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课本中对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历史提及比较少?

康康微课堂


这段历史跨越几百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乱世,是苦难的。但是这么一段苍凉的历史,却不为今天的课本所重点提及。

大概原因如下吧:

1、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总体上来说是汉人遭罪的两段历史,而我们现如今的国家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天下,提这段历史是要突出少数民族的厉害呢?还是突出汉人的悲哀?不管是那个角度,都不合适。据说现在五胡乱华都不能叫了,而是民族大融合。

2、乱世,首先当时的百姓遭殃,再就是历史文献能够传承下来的就相对较少,那么后世就了解的少,自然课本就提及的少了

3、乱世,关系错综复杂,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顺的,课本是面向大众的,这些复杂的事情留给学者吧

4、咱们现在讲究民族复兴,自然要讲点伟大而光荣的事情,这些事情就不要提及了

5、咱们五千年的历史啊,历史课本就那么基本,留给近现代史还得单独的一本,古代史就更短了,哪有那么多的篇幅啊。


之前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分析过两晋为什么那么冷门,丰富一下这个回答。


两晋从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开始,到公元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结束,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曾经也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但是为啥一个王朝会这么冷?都说东汉历史是荒漠,关心的人少。这个两晋可能关注的就更少了。东汉最关注的历史是东汉末年,与三国相衔接的部分,而两晋的历史最热门的是开头的部门,也是跟三国相连接的部分。

哎!可惜了这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啊。

提到两晋,能想到什么?恐怕就是乱世,一个是八王之乱,一个是五胡乱华。其他的知之甚少吧。

可能有两个原因吧

1、历史课本就提到的很少

历史课本里提到两晋的历史,大概就是书圣王羲之,淝水之战。

2、演义和影视作品也很少

没有一部像样的文学作品来表现这个时代,而这个时代也没有诞生伟大的文学家,让几个文学家来带动一个朝代的知名度。影视作品就更少了,慢屏幕的辫子戏,为啥这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就很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