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二战输的不止是德国,输的还有战胜国英国?

怎么起一个名字那么难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二战的战败国无疑是德国。但从政治,国际和经济角度来说 二战只有两个苏联与美国,但真正意义上胜利者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经过二战,美国通过发战争财,极大地提高 综合国力,一举跃居世界第一强国。

而二战则是英国的转折点。是英国退出历史舞台,不,应该是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永远地退出了世界一流大国的舞台。在一战之前的大英帝国在最鼎盛时期占据全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着世界贸易的20%,垄断着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贸易航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应该比今天的美国还要强大。但在一战后就衰败了,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在国际体系以及贸易中土崩瓦解。二战初期经济水平尚不如德国,英国何以落得如此地步。

第一但就都是国际金融体系已经进入美元时代。美国已经控制了国际贸易的60%。而二战期间,德国把英国彻底打残,国库空虚,根本无法维持其庞大的利益集团,失败就在所难免,第二就是世界殖民独立浪潮风起云涌,全球国际体系分崩离析。英国人根本维持不住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英国没有能力捍卫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

在一战之前。美,日,德,法。奥,苏等国崛起,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诸多挑战,德国,在经济和军事以及科技处处与英国挑战,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其霸主地位,霸主只能是美国,英国人彻底沦为美国的小跟班。

二战结束初期,英国与德国都是配给制。但德国的配给制远比英国做的好,而配给时间也比英国短,英国民众哀叹,到底是谁赢得了战争,到底谁是战败国,英国的哀叹与其说是在哀叹生活的艰难。不如说是哀叹大英帝国的一去不返了。这也证明了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他总有衰败的一天,美国也是一样,他也有衰败的一天,这是必然的。




清水空流


谢邀,这是昭杨为您回答的第211道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法是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一场国际霸权的转移战争。但很多回答里面说,英国的霸权的结束就是因为二战,那也未免夸大了二战的作用。英国霸权早就摇摇欲坠,只是一些特殊因素撑到了二战后而已。

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主导世界秩序的是英国法国以及他们控制下的国际联盟,而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崛起,代替了英国和法国。虽然说霸权转移的正式标志可能还要到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和英法海外殖民地独立后。但二战让美苏真正的站上了世界舞台。英国虽然力抗德国,同时在东南亚对抗日本,本土从未陷落。但是日不落帝国日落西山已经是事实。

英国在二战时就借助美国的租借法案(租借武器,飞机,船只等)方可自保,欠下了美国巨额外债,直到2006年才还清,已经没有当年日不落帝国的雄资。要知道,在英国夺取世界霸权的18世纪七年战争,以及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里,是英国人扮演着类似二战时美国的角色。

其实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美国的工业产值就超过了英国,德国发展速度也远高于英国。一战期间,当沙俄爆发革命无法牵制德军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只是1917年威尔逊总统宣布美国加入一战,英法才最终获胜。

不过,一战的胜利对于英国已经是惨胜,英国在战争中几乎动员了帝国全部的力量。

看起来一战后殖民地因为吞并了德国的纳米比亚和坦桑尼亚而扩大,但控制力度却大大降低了。

因为英国几个核心白人殖民地 加拿大,新西兰, 爱尔兰,澳大利亚要求自治,在一战后英国被迫同意他们成立了自治领。

英国皇冠上的明珠 印度此时民族主义运动也是风云激荡,圣雄甘地就是此时为世人所知的。中国一口气收回了汉口,九江两个英租界和威海卫租借地。英国在全世界的霸权到处受到挑战

本来,美国可以凭借此时的经济优势和一战时期的军事贡献成了主导世界的三巨头之首。但因为美国此时本土孤立主义倾向上升,拒绝加入国联,不想干预国际事务。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因为收不到德国赔款,无法还清美国欠款,美国一气之下中断了美欧之间的官方经济合作,不再干预欧洲局势,专心应付经济危机。这相当于主动放弃了国际霸权

而欧洲新崛起的苏联和纳粹德国因为意识形态和战败国身份,被国际体系排斥,即使工业相对英国有优势,但优势无法转换为国际地位。英国的霸权由此得以维持。

因此,二战只是加速英国的衰落并且导致国际格局的洗牌而已,英国的霸权早在二战前就摇摇欲坠了

您的点赞和转发决定了我的文章能陪您走多远。


昭杨


一般都说二战的战败国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联合国宪章》上也有个“敌国条款”说明了这一点,但要说二战最大的失败国,那还真的非英国莫属,一场世界大战,让一个旗飘七大洋的日不落帝国没了。

(红色部分是大英帝国曾经有过的版图,在二战之前,除了篮圈标出的北美13块殖民地和佛罗里达成了美国的一部分之外,其余都还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1992年克林顿战胜了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那年和老布什竞争共和党提名的是帕特·布坎南。这个布坎南是美国最著名的旧保守主义政治评论家、作家、政治家和媒体人,他是尼克松、福特和里根这连续三位共和党总统的高级顾问。1992年和1996年为了美国的旧保守政治后继无人,亲自出马竞选总统,当然都失败了。

(帕特·布坎南)

布坎南的政治生涯和这个问题无关,但他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丘吉尔,希特勒和不必要的战争》,中的观点倒和本题有关。那本书的副题是“不列颠是如何失去了帝国,西方又是如何失去了世界(How Britain Lost Its Empire and the West Lost the World)”。

(“不列颠失去了帝国,西方失去了世界”)

其实历史学家中一直人对英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有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看法,布坎南是勇闯禁区的最大腕级人物,这本书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对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相当大的影响。

真要说德意日三大轴心国,除了日本在败战后吐出了台湾、朝鲜半岛以及一战之后从德国接收来的赤道以北太平洋上的大量岛屿,损失惨重之外,德国和意大利其实没有什么损失。

德国该损失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已经损失了,非洲的大量殖民地和太平洋上的大量岛屿都被日本、英国和法国瓜分了,而二战结束之后除了被分裂为东西德之外,被波兰等国拿走的领土并不多。而意大利受到的处罚则可以说轻微得出奇,比如意属索马里在1941年就已经被英国占领,但在战后依然交还了意大利,直到1960年才独立。

但是大英帝国呢?

虽然英国在19世纪末的布尔战争失利之后就一直有人在主张“大英帝国衰亡论”,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得大英帝国登上了巅峰时期。英国凭借接受来的战败国德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使领土面积达到了空前的3400万平方公里,帝国的臣民占到了全球人口的1/4。

但这个史上最强大的帝国还没有来得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紧接着又被人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大英帝国在数百年中积累的全部海外财产,英镑区解体,无法再对抗战后的非殖民化浪潮,得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二战在1945年就结束了,但英国人过了六十多年,直到200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29日才算完全还清因参加第二次大战而欠下来的债。那一天英国财政副大臣爱德华•波尔代表联合王国政府寄给美国财政部一封正式的对美国战时给予支援的感谢信,附上了最后一张8330万美元的支票。

大英帝国的崩溃是一个漫长到几乎使人没有耐心去观察。一般来说,大英帝国真正的崩溃始于1947年的印度独立而终于1997年的香港回归中国,居然花费了整整50年的时间。

(丘吉尔,亲手葬送了大英帝国的帝国主义者和爱国者)

特别是在美国,有人对丘吉尔的评价非常低,他们认为丘吉尔是最坚定的帝国主义者和爱国者,然而他也是造成大英帝国崩溃的元凶。不管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承认,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不会那么快地崩溃。


冰冷雨天


完全赞同。德国当然是彻底输了,而英国则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其实不光是英国,整个西欧洲几乎都没有赢,最大的赢家其实是美国。


战后,英国元气大伤,直接退出了昔日世界霸主霸权地位,就连在欧洲的强权地位都难以维持。而且其国际外交话语权和国际外交地位也顺势下滑。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军事、金融等综合国力上都彻底输给了新兴崛起的美国。

我们知道,战后的欧洲几乎一片瓦砾,经济衰退严重,可以说几年的战争将欧洲打残了。亟待恢复经济的欧洲包括英国在内都完全依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才渐渐地复苏,但这个过程却给了美国控制欧洲的机会。



比如说战后为了对抗前苏联,欧洲各国竟无能为力,还得依赖美国人。这就给美国进一步驻军欧洲,控制欧洲创造了机会。北约组织的成立其实就是马歇尔计划的一种延伸!从此,美国不仅抓住了欧洲的军事,也控制了欧洲的经济和政治。英国也就成为了美国在全球利益跟随的“小弟”。


就是现在,美国依旧是欧洲的保护伞,北约组织的最大军费开支来源于美国提供。虽说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受制于美国的影响很大,更多时候都是积极响应美国罢了!所以说,英国自战后就输了,再也没有往日的大英帝国时光了。除了保留一个英联邦之外,全球影响力几乎没有了!


东震木


英国虽然是战胜国,却输了本钱,其所构建的帝国体系,也在战后逐渐瓦解。事实上,英国的衰落,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却给予英国以重创,直接导致了大英帝国的解体。在二战中,英国为了击败德国,求助于美国,但美国人不可能白干,必要的成本还是得出,于是乎英国人将自己的军事基地抵押给美国人,同时也向美国大量借钱。从这一刻起,大英帝国的军事力量,逐渐被美国取代,而这些军事基地,正是大英帝国霸权地位的体现,现在甩给了美国人,也就意味着美国接手了英国的霸权。

同时,英镑体系,也被美元体系所取代。1944年,国际社会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和美元挂钩,美元时代正式来临,英国的金融霸权不复存在。在政治方面,英国前期奉行“绥靖主义”,任由纳粹德国扩张,最终酿成了大祸,使得英国政府信誉扫地,而且在1940年,英国的队友法国,被纳粹德国给占领,这使得英国损失了其在欧洲大陆最重要的盟友,即使后期法国被解放,但主要是美国的功劳,法国也不愿意感激英国人。自此之后,英国对于欧洲大陆的影响力越来越弱,法国和德国这对“冤家”,反而成为了铁哥们,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而这个体系,也在有意排斥英国人。

英国人的政治同盟,也被美国给瓦解,在“二战”时期,英国本土遭受纳粹德国的威胁,无暇他顾,致使英国无力援助其前殖民地。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都站在了美国这一边,因为只有美国人才能保护他们,英国人虽是“父亲”,可已经不顶用了。在二战后,英国的亲人,都奔美国而去,尤其是澳洲和加拿大,都拜了美国的码头。1947年,印度独立,这标志着大英帝国开始走向解体,在此之后,英国人的殖民地一个接一个的丧失。

这就给人一个感觉,那就是英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却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好处,反而是本钱输光。可换个角度看,英国战胜纳粹的代价,就是赔上整个帝国体系,如果不做出这个牺牲,英国本土也保不住,最终将彻底灭亡。因此,英国不能算输,只能叫惨胜,从1940年“敦刻尔克”撤退开始,英国人就已知晓这个命运,抛弃整个帝国体系,换来本土的安全,在那个年代的英国人看来,是一笔值钱的买卖,毕竟命都保不住了,财产还有啥用呢?


图维坦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若输的有英国,那么整个欧洲何尝不是输家呢?

从工业革命开始,欧洲逐步成为世界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中心,不管是欧洲列强如何在海外开拓殖民地,又或者争夺海上霸权及所属殖民地,但毫无疑问列强的核心关注都在欧洲本土,这也是沙俄向欧洲扩张受各方面的牵制,美国从英国殖民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即使在一战以前沙俄已经扩张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英国殖民地已经横跨各大洋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又或者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以及东亚的日本纯纯欲动极为不安分,但毫无疑问欧洲仍然是世界上核心!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只能是主要战场在欧洲,并且很快的有滋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的内斗终于彻底毁灭了欧洲的世界中心的位置,并且促使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美国和苏联,从此欧洲一分为二,东边被苏联捆绑在自己身边,西边被美国捆绑在自己麾下,表面上是北约与华约两个国家集团的对峙,而实际是则是美苏冷战,欧洲再也没有了以前指点世界的实力,从此沦为两个体系的附庸!



比较显著的是英国,在对抗纳粹德国的扩张中,英国耗尽了数百年的国力,虽然最终战胜了德国,但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原属于日不落帝国或者英联邦的国家,最终成了美国的跟班小弟,而战后英法等国仍然拥有一定量的海外殖民地,但英法的掌控能力却严重下降,如法国试图恢复在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还必须依赖美国的支持,最终成了美国直接主导!



当然英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殖民地独立浪潮最终迫使英国只能坚持一个松散的英联邦,几乎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组织,而英国自己甚至险些连海外殖民地都无法保卫,如英阿马岛战争,英国几乎倾尽全力并得到美英法等国的支持,甚至对头苏联也绅士了一把,英国才勉强的保留了一点尊严!



最为打脸的是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核国家英国,除了核潜艇是自己造的,核弹头和运载火箭却是美国技术,而且常年被暂时寄存在美国的北美防空指挥部下属的核潜艇基地中,也就是说当英国人想做核反击的时候必须通过美国主子的同意,才能领用核弹头和核武器!



法国虽然特立独行战后有了一定的自主,但有些事情不是法国说了算,例如著名的俄法“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交易”,在建成下水后不得不取消交易,一方面给俄罗斯赔偿巨额违约金,另一方面把军舰贱卖给了埃及!



而整个欧洲更为悲惨,冷战时期德国法国就是对抗华约,面对苏联庞大的机械化装甲集群的最前线,好不容易盼来苏联和华约解体,欧洲一体化的梦想却胎死腹中,快反部队压根就没希望,表面上欧元和大飞机项目获得了好处,但不得不背负北约对南联盟的打击后的战争经费,以及北约东扩的经济补偿提供者!一切都要看着美国的脸色行事!


嘟嘟超


准确的说,当时的英国统治世界各大洲数以百计的殖民地、自治领,应该叫大英帝国。

从19世纪开始,由于铁路的出现,大英帝国开始出现衰落的征兆。英国作为一个岛国通过控制海洋要道进而引领本国在外交政策、产业革命、国内制度、金融建设等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最终打造成为独霸全球近200年的日不落帝国。但是铁路的出现实现了陆地资源的整合,内陆大国德国、俄国相继崛起,盘踞美洲大陆的美国更是利用其“东西为大洋、南北皆弱国”的地缘格局走上了由陆向海的强国之路,开启了新的超级大国模式。

与此同时,陆地资源的整合还带来了20世纪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大英帝国在各大洲的殖民地、自治领谋求自治和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帝国的霸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崛起或正在崛起的美、日、俄、德等国则利用这一契机,或吞并或扶植,大有一举摘取帝国霸权桂冠之意。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完成统一大业还不到半个世纪的德意志帝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鼎英国霸权。虽然最后以战败而告终,但是不堪重负的大英帝国也元气大伤,且不说加剧了帝国殖民体系的崩溃,最致命的是冲击了英国内部传统体制及思维。惨重的战争代价让素有“绅士之风”的英国大众心有余悸,从此将战争视为危途。多数政客甚至还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依靠民意和国际舆论实行公开透明的外交政策就可以实现消除战争的目的。

大英帝国正是在这样一个内部危机四伏、外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进入了国际局势空前错综复杂的20世纪30年代。

由近至远,一战后凭借着法西斯独裁专制的德国迅速崛起,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蛰伏20年后在国内民众复仇情绪的推动下再次呼之欲出;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取代沙俄帝国而建立的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则继承沙俄的传统摆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对抗的姿态;太平洋西侧的日本在一战后抢夺完德国在亚太的殖民地进而又把手伸向了大英帝国在亚太的地盘。那个盘踞在北美大陆、从大英帝国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美利坚合众国,打着反殖民主义的旗号,静静的看着欧亚列强的博弈。

而此时的英国高层显然意识到世界大战越来越浓重的气息,他们更清楚,摆在英国面前有两条路:一是避免大战,二是赢得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按说只有积极备战才有可能降低损失。可惜处在衰落期的帝国人民普遍厌战的情绪极大的左右了当时英国的张伯伦内阁。而其对手希特勒则洞悉了这一切,积极将德国打扮成一个国际社会的遗弃者,宣传之成功居然令广大的英国人民也为之同情,错误的认为德国只是想拿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

张伯伦内阁夹在狡诈的对手和单纯的国内大众之间,竭力寻找政策的平衡点。他最终站在民意的一方,默认甚至帮助德国拿回所谓的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张伯伦企图通过绥靖政策将德国的扩张限定在一个方向和一定范围内的做法来规避战争,即便德国的扩张范围冲破限制,但只要在方向上不走偏,至少可以保证英国可以避免第一个加入战团。从德奥合并再到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均视而不见,目的就是要实现祸水东引,将德国的扩张方向一直向东引。在遥远的亚太,英国人也如法炮制,在积极推动日本北进的同时又紧锣密鼓的营建新加坡要塞,企图在情况不妙时退守马六甲,坐看中日美苏在亚太厮杀。

但是一旦这一策略失败,那无异于开门揖盗、以粮资敌。

很快,随着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让张伯伦内阁的策略出现转折。纳粹德国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还不满足,干脆将整个国家一口吞下,打开了向东欧和南欧进军的大门。同时,纳粹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与苏联结盟,合伙将英国一手扶植起来的东欧强国波兰肢解。随后纳粹德国又向南欧渗透,将曾经受到英国公开安全保证的罗马尼亚、希腊一举掌控。继而纳粹德军又突然掉头,以空前庞大的机械化集群横扫西欧、北欧,饮马英吉利海峡。这样一来,大英帝国面临数百年来的空前危机!张伯伦内阁则在一片黯淡神伤中下台。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内阁,在面对海峡对面铁骑成群、铁鸟蔽空的纳粹大军手里仅有一个装备齐全的装甲师和一道令数千年来无数欧陆枭雄竞折腰的英吉利海峡!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纳粹德国首脑希特勒居然有着传统的亲英情结,欧洲陆战一结束,希特勒就向英国发出和平照会,希望英国能够与德国联合,彼此依靠海陆优势共治天下。希特勒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英国国内多数政客的赞同,他们认为虽然英国在第一个回合中失掉了欧陆的所有的势力范围,但是德国和苏联却因此接壤,如果能够谋求哪怕短暂的和平,让希特勒全力以赴攻击苏联,等于是重走了“祸水东引”的老路。

但是丘吉尔则认为,之前的绥靖政策彻底暴露了英国的虚弱,结果让各个列强掀起了瓜分大英帝国的潮流。欧洲已经基本丧失,亚太方面日本人的脚步也越来越近,所以此时与纳粹德国媾和无疑是投降。唯有拼死一战,才有翻盘的希望,更何况还有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支持。所以此时对英国而言,最大的翻盘机会就是早日促成苏德开战,而那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则是充满了可以将德国弹回东面的弹性。

所以,丘吉尔才一再高呼要与纳粹德国血战到底!正是丘吉尔内阁的强硬态度,迫使希特勒在英国和苏联两国先征服谁上进行选择。

接下来激烈的不列颠空战充分暴露了纳粹德军战争机器的尺有所短,苏联、日本对德国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希特勒按捺不住艺术家骨子里依赖直觉和灵感的缺陷,决定先放下奄奄一息的英国,先放倒东面那个虚胖的苏联,再收拾英国。

苏德开战,终于为英国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在接下来的珍珠港之战,彻底澄清了二战初期那错综复杂、混沌不堪的国际局势。一面是以苏联、中国、美国、英国的同盟国集团,一面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的轴心国集团。

只可惜好景不长,继大英帝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被德国和苏联吞并后,其在亚太的殖民地和自治领在美国与日本的厮杀下沦丧殆尽。日本自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兵锋就直指英属东南亚殖民地。由于英国军事理论还停留在大炮巨舰的层面,低估了航空兵对海战的影响。结果在缅甸之战和新加坡之战中,英国在亚太的海陆军力量几乎全军覆没,陆军完全抛弃缅甸撤到印度,海军则一口气跑到印度洋西岸。

如果仅仅是一场争夺利益局部战争,英国可以许诺战后分享战争红利来获得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全面支持达到上下一心共御外侮的局面。但是作为全面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得是生死存亡,毫无红利可言,各个殖民地和自治领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大英帝国的利益。这无疑加快了殖民地和自治领独立的步伐!所以,大英帝国将面对一个更加风雨飘摇的艰难局面。

1942年以后,随着各大战场的同盟国军队都实现了战局的转折,美国与苏联越打越强。特别是美国,居然借香港问题公开支持中国,成功的将中国拉到自己的麾下。此举更深远的意义实际上是鼓励英属殖民地和自治领独立。

眼看大英帝国有被美国苏联瓜分的危险,丘吉尔开始坐不住了,竭力谋求美苏英三国平衡的局面。只可惜此时的英国在欧陆挡不住苏联铁甲洪流,在太平洋上阻止不了美国的庞大舰队,丘吉尔所谋求的建立亲英波兰政府、由盟军攻打柏林、承认德国邓尼茨政府重组德国均宣告失败,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大英帝国在国际上的危机。

二战刚结束,美国和苏联在中东的以色列建国、殖民地独立、苏伊士运河归属等问题上都站在了英国的对立面,等于是将大英帝国彻底肢解。

所以,二战对于英国来说等于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和逐渐失去所有的殖民地和自治领。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世界大战中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那为什么还有一种叫做英国也是战败国的说法呢?下面是英国巅峰时期的势力范围

而现在英国龟缩在一个小小的岛屿之上


因为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一落千丈。从昔日的超级大国,变为了世界二流国家。

可以说,英国比德国输得更惨。

因为英国在二战中失去的一切。失去了英国它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失去了支撑起英国的帝国特惠制。失去了加拿大,失去了澳大利亚,失去了马来西亚,失去了印度,失去了南非。失去了英国那曾经无敌的海军。



失去了一切一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中美苏,胜利的以外,其他国家全部是失败者

中(恢复独立)

美(成为了世界第一)

苏(打出了第二的地位)

德国,日本,意大利,国破家亡,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商品倾销地(美国驻军十美国价值观)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如果把二战前后的英国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英国的胜利更像是一种惨败,曾经辉煌的,在满世界耀武扬威的“日不落帝国”迎来了日落。

领土面积

撑起英国“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的是遍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到处都是英国殖民地,曾经有一项统计数据,巅峰时期的英国侵略了世界上90%多的国家,仅有极少数国家得以幸免。



二战初期,英国在欧洲战场直面德国,太平洋战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直面日本,英国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势力只能退回英伦三岛。

国际地位

国际地位与国家实力成正比,国际事务中,弱者没有发言权,二战结束后,原本的世界霸主英国沦为二等国家,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决定权,英国也认清了形势,选择成为美国的跟班。


英联邦国家

二战之后的英国地位并不是想很多人想象那么低,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英国说话具有相当大的分量,而且在英联邦国家当中仍具有巨大影响力。

军事实力

二战期间,英国军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英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表现不佳,欧洲战场,敦刻尔克撤走了30万人。

非洲战场,即使是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军队数量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仍然被隆美尔打的落花流水,抱头鼠窜,甚至连英国直接控制的埃及都受到影响,隆美尔也因此获得“沙漠之狐”的称号。

东南亚战场,3万日军曾让8万英军不放一枪地选择投降,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被日军包围的英军,但是英军转头就把远征军出卖了,只顾自己逃跑。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失去了面积巨大的殖民地,经济也逐渐开始下落,英国成为德国的陪葬,所以战败的不仅仅是德国,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也是失败者。


绿色落日


英国在战争中已经把血流干了,钱也花没了!主要是没有那个士气去干涉了!

英国的人员损失没有一战那么大,钱是花了一些,但跟一战也差不太多,主要是因为英国那个时候已经很穷了,福利开支也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把英国打得破产了,胆子也被打没了!而且因为美国的抽吸效应,英国也很难再像一战之前一样筹集金钱进行战争,这一切导致英国从内政军事外交全面的溃败,你可以说他是输家,但是二战也仅仅是加速了美国取代英国的过程而已。

在敦刻尔克后,英国必须要向美国大举借款,粮食这些也要美国供应,非常艰难!而且因为有了一战的事情,美国对于向英国借款是很犹豫的,害怕再出现罗圈债的情况,也就是英国要求德国还款后才能向美国还款,而德国没钱必须要美国银行家向德国贷款,最后是美国人自己还自己钱!所以美国要求英国拿出抵押物,这一下把英国的海外基地和产业几乎一扫而空,老本都快刮干净了!二战以后,你再让英国干,它也没那个基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