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旅行团不买东西,导游会不会真的亏本呢?

蔡龚亮


曾经有好多人问过我相同的问题,导游这么卖力找套路,是不是很挣钱?如果大家不买的话,导游会不会真的亏本?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规矩,不能一概而论,人家也要生活嘛。你既然选择报团,就要做好购物的准备。

一些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推出低价团和零元团,也就是购物团,游客禁不住低价的诱惑,便掉入被宰的陷阱里。导游有没有工资或工资多少,要看他在哪家旅行社上班,是否正规。一些低价团的导游基本上没有工资或是很少的工资,没办法只能软磨硬泡的让游客进店购物,从中挣点人头费和购物回扣,大家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导游想方设法让大家消费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不会陪着你白玩,至于亏不亏本因人而异。

禁不住忽悠的游客就会买一些不适用且假冒劣质的商品,还有不按导游套路走的游客,你不买,只好给你脸色看了,导游过激的言语表示,他真的亏了。像前几年,云南导游骂游客事件,仔细想一下,导游辱骂人有错,那游客呢?说白了,恶性循环,双方受损。

还有高价旅游团也有购物的可能性,导游不会强迫你,但会给你做思想工作,尽量和游客搞好关系,提高消费的可能性。总之,在正规旅行社上班的导游,收入还是很可观。

关注@寒江,分享更多精彩世界~


寒江


有过跟团游经历的朋友都知道,跟团游的一大特色就是时不时要进购物点,团费贵的“纯玩团”还好点,有些低价团每天甚至要进几个购物点,回来一盘算,在购物点花的时间可能比在景点呆的时间都长,还买回了一大堆无用甚至假冒的产品,完全得不偿失。有一种说法,就是导游也不容易,跟旅行团不买东西,导游会亏本。那事实是否如此呢?其实,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游客不买东西,导游肯定亏本的主要是那些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的低价团。比如千把元的港澳游,两千多元的泰国游、国内长线中的云南游、海南游和部分城市的一日游。这些旅游团往往把团费定得非常低,哪怕是旅行社以非常高的折扣拿到的房费、机票等成本就已经高过团费了,更遑论景点门票和包车费以及司导的人力成本。这些团的地接导游在接团时非但拿不到薪酬,而且还得按人头向旅行社购买游客。这就是所谓的“负团费”。举个例子,某旅行团一行16人在某地开展4日游,地接导游要按照人均600元向旅行社购买这个团,也就是说这个地接导游要先交出9600元才能接到这个团,除了酒店、团餐和景点门票等由旅行社统一结算外,司机的包车费、司机的工资和导游的工资一分钱都没有。

所以,在今后4天的行程中,这16人的购物或者自费项目的回扣必须大于9600元+包车费,司机和导游才能不亏本,超出的部分才是司机和导游的收入。虽然很多购物点的回扣比例看上去很大,多的达到货值的50%以上,但并非只付给司机,相当一部分要付给地接社以及游客始发地的组团社,实际导游能拿到手的部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多,导游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旅行团前往的购物点,所售东西的价格往往虚高得厉害。实际上导游接团有一点赌的成分在里面,一旦接到一个财大气粗,人傻钱多的团,购物金额比较大,导游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一旦接到一个理智消费团,那极有可能入不敷出,出现亏本的情况。在这种团里,导游给不购物或者少购物的游客脸色看就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现在经过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大力整顿,这种零团费或者负团费的低价旅行团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地是少购物或者零购物的所谓“半纯玩”和“纯玩团”。这些团,游客不购物导游是不会亏本的,只是收入相对微薄而已。这种情况下,导游会千方百计和游客搞好关系,或者设置一些小套路,让游客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增加少许购物点或自费项目,以获取部分购物回扣和自费项目的回扣,来增加收入。很多购物点的回扣分为人头费和购物回扣两部分,一些导游和司机就会“开诚布公”地说,这个购物点大家买不买无所谓,让司机大哥赚一点人头费吧,大家到店里坐一坐,看一看,买不买都行,等等。一旦有游客经不住忽悠买了一点东西,也算是导游的额外收获。


悠游四方


跟团就必须购物买东西,这个印象一定是网上铺天盖地的导游强制游客购物引起的吧。



我们先来看看现在旅行团的种类,简单的说可以分成“纯玩团”和“购物团”。所谓“纯玩团”就是价格正常,包括了导游、领队、司机的正常工资,参团游客只需要再支付些导游小费,就可以只逛行程中的景点了,不一定需要在购物点里买东西,购物全凭自愿。


而另外一种所谓“购物团”则不同,购买的时候往往是远低于市场价的团费甚至是0团费,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不可能做赔本买卖,自然要通过别的渠道让游客花钱,进店购物就是最主要的手段,导游会从游客的购物消费中获得高额提成。尤其国内游的旅行团中,许多导游都是0工资,完全靠游客的购物来获得收入,所以如果在这种团中游客不买东西导游真的会赔本呢,所以为什么强制购物屡禁不绝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奉劝大家报团时别贪便宜,回避那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团,不然被强制购买一些毫无价值的商品,自己不爽,旅行的乐趣也被破坏了。


长腿叔叔


谢谢邀请,跟旅游团出去不买东西,导游肯定是要亏本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出门去别人的地方玩,旅游业也一直长盛不衰。而绝大多数出门旅行的人都不愿意在旅游的时候自己费脑筋,更多的人想省钱,于是很多人都选择了跟团游,自然就要和各种各样的导游们斗智斗勇了。


现在的旅游团,有纯玩的高档团,有中档的平价团,而更多的还是那种低价的购物团了。我们先说说高档的纯玩团吧,确实,你参加这种团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没有购物,而且团费也不低,但在游玩的过程中导游总会给你设置一些套路陷阱让你钻的。平价团也一样,这种团的合同上都会写明有几个购物店的,而每到购物店时,导游总会说让你帮他个忙,买不买东西无所谓,但是你必须在那里坐够多长时间……然后,你一坐下来,购物店的工作人员就不停地来忽悠,想方设法地把你兜里的钞票骗出来。当然,当工作人员忽悠你的时候,你知道导游在干嘛么,他们应该正在结上一次的帐呢!

至于那些低价旅游团,那就更是购物团了,一般这种接旅途团的导游都是没有工资的,他们完全是通过游客购物的返利或者回扣挣钱的,所以导游们会把游客带到一个个的购物店去宰,游客买的越多导游就挣的越多,游客如果都不购物的话,导游自然是什么钱都挣不到的,旅行社也不会给他们发工资补贴他们,他们当然就亏本了……所以,前段时间在云南发生的游客不买东西被导游赶下车,被导游骂铁公鸡这些事情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寰驽斋主


绝对亏。

目前中国旅行社行业的操作方式,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并不了解,我在这儿以普通价格的越南芽庄游为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① 国内城市收客:通常是个人行为,有个微信就可以收客,自称是“某某旅行社经理”,其实就是随便挂靠一个旅行社而已。到处加微信好友,然后每天给好友们发各种广告,价格都便宜的惊人。越南芽庄通常只要两三千元,甚至一两千元就能报名。这个过程,游客们唯一关注的就是两个字:便宜。

② 把游客卖给省会城市批发商:比如收客价格2500元,就可以把游客卖给批发商了,批发商通常在省会城市经营,面向全省数十万名“旅行社经理”,批发商只收2200元,这样上述的那个收客的“旅行社经理”就赚了300元。

③ 批发商把游客卖给地接社。批发商收到了2200元,留200元的利润,剩下的2000元买成往返机票。把游客交给“领队”,由领队带着飞去芽庄。需要强调的是:领队没有工资。

④ 越南的“地接社”,只要是接待中国游客的,绝大部分人也都是中国人开的。他们负责给游客订酒店,订大巴车。三星水平的酒店费用一般全程四晚需要每人500元人民币左右,对游客宣称为“越南五星”。而大巴车全是购物店提供的,免费。

⑤ 地接社每天都有第二天即将抵达越南的“中国团队名单”放给导游们选择购买,其中标明游客年龄,性别。一般来说,导游们最喜欢五十多岁女性游客,因为她们最容易被洗脑。这叫做“买人头”

⑥ 一个游客,旅行社最低要收导游600-700人民币,因为旅行社订了酒店,而且要赚些利润。而导游除了要给旅行社交六七百人民币,还要负责游客们吃饭。所以导游的实际支出一般超过一千元。

⑦ 当团队抵达越南,导游们接团之后,就开始拼命洗脑,这在业内被称为“铺垫”,目的就是让游客到导游指定的购物店买东西,并且参加各种价格昂贵“自费项目”。导游可以获得购物总额40%的提成,自费项目50%的提成。比如乳胶床垫和枕头,导游带去的店的价格是正常价格的三到五倍。而自费项目更黑,比如一次“海鲜大餐”,实际成本每人100元,导游至少会收游客每人280元。

⑧ 以一个30人的旅游团队为例,导游向地接社“买人头”的时候,已经付出了差不多两万人民币,全程还要再花一万人民币给游客安排廉价的“团餐”。所以如果这个导游从团队上赚不回三万元,就亏了。因此导游刚开始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给游客们洗脑,希望游客多购物,多参加自费项目。如果游客们不配合,接下来就会讲难听话,甚至威胁游客。

反过来想一想,导游也挺不容易的,游客报团的价格,远远低于实际成本,这差额只能靠导游来想办法赚回来,所以导游只能洗脑,骂人,威胁……

大部分情况下,旅游团其实是:游客们根本没怎么“旅游”,天天就是被导游洗脑,然后疯了一样的买一堆价格贵的离谱的“特产”带回家。

所以我们看到的旅游团几乎全都是:大巴车上导游跟做保健品那些人一样的给游客洗脑,下车后拥挤着疯狂购物,想玩点什么只能掏高价向购买“自费项目”,回程时,机场排队的大妈们全是大大小小的纸箱子(购物成果)。


坏人太多了好人太少了


必须亏本!我自己之前就曾经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导游行业,后来因为薪资待遇实在是太低,又不忍心“宰客”,最后都不能糊口了,所以才放弃了这个工作。


1:天上不会掉馅饼。

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旅行社必须要盈利才能生存、导游必须要挣钱才能活下去。面对国内越来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许多旅游公司都推出了“低价团”,甚至是“0团费”的产品。仔细一想,天上哪里会掉馅饼?


2:不买就会被挤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京一日游120元,除去景点门票、车费,几乎没有任何的利润空间。所以旅行社和导游在安排线路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压缩景区参观的时间,而且还要加入购物商店。你不买,就想方设法“挤兑”你。


3:不购物导游肯定亏本。

其实,导游的薪资构成,除了少得可怜的基本工资之外,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游客的购物回扣,这已经是一个旅游行业公开的“秘密”。一个游客花120元参加北京一日游,导游必须想方设法让你在120元之外尽量多花钱。否则一个旅游团“平入平出”,导游基本上是无利可图,肯定是亏本的。



每个人的旅行经历不同,我只是“抛砖引玉”,欢迎一起留言评论!我是“背着女儿去旅行”,足迹遍布100座城市。欢迎关注、吐槽,有问必答,有评必回!


背着女儿去旅行


跟团游好还是自助游好?每次讨论这个话题,总有不少朋友站队自助游。

说说理由也很简单。第一,时间灵活。睡觉睡到自然醒,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去哪里去哪里。第二点更加关键,那就是不用看导游的脸色,买一堆没用又贵的东西回家。

那么问题来了,跟团游的时候如果不在购物点买东西,导游会不会真的亏钱呢?我们中国人都特别会经商,也懂得礼尚往来。你说如果一个导游经常给某家店带来生意,店家酌情给一些返点和折扣,也在情理之中。

通常那些正常的旅行团(这里特指非超低价团),游客不购物的话导游不至于亏本,但是会少掉部分灰色收入。

但如果是超低价旅行团,那么导游一家老小的生活费,全都指望着游客的购物回扣。万一不努力买买买,导游可是要来拼命的。

所以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人总是要花钱的,不如花得明白,花得舒心一些。


我带爸爸看世界


跟团不买东西,导游就会亏本。这事要分开来说,一个正规的旅行社(本人参团只找当地国资性质的旅行社)有纯玩团和相对的低价团,纯玩团当然不会去购物点,反而是旅客自己会问导游当地有什么特产,这种情况下导游就成了旅客的代购了,旅客接受而导游又有提成,还有若行程中有旅客说急需要方便,如果不影响旅行时间大巴会找个有洗手间的大商场让旅客进去方便,这样导游跟司机会有好处费,所以纯玩团导游司机若跟旅客关系搞的好他们的额外收入也是不少的。还有一种也是大品牌旅行社经常有组团的低价而有购物点的团,这种团地接导游的一部分收入确实是要靠旅客购物来提成,发团的旅行社给导游费相对于纯玩团少些,但也不影响地陪导游的正常收入,参加这种旅游团也有好处,为什么?因为发团旅行社只要求旅客必须进购物点,但买不买旅客自己自由决定,导游绝不能说三道四,所以,为了使旅客有好心情进购物点导游的服务态度就自然丝毫不敢有失,旅客有好心情当然买东西自然爽点啦,从经验来说进了购物点导游也是自由活动而不会对旅客说什么,就算本团旅客完全没购物,导游自己也不会亏本,另外就算没有人买东西导游带了人进商场也有好处费给的,所以正规的团就算没人购物对导游来说也没有亏本的事,有人购物了导游有提成都是锦上添花,所谓没人购物或购物额不够导游会亏本,这些都是杂牌旅行社所组织的购物团,然后导游跟购物点三者对赌的结果,极低的团费,住吃全是导游自己先掏钱的,你说这导游不难吗?旅客不购物导游肯定会亏本的,你那点团费住两晚宾馆可能还不够,别说门票吃饭了,所以购物点导游旅行社三者对赌,最后名声外扬都集中在这导游身上,一个真正喜欢旅游的人一辈子也不会贪图那些低价购物团的,人不贪就算旅行社承诺往返交通免费你也不会参加吧!


微愿


国内正规的旅行社给导游的工资不会很低,但是导游所带的旅行团如果到达目的地,在当地的购物导游会有很大的提成。所以说跟旅行团不买东西,导游不会亏本,只是会少拿人头费的提成。如果是在香港或者国外,有的国家导游是没有固定工资的,靠的就是旅行团购物提成。这时候导游就会极力的推荐随团客人,购买各种当地的礼品以及特产。

按理说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回家也没有什么,可是如今好多旅行社的导游把游客带到价格很昂贵的购物点,而且花了大价钱还不一定买的是真货。这就导致现在大家随团出行很讨厌导游劝导购物,要想让游客在购物点多买东西,就应该严格管理购物市场,严禁售卖假货,或者以次充好。这样才能拉动当地的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也带家人跟过旅行团,也买过很多当地的特色礼品,以及各种食品。回到家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些所谓的当地特色根本就不是合格的产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食品呢是又贵分量又少。而且有的口口声声说是本国的什么授权商品,独一份,其实就是假货,本国人根本不买,专门坑我们这些去旅游的外国人。

如今旅游市场乱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让人防不胜防,只有不买才是最保险的。所以报团的时候,一定要报那种无购物的旅行团,虽然团费贵一点,至少出去玩的舒服。说回来大家出去旅游,多多少少都想带点特产给家人以及亲戚朋友。希望旅行团能让你的客人玩的开心也买的开心,这样导游也会拿到不菲的收入,客人也愿意花钱。整顿旅游市场才是真道理,让旅游市场正规化,人性化,合理化。


凌子看世界



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已经走入国人的生活中,同时也成为世界与国内风景点的一大景观。在这庞大的旅游大军队伍的重要力量旅行社与导游是保证旅游质量.安全.愉快的重要保障,也是旅游政策法规落实的具体实践者。从这个角度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导游这个角色的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尊重导游工作的辛苦性与劳动知识,体力,智力等价值。

我们国家目前旅游社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据国家旅游局2017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们国家旅行社有27856家。导游人数95万多人。面对这样一支庞大队伍,教育培训,上岗,工资管理确实很有难度,有时政府的投入又没有跟上,宣传教育与相应的地方配套措施不到位。还有地方保护等意识的存在。特别是旅游公司管理与导游工资管理上存在制度缺陷,一些小旅游公司,导游工资实行按客户购物挂钩的管理体制。这种从制度设计上的问题是,旅行社与导游队伍过剩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和我们国家就业形势所形成的压力。

因此,国家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旅游公司一定的优惠。特别是旅游工作与产业是绿色环保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与素质的综合工程。是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所以对于导游工资这部分缺口或者采取根据游客反馈的意见,给予导游奖励。确保导游的基本生活是治本之策。

根据旅游公司管理现状,导游工资许多是和旅游团队挂钩的。如果组团是低成本旅游团队,一定是需要客户购买旅游景点专柜来实现导游工资的,还有司机的部分工资。这是许多导游与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源。因此,在国家投入与现有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我们作为游客也要为景区特别是处于新开发的旅游路线与景点,多一点爱心,只要不是很过份,我们大家多买一点当地的纪念品,作为纪念或者送给朋友作为礼物,也是缓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如果有条件的化,可以选择团费较高的旅游团队,这样景区购物安排就会少一些。

总之,旅游安全最重要,一切都要服从这个目标。至于购物安排从报团开始就要有谋划。同时也要体谅导游生活的不容易,相互尊重,这样和谐就会多一些,切忌发生冲突,这是旅游的大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