进学校,居住在水上的疍家人越来少了。这里的主人说,曾经这个地方也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如今都搬到岸上了,只剩下他们2户还鎕留在这里。他们的儿女也在岸上工作与生活了,只是周六日回来看看,陪陪父母,重温过去水上生活的繁华,重拾像江水一样流逝的记忆。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船主人已经60多岁了,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说,过去的疍家人主要以捕鱼为生,现在鱼少了,人工饲养的鱼太多,捕鱼已经无法维持生计,他们只好以捞蛤与螺为主,一天能够捞几百斤,有一两百元收入。当然也在岸边喂养鸡和鸭,种植蔬菜以获得额外的收入与食物。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夕阳西下,染红了江面。河岸上杂乱地分布着渔网、家禽笼舍与棚寮,狗欢叫着,猫则蜷缩在主人的身边,等待黄昏的到来。这家主人的孙辈放假了,也喜欢来到船上陪祖父母。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孩子坐在桌子上做作业,作业做完后就用电脑上网玩一会游戏,在游戏世界里,孩子应该会忘记自己在船上。孩子说,他虽在岸上上学,但很喜欢船上的生活,几乎每个周末放假都回来,睡觉的床成了他写作业的课桌。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电脑与手机是居住在船上的疍家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现代通迅工具。船主人的儿子躺在床上,玩着手机,享受着这份惬意。对于在岸上工作生活的他,回到船上就是一种休闲与度假。不少青壮年像这家主人的孩子一样,已经离开了小小的渔船,到了岸上打工谋生,在岸上成家立业。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当疍民渐渐都上了岸发展,疍家这个在水上生活人群也慢慢在消失,哪怕是他们的民歌——咸水歌,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唱了。每天黄昏,忙碌了一天的他们,坐在船头,沐着清爽醉人的风,吃着河鲜,爽朗的话语和笑声,连同浓浓的人情味,都顺着缓缓的江水,飘到江里,飘到对岸……这个画面,这份惬意悠闲,也许是他们不肯上岸的最大依恋。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而今,伴随时光流逝,老渔民的背影渐渐消失,带走了一段段关于水上人家的记忆。对于他们而言,水上的坚守只是是自己这一代人的寄托。虽然也已将老去,但他们对着熟悉的北江和生活惯了小船,也难离难舍。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江水悠悠向前流淌,光阴匆匆一去不复回,时光老人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却可能再也迎不来新一代的渔民。关于这群三水江边上的“吉卜赛”人的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远去了,往事只能变为回味。

佛山三水南丹山脚下有个微村庄,仅剩的两户人家仍然以船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