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戲之死

美国马戏之死

Cathalina Liebel的家族自16世紀就從事馬戲行業,圖中的非洲象Nosey正屬於她的家族。在大美國家庭馬戲團(Great American Family Circus)於伊利諾伊州馬頓舉辦的表演上,被Nosey銜著的她正懸蕩在空中。現在,一場反對這家馬戲團的運動正在不斷升溫,而這場運動的焦點正是Nosey。美國農業部發現Cathalina Liebel家的馬戲團給Nosey的待遇很差,涉嫌違反多項動物福祉方面的規定。它不僅被嚴格地禁閉了起來,還缺乏獸醫的照料。此外,馬戲團餵給它的食物也很糟糕。(攝影:Brian Lehmann)

馬戲幾乎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了。在建於公元前1250年的埃及墓穴裡,牆壁上已然裝飾有轉著圈的雜技演員的圖案;在古羅馬的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人類和野獸的血液曾一同浸染著場內的沙地;在中世紀的歐洲,走鋼索這樣的絕技曾因為被教廷認作巫術而遭到禁止。

現代馬戲最早可以追溯到1768年。當時,馬上特技(trick riding)表演者菲利普·阿斯特利(Philip Astley)發現,當馬繞圈奔跑時,離心力和向心力能使他在馬背上保持平衡。他建起了一塊圓形場地,並僱傭了一名小丑,現代馬戲就此誕生。

攝影師Brian Lehmann說道,“我瞭解到,美國的一些小型單場地馬戲團仍在運行。我有種直覺,一個時代就要結束了,而它們正處在這個節骨眼上。”馬戲團彷彿凝滯了時光,而Brian Lehmann捕捉到了馬戲團的遺存。

在過去20年裡,關於虐待動物的報道甚囂塵上,傳統的馬戲團以極快的速度消亡著。但在美國中西部的偏遠地區,傳統馬戲團的遺存得到了完好的保留。Brian Lehmann說道,“它們很老派。當你走進其中,它們會把你帶回一個極其特別的時代……它們會把你帶回到1950年代。”

美国马戏之死

來自凱利· 米勒馬戲團(Kelly Miller Circus)的Rebecca Ostroff是如今少數能夠表演“鐵下巴”的雜技演員之一。“鐵下巴”表演不僅危險,而且充滿疼痛。早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就已有雜技和各種平衡表演的記載。(攝影:Brian Lehman)

美国马戏之死

每天早上都會有數十名當地居民前來觀看凱利· 米勒馬戲團中的大象支起大帳篷的過程。多數單場地馬戲團每天都會移動到不同的城市,它們很少會在同一座城市待超過24個小時。動物福祉方面的專家如今認為,捕捉、訓練大象的做法都是不人道的。(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在於聖保羅舉行的明尼蘇達州遊園會(Minnesota State Fair)上,觀眾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推銷員介紹驚奇世界雜耍表演(World of Wonders Sideshow)上的各種奇特演出。19世紀晚期,雜耍(sideshows)成了美國馬戲中極具人氣的一項表演,其中常有各種所謂的“非正常人”,如“巨人”、“無臂奇人”、“四腿女”等等。推銷雜耍表演的人往往通過大聲宣講雜耍表演中的怪異演出來吸引顧客。(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驚奇世界雜耍表演上的一群演員讓觀眾見識表演上的各種奇觀,從而吸引人群。“女武神”Eryn Skye-Dewey吞火,Tomahawk Tassels舞蛇,Tommy Breen則負責調動人群的情緒。(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在艾奧瓦州的蘇城,Aaron Wollin正在表演徒手倒立在保齡球上。他別號“冒險的矮子E”(Short E Dangerously),來自瘋狂絕技雜耍馬戲團(Hellzapoppin' Circus Sideshow Revue)。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他稱自己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半身雜耍演員”。(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在堪薩斯州遊園會(Kansas State Fair)的驚奇世界雜耍表演上,觀眾只需多付一美元,就能觀看“人肉針插”John Red Stuart把一根針插進自己的面頰。他尤以吞劍表演聞名,且持有好幾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哈廷頓,來自卡爾佩珀與梅里威瑟馬戲團(Culpepper & Merriweather Circus)的Trey Key與他的孟加拉金虎Delilah正在演出,500磅重的雄性獅子Francis則坐在一旁。美國農業部多次指出,該馬戲團的演出未能達到《動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中的標準。這家馬戲團沒有給動物們提供給合適的容身之所、空間以及醫療保障。但在2017年1月,美國農業部刪除了網站上的動物虐待記錄數據庫。(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在於聖保羅舉行的明尼蘇達州遊園會上,Jay Braggar在驚奇世界雜耍表演的後臺練習“鼻上立劍”。(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Steve Copeland正在俄亥俄州的坎菲爾德參加凱利· 米勒馬戲團的演出。在他的野營車旁,他正在化小丑妝,周身瀰漫著化妝時產生的粉霧。縱觀歷史,幾乎每一個文明中都出現了不同形象的小丑。(攝影:Brian Lehmann)

今天,只剩下約30家巡迴馬戲表演團體。在馬戲團的黃金時代——19世紀中葉,巨型大篷車常常拉著華麗的馬車和身上繪有油彩的演員在全美各地巡演,這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國家標誌。玉米花膠糖把空氣染上了肉桂的甜香,這種香味和那些花哨俗豔的戲服一道吸引著成群的人們前來見證那些近乎不可能的奇觀:吞火的男子和能違背自然規律、把身體扭成奇形怪狀的女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經歷了經濟大蕭條,馬戲也經歷了蕭條。新的護照法、海關條例以及出入境貨幣限額極大地限制了馬戲團的自由,它們不再能像一個世紀前那樣到處移動了。與此同時,美國的鐵路交通凋敝,機動車的出現迫使許多馬戲團放棄鐵路交通,重新選擇搭卡車進行表演。後來,美國終於走出了大蕭條,電影和電視的出現給馬戲帶來了新的威脅,大眾的娛樂選擇前所未有地多樣化了。

在1950、1960以及1970年代,巡迴表演一直欣欣向榮。但是,在這種表象之下,爭議在不斷髮酵。最早的馬戲團建立在馬、猴子和狗的基礎之上,但到了18世紀初,倫敦和紐約街頭出現了當地的人們未曾見過的動物——獅子、大象、熊、河馬以及長頸鹿,這些動物乘船漂洋過海來到這裡,使得演出的票價暴漲。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Phineas T. Barnum)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馬戲團經紀人,他有句名言:“大象和小丑是整個馬戲團的依託。”

美国马戏之死

“小丑帶領的遊行隊伍中也有一絲莊嚴:圖中的單峰駱駝們優雅持重,牽著它們的兩位小丑則身著滑稽的服裝,但這並未減損它們身上多年來塑造的莊重感。騎著駱駝的女子露出笑容,與這份莊重形成了對比。沒有兩個外表完全相同的小丑。一旦有人‘扮’好了,這種扮相的人身權便歸他所有。”《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Richard Hewitt Stewart)

美国马戏之死

“這頭上了年紀的印度象被迫學習了跳舞。不過,對於用鼻子向人討要小零食的技巧,它無師自通。作為印度象的表親,非洲象體積更大,其祖先曾隨同漢尼拔·巴卡將軍一同進軍羅馬。人們認為非洲象不及印度象聰明,因此很少有非洲象參與馬戲訓練。”《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Richard Hewitt Stewart)

美国马戏之死

“嬌小可愛的女騎手和造型怪誕的小丑彷彿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臺下,他們親密無間,如同快樂的一家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來自舞臺之外的朋友,但他們結婚的對象常常是演員同事。”《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Richard Hewitt Stewart)

美国马戏之死

“在設有獸欄的帳篷裡走上一圈,就好比進行了一場環球動物觀光。在眾多動物中,外國出口商們唯獨無法保證長頸鹿能夠安全運抵,它們必須被裝進墊有軟墊的貨車裡。一隻長頸鹿售價1萬美元,它們非常金貴。雙峰駝、單峰駝和斑馬則是需要‘牽著走的牲口’,下了火車後的它們往往要徒步走到表演場地。”《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W. Robert Morre)

美国马戏之死

“小狗們露出了笑容,因為對於它們而言,表演就是做運動。大白馬珀伽索斯(名字取自Pegasus,希臘神話中一匹長有雙翼的飛馬)也露出了愉悅的表情。和馬戲團大家庭中的人類成員們一樣,它們也很喜愛這位身材嬌小的馴獸師。她的丈夫負責指揮騎術表演,兩人是馬戲團裡最耀眼的名人。”《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Orren R. Louden)

美国马戏之死

“單峰駝們對這些輕浮的行為表示蔑視,它們板著面孔拖著雙輪馬車,對那胖乎乎的小丑看都不看一眼。不管是單峰駱駝還是雙峰駱駝,它們都有著雙管槍般的脾氣:不僅沒有任何幽默感可言,靈活轉動的關節還使它們可以踢向任何方向。”《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Orren R. Louden)

美国马戏之死

“兩名踩高蹺演員站在馬戲團大帳篷的入口外。”《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Richard Hewitt Stewart)

美国马戏之死

“西伯利亞孕育出了貓科動物中的巨人們。與那裡的貓科動物相比,孟加拉虎和蘇門答臘虎體積更小,但卻一樣兇殘。在馬戲團中的工作人員們看來,這些渾身覆蓋著條紋的惡魔們比獅子更加危險。”《國家地理雜誌》,1931年。(攝影:W. Robert Morre)

在20世紀末期,又有新一波活動家呼籲保護動物福祉。他們稱馬戲團在捕獲和訓練動物的過程中存在虐待現象,要求禁止動物表演,這給英國及美國的所有馬戲團老闆們帶來了挑戰。公眾在這方面的意識開始萌芽,這行生意漸漸衰落。全美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馬戲團——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 Circus)也最終關閉。

菲爾德娛樂公司首席執行官肯尼斯·菲爾德(Kenneth Feld)在一份聲明中說道,“門票銷售一直下滑,再加上大象退休,銷售額下降得更為劇烈。除此之外,馬戲團的運營費用高企,它對公司而言已經成了一項不可持續的業務。”在2017年5月21日,玲玲馬戲團進行了盛大的閉幕表演,為它曾經喧囂一時的過去畫上了句號。

在美國境內仍然存在著巡迴演出的馬戲團和雜耍表演,它們是舊時代的遺存。它們的命運可以預見:“如果那些小型單場地馬戲團完全消失,我反倒會感到震驚,因為它們的存世數量越少,這個行業就會越發成為一種利基市場(有利可圖的專業化小眾市場)。事實是,這一行裡的大多數人都有經營了許多年的路子。”Brian Lehmann說道。

馬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觀光項目之一。有人說,玲玲馬戲團的倒閉象徵著馬戲時代的終結。肯尼斯·菲爾德對美聯社說道,“馬戲經歷過世界大戰,經歷過各種經濟週期,還經歷過各種變化。這世界在過去10年裡發生的變化比在此前50年甚至75年內發生的變化還要多。我認為,馬戲與人們的關係不再像過去那樣緊密了。”

美国马戏之死

在新澤西州的Forked River,小丑們與前來科爾兄弟馬戲團(Cole Bros. Circus)的孩子們嬉戲。小丑是19世紀單場地馬戲團的特色之一,常常以唱歌、單口相聲等手段取悅觀眾,甚至偶爾會引用莎士比亞的作品。美國農業部也曾多次指出該表演未能達到聯邦《動物福利法》中規定的標準。(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在新澤西州的Forked River,科爾兄弟馬戲團中的一隻棉花糖色貴賓犬做好了登臺表演的準備。狗是最早出現在馬戲中的動物品種之一。(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一場暴風雨即將席捲新澤西州的Forked River,科爾兄弟馬戲團中的工作人員忙著將大帳篷收起。(攝影:Brian Lehmann)

美国马戏之死

馬戲館國際名人堂(International Circus Hall of Fame)坐落在印第安納州的秘魯,那裡每年都會舉辦表演活動。表演前的遊行隊伍是一批訓練有素的動物們,圖為活動期間幾頭走過當地街區的大象。英語裡的馬戲團(circus)一詞在拉丁語中意為“圓圈”。讓動物受訓的行為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那個時代存在著角鬥士間的肉搏、競賽以及其他血腥的體育運動。(攝影:Brian Lehmann)

翻譯:王寧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