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的烙画艺术都十分活跃。早期的烙画作品,多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吸收西洋画表现手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理想效果。

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起先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换代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比较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烙画现主要分布在徐州市的鼓楼区。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烙画作品内容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清新,美观大方,永不褪色。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经渲染、着色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价值

烙画作品由于本身所固有的古典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烙画是中国稀有而珍贵的画种,主要以山水、动物、花鸟、人物、风景为题材在技法上从国画入手,秉承其精髓,同时也吸纳了西洋画的写实技巧,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突破了传统烙画风格,把古典带进现代,将传统注入时尚,具有连接古今,传承绝世工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

徐州传统美术形式:鼓楼烙画(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