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上海退休教授的大作《牛蛙之殤》,介紹了他家外孫“幼升小”失敗,不甘心上門口菜場小學,選擇移民西班牙曲線救國的心路歷程。

我們來分析一下,教授女兒真的陪外孫去了西班牙會怎麼樣。

他們的想法是去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美國學校學習,以後再去美國留學。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美國學校是什麼鬼。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這個美國學校(El colegio Americano)就像上海的美國學校、日本人學校一樣,是一個給在當地的美國(日本)公民的子女上學的地方。他們的招生簡章上寫得很明白,他們優先錄用美國公民,如果還有位置,就讓英語流利的學生上。我不知道會背KPI的孫子英語水平怎麼樣,估計距離母語水平還有點距離。據說C羅把他的兒子也送到這個學校去上了。而且這個學校也是要面試的,當然狡猾的美國人說的是開會--a meeting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parents and the Head of Admissions, the appropriate School director and the Headmaster.雖然這個學校是非盈利機構,但是網站上赤裸裸地寫著:要審查你們家有沒有錢。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就算他們的兒子能上這個學校,那麼他要學什麼語言呢。

上美國學校,以後留學美國,自然要學英語。

在西班牙長期生活,總要學點西班牙語吧,否則寸步難行啊。而且西班牙人的英語水平之爛,我給你舉個栗子。我和太太08年去西班牙旅遊,那時懷著寶寶(別問我為什麼懷孕了還去西班牙玩),到哪裡都想喝點熱水。結果,你說英語,人家根本聽不懂,西班牙的水是aqua,我會說,但是,熱水不會說。當時也沒有智能手機翻譯,所以急得團團轉,邊比劃邊英語西班牙語混雜著說,聽懂為止。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華人開的飯店,學會了西班牙的熱水是Agua caliente。一輩子都記得了。當然這個華人老闆也沒有義務當老師,一杯熱水收了一歐元。

作為一箇中國人,中文自然也是要學的吧。而且要學好,怎麼著也要說得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吧。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好,現在問題來了,英語,西班牙語,中文,這3種語言怎麼排序,什麼是第一語言,什麼是第二語言,什麼是第三語言?

說實際的,以後要在美國上中學大學,英語肯定得排第一語言。否則你怎麼和那些母語是英語的是同學競爭?你在西班牙生活,生活被西班牙包圍,潛移默化,肯定會把西班牙排在第二語言上。那麼中文就成了第三語言。什麼是第三語言,就是基本不會。教授外公受得了嗎?家學恐怕是完蛋了。

外孫要學三種語言,他媽媽作為陪讀,能輔導他?不能輔導是不是還要請家教?經濟上承擔的得起嗎?哪怕錢不是問題,外孫的腦子夠用嗎?絕大多數的人,只能有一種主導語言。在海外的華人都明白,要教育孩子學中文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更何況這個孫子要在三種語言裡面掙扎。幼兒抽動症恐怕會更加的嚴重。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更可憐的是孩子的媽媽,她將在英語和西班牙語裡淹死。英語是她輔導孩子的語言,必須精通。那些知識點,就算是中文,她都不一定搞不明白,要用英語來表達,基本沒有可能。西班牙語是她在西班牙生活的語言,否則寸步難行。當然當地有華人可以幫忙,但是她能找到真心幫助,無私奉獻的朋友嗎?不可否認世界上還是好人多,但是如果遇上一個、半個壞心眼兒的華人,那真是有苦說不出了。估計她得把想出留學這個辦法的老公打死。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最後批判一下孩子的媽媽原來的方案,所謂:

著名民辦小學——著名民辦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線成長。

這方案有三個問題:

一是常青藤不是海外,而只屬於美國。

二是我不知道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常青藤是什麼關係,看破折號的分割,好像是並列關係,但是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們:12年以後孩子是上國內的大學還是國外的大學,要走完全不同的路徑,選不同的學校,上不同的課,甚至是上美國大學還是英聯邦大學也要儘早決定。

第三個問題最重要,復旦是排在交大前面的。這點交大自己也承認的,看下圖。

上海退休教授的外孫去了西班牙以後居然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