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誰還說黛玉小性呢?

少女多半都會有林黛玉情結,多愁多嗔,自憐自艾,敏感又傷感,正是懷春少女的寫照。

然而一天天大起來,自以為歷盡滄桑,看透世事,便都拋棄了少時的情懷,煞有介事地品評起寶釵,探春來。還有很多人喜歡王熙鳳,甚至或奉其為偶像的。若是哪個成年人自稱喜歡林黛玉,便會獲得一片善意的嘲笑聲。

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誰還說黛玉小性呢?

然而,我自始自終喜歡林黛玉,年少時也許是自命清高,到成年後就越發的欣賞黛玉,不管她有太多的眼淚,太多的醋意,還是自尋煩惱。

黛玉的愛情是純粹而徹底的。她從看見寶玉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他,從未思慮懷疑過,一生中沒有一分鐘搖擺。不像寶釵,是在入宮失敗後才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做賈家的媳婦。

愛一個人,愛到了極處,便是黛玉這樣,從不勸說寶玉仕途經濟,只是一心一意地為他著想,想他好,想他快樂,想他活得輕鬆。

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誰還說黛玉小性呢?

對黛玉來說,愛便是愛,愛的是這個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他的家世背景。只要寶玉是寶玉,她便希望與他永遠廝守,兩相情悅。

她想的是“你只管你好,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意義永遠以寶玉為前提。

黛玉的愛如此澄明清澈,高貴得莫可名狀,彷彿不似凡間俗世,所以曹雪芹給了她一段前世姻緣:離恨天靈河岸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生得嫋娜可愛,神瑛侍者見了,日以露水澆灌,使其得換人形,修成女體。那草銜恩未報,遂發下段宏願:倘若他下世為人,我也跟他走一遭,將一生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

或許只有這樣的理由,才可以解釋,世上會有那麼絕對的愛情。

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誰還說黛玉小性呢?

黛玉孤身一人投在外祖母膝下尋求依傍,上無父母憐恤,下無兄弟扶持。我們常感嘆黛玉寄人籬下之苦,並不是物質上的清苦,實際上賈母給予黛玉物質上甚至超多賈府三個小姐,而且自小缺少誰也無可替代母親之苦。倘若寶玉辜負了她的愛,她真的便是貧窮得一無所有,又怎能不多嗔,不多愁,不多疑呢?

愛一個人,愛到了極處,便是黛玉這樣,從不勸說寶玉仕途經濟,只是一心一意地為他著想,想他好,想他快樂,想他活得輕鬆。

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誰還說黛玉小性呢?

黛玉不單是因為吃醋和傷心而流淚,更煎熬的是這個退讓與思考的過程,當她在確定了寶玉的真心後,寶釵送來燕窩,又說了許多知心話兒之後,她便立刻視寶釵如親姐,推心置腹地做起知已來,再不想與她競爭。

黛玉是單純的,她在愛情上,其實相當的隱忍和明決,除了愛,什麼也不想要。而寶釵,或許對寶玉也有真心,但是她更看重是寶玉的人品相貌和家世背景,正如我們現在的愛情觀,婚姻觀。也不是說這樣不好,至少不該嘲笑黛玉的“小氣”!

正是這份所謂的“小氣”,才讓我們動容,因為黛玉愛地那麼純粹,她為的只是她的心,其他無嗔,無怨,無悔,甚至無妒。

這樣的決絕與大度,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