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本质是什么?

活动中心17653708


朋友们你们好。

【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开讲啦。今天咱们不讲故事,那么,咱们就聊一聊智慧的本质是什么吧。

那么智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智慧=聪明的才智十书本知识的积累十别出心裁的发现十为人处世的经验。

聪明的才智,一个人必须具备比别人聪明的脑袋,才能有超人的智慧,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大家想一想,一个傻瓜,大字不识几个,能有什么智慧才智呢?

书本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必须博览群书,必须有一定的学历才能有大的智慧。大家想一想,一个文盲再聪明,也只不过比别人多了几分精细罢了。

别出心裁的发现,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别人在这个事情中看不出什么道道道。而有智慧的人,却能从中发现它的原理。

比如,大家基本上都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没有人能够悟出其中的原因,只有伟大的牛顿先生却根据这个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

为人处世的经验,一个人不去接触社会,接触周围的人,自己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永远都不会成为有智慧才智的人。慢慢的就成了傻子。

朋友们,我说的对吧 ?


地丁老师60838848020


何为智?智从矢从口从日,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内义为:知日,知太阳也,知太阳之阴阳也。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是为智。

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智慧属于精神范畴,智慧本质属于终极问题,智慧的本质就是宇宙的精神本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本体论;柏拉图提出理念本体论;笛卡尔提出物质精神二元论;黑格尔提出理性本体论;霍金提出科学本体论。但智慧的本质并非是数、理念、精神、理性和科学。

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看,智慧的本质是阴阳。因为阴阳是宇宙精神本原,是宇宙秩序之所在。阴阳是如何存在的?阴阳与元气浑然一体而存在,阴阳反映的是宇宙本原元气的精神属性——“气本为一,分为阴阳”,中国哲学把宇宙万事万物内部两种相对力量的共存、互动、交感的现象称为阴阳。阴阳是从何而来的?宇宙原点之后具备阴阳属性做有序运动的元气,是从元气前体做无序运动的混沌而来的。

阴阳”最早出现在伏羲所创的太极图和先天八卦之中,为什么说太极八卦可以“尽览物性、穷极天理、洞悉人事”呢?因为阴阳是宇宙精神本原,是宇宙秩序之所在。

《道德经》第42章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物背负着阴怀抱着阳,由阴阳两种力量共存、互动和交感达至和谐状态而得以存在。这是老子对智慧本质和来源的解读。

自然的智慧,包括人的智慧何其复杂,又岂是一个简单的阴阳就可以诠释的?《素问·阴阳离合论》有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现在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非常迅猛,人工智能的AlphaGo连续战胜包括中国围棋名将柯洁、聂卫平、古力,韩国围棋冠军朴廷桓在内的顶尖高手,获胜60场,没有败绩!而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的基础在二进制,二进制则是属于阴阳律的应用范畴。

Alpha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推翻了人类棋手花了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事实上就是进退、前后、左右的选择,就是阴阳律。这也证明智慧的本质是阴阳,智慧是从阴阳而来的!堪舆学名著《烟波钓叟歌》云:“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尽在一掌中。”

郭文喜 2017年7月19日晚20:05


文喜有话说


智慧的本质是顿悟。换句话说你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便是一种超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你靠自己通达之灵性,经过发散思维获取的新知,世界上只有智者才具有此超凡的悟性,也是人们口中称为的灵性或者慧根。只有极具慧根之人才能悟道,但具慧根之人必饱受磨难才可以顿悟,否则谁也不能拥有异人之处。

一般来说,普通人都认为拥有知识便是一种智慧,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智慧,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你爱学习,谁都可以获取知识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但是如果你只会呀呀学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夸夸其谈,那不是一种真的智慧,只能说你拥有知识。

世界上只有智者,会博采众家之长,将有形化为无形之用,能瞬间参透一切事情的表象,看到物外之物时,那才是慧眼。只有智者才观物外之物,听弦外之音。

万物归一,智者观道中之道,看物外之物,悟理中之理,化无形为有形,才能参透世间各种虚象,无入虚无。


菲儿


智慧的本质是:能够分辨事物的个性为智,能够概括事物共性为慧。\n

分别事物的不同之处就必须了解每个事物的细节,称为微观。总结事物的相同之处就必须了解事物的共有规律,称为宏观。\n\n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方向对了,成功就越来越近,事半功倍。方向错了,就会与成功背道而驰,事与愿违。

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n

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总结了天地万物共同规律,意识到太阳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根据太阳升起和降落出现的昼夜,总结出白和黑,进而看到阳和阴。\n\n有了阴和阳,进而解释了冬天和夏天的循环往复,也就看到了冷和热,好和坏,有和无,正面和反面等。推出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即人世间一切事物、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的孕育、成长、变化都离不开昼夜、阴阳、冷热,好坏。

用哲学的话说就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循环往复式运行,好像又回到了起点。但又是在螺旋式上升,每一个起点必然高于上一个终点。\n

中医,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世间万物进行了精确的解读和高度的概括,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n\n中医把人、植物和动物,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了精确的辨别和分析,总结出每个个体的不同,又把它们进行高度概括,分成阴和阳、寒和热、湿和躁等。以动植物和环境的偏性,来调整和治疗人体的偏性所引起的疾病。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冬病夏治。

电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推动计算机的运行和计算的程序,是由光电读取程序带上有孔和无孔来辨别白和黑进行识别的,写出来的程序就是1和0。1和0表示的就是白和黑,就是阳和阴,就是有和无。计算机在最微观的层面对事物进行了精确辨别,又从最宏观的层面对事物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n

计算机把万事万物都归结为数据,又能够把数据还原为万事万物。能够代替人干各种复杂的事情,能够处理和计算各种庞大的数据。

因此,计算机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智慧。

智慧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认识问题是第一位的,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的,分析和概括问题就是构建价值观的过程。只有构建和完善了价值观,方法论就自然形成了,所面对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的话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haitun6088


佛教说智慧的本质是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敏锐的预判能力和把握真理的能力。而聪明与智慧是不相同的,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境界的体现。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人是聪明人;而适当吃亏的才是智者。

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每单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每单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的,得益于遗传;而智者更多更多靠修炼。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者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修养越好越智慧。聪明人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者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智通于''道'',慧居于"德''。要有大智慧,必须首先效法水的五德:1、有义:“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说明水的特点能屈能伸,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形状,容器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形状就变成什么样的,但最终的目的却是流必向下。

2、有勇:“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这是水奔腾到大海所需要经历的过程,虽瀑布千尺,悬崖万丈,毅然不回头。而作为人,世界上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挫折困难一定不会少,只有毅力超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正直:“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刮削,也能正直”。

4、明察:“无孔不入,好像明察”,“春风和细雨,润物细无声。”水能够化为气,无孔而不入,无物而不渗,这是水的细致性。细节决定成败,虽危言耸听,但不关注细节好象也难以成功。不管观察事情还是做事情,都要从细致做起,方能游刃有余。

5、善变:“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这里的善于变化,人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水容于物,根据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策略,随时都要进行学习,革新自己,方能时时事事领先于人;百川入海,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王,就是因为它可以包容一切,有着宽大的胸怀,甘居润下。


微基因衍光子


智通外,慧通心。

智”既引导人如何去认识自己身外的世界,宇宙、社会与他人。

“慧”积极引导人如何去认识自己内心的世界,并还内心世界一片清明。

二者都是思想的极高境界。

智慧在今天引申为知识丰富、博学多才、思想通达。在这个世界上,神不需要智慧,其他生物没有智慧,只有人才有。《圣经》中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中的 智慧之树的果实,结果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

这世界并不缺智慧。缺的是“社会简单,人心真诚,生活轻松”。很多时候对于一个简单的人来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但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他会想方设法把坏变成好,把好变成坏。给坏蒙上各种外衣,打出各种口号。所以智慧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玷污。本质上是对人性的蹂躏,把简单的人性变得复杂。

我想,智慧在上帝看来,其实是一种伤害。无论是“智”还是“慧”,普通人一般都无法达到这两种境界。正如人不自觉地追求美,追求物质财富一样人们精神上会不自觉的追求智慧。倘若达不到,人在半空中就是一种失落与痛苦——对比得不到的痛苦,甚至因为知“道”却无法解脱的痛苦。

在真实的社会当中,大多数的人是无智的。拥有智慧的人,就会对无智者进行人格上的引导或是精神上的绑架,甚至是肉体上的打击。这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也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智慧,为蜀国赢得了很多胜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对弱者、对无智者的伤害。自然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智慧的不同而造成“劳心者”与“劳力者”的不平等。强者愈强,弱者越弱,从而使社会走向对立,并造成两极分化。这也是今天的所谓“精英”的思考模式。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并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只有复杂的社会才需要有高深的智慧——这不是社会发展的本来目的。而生活本身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真诚,善良,与勤劳。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有了斗争,有了欲望才有了“智慧”的不断上演与不断发展。

智慧太深折人寿命,欲望太重累及子孙。


来去无意58911149



♥♥【智慧的本质是什么?

智慧就是文化进程中独创的执行力♥♥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來源于本质的,对事物何一针見血的认识,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是如來佛祖道义之中的觉悟。

♥♥智慧來自于两个方面:①是先天的异传,谓之【天生聪慧】;②是后天的实践经验,挫折.失败.经验.教训,都使人们的智慧不断丰富与提高。

♥♥智慧的夲质:是人们认识世界中的超前意识;是人所改造世界中的方法捷径;是人与人相比较中的技高一筹;是驾驭世界和社会的得心应手.运筹帷幄。


♥♥人们常说的【能人】就是智力和智商都比较高的人,他们看问题常常能一针见血,处理问题往往恰到好处,让亊情的发展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这种能力体现在实际当中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譬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一个具有大智大慧的高人。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有了他的领导军队就打胜仗,革命就会胜利;离开他的领导,军队就打败仗,革命就遭受挫和失败。实践一次又一次验证了这个真理。所以,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后,中国革命才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智慧是对事物认识中真知灼见;是在处理问题中的正确方法;是事物发展中的随机应变能力;是对未來展望中的高瞻远瞩。大智慧者之所以能得心应手的驾驭时空,先天的聪明智慧是首要的;对历史和群书等历史经验的了解和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于现实践中去是非常必要.不可或缺的;正确的分析和了解现实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并处以合理解决的正确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点,正义的事业是必胜的,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民意才是大智慧必胜的重中之中。



louanhuamingyouyicun


首先说明一下,智慧这个事情,太过于广泛,智慧是难以界定的品质之一,所以我以下的答案是查了英文资料翻译过来给大家的。大家可以多参考几家不同说法,有自己独特的理解。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sdom


哲学上讲

古希腊人认为智慧是重要的美德,而这一美德被塑造成女神梅蒂斯和雅典娜。据说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上弹了出来,她被描绘成强壮,公平,慈悲和贞洁。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而言,哲学实际上就是对智慧的爱(philo-sophia)。这渗透到柏拉图的对话中,特别是共和国,他提出的乌托邦的领导人是需要理解善的形式并拥有行动的勇气的哲学家国王和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将智慧定义为理解原因,即知道事物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的,这比仅仅知道事物是某种方式更深刻。


古罗马人也重视智慧,在他们的智慧神身上,代表了娴熟的知识和美德,特别是贞操。她的象征是猫头鹰,它仍然是智慧的流行代表,因为它可以在黑暗中看到真相。


宗教中

智慧在基督教里也很重要。耶稣强调这一点。使徒保罗在他给哥林多教的第一封书信中辩称,既有世俗智慧,也有神圣智慧,敦促基督徒去追求后者。与智慧密切相关的谨慎,成为天主教的四大主要美德之一。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智慧是所有美德的“父亲”。


在佛教传统中,发展智慧在提供关于如何发展智慧的全面指导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因纽特人的传统中,发展智慧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看到需要做什么并且成功地完成这件事而不被告知做什么时变得明智。


教育中

美国的公立学校对性格教育采取了一种方法。十八世纪的哲学家,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将其称为训练智慧和美德。传统上,学校与父母和社区共同承担建设品格和智慧的责任。


英国当代哲学家尼古拉斯麦克斯韦主张,学术界应该把注意力从获取知识转移到寻求和促进智慧上,他将其定义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为自己和其他人。他教导说,新的知识和技术知识增加了我们行动的力量,如果没有智慧,可能会造成人类的痛苦和死亡。智慧是知识的应用,通过接受治理自己的指导来达到积极的目标。


作为一位教育者,我确实也很认同,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学会智慧地生活。这不是某个具体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去获得幸福。


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将智慧定义为“知识和经验”和“有意识地去创造福利”的协调。根据这个定义,智慧被进一步定义为一个多维的概念:

  1. 通过自我认识和可持续行动来解决问题。

  2. 对不同情景的真诚以及对其负面和积极方面的了解。

  3. 了解道德观点多样化,并作出与价值观一致的行动。

  4. 接受生活中不确定性,对不同情况宽容。

  5. 理解自己的情绪


作者微信公众号:人人都爱丁小佩(woaidingxiaopei)^_^


图书馆员丁丁


“智”和“慧”,从中文来讲,是有所区别,侧重不同的。“智”字从结构看侧重于“知”,即观察认识;“慧”字从结构看有“扫心”的含义,侧重在净化心念思维上。

对应来说,“智”对应于所谓的“学”,“慧”对应于所谓的“思”,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者是从他人请教与进行观察,后者是自我的推理与辨别。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智慧”。

正因为这两字的汉字造字,蕴含了这种微妙的区别,所以在翻译佛教典籍时,又用“智”来指佛教哲学中的“无分别”,即不割裂的整体观察;用“慧”来指佛教哲学中的“分别”,即假立名言的恰当分类。所以,我们在读佛教典籍时,常会发现“无分别智”、“分别慧”或“抉择慧”的说法。

当然,这两个字在我们实际的应用中,一般也没有区别的这么严格,含义经常还是混用的,但大体还是有上述所说的差别的。

这就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形成自己的智慧的过程,首先要学会不预设前提的整体观察,不要在此之前盲目进行主观分类,这是智;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还是要懂得进行按照自己实际需要的恰当分类,这是慧。注意,这种分类是所谓“方便”的,绝对不是固化与僵化的。

这两个步骤,其实也就是人的智慧真正形成的过程,事实上也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脉络。

以上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谈了谈本人对智慧的本质的一点看法。


建章看世界


题目描述中智慧的定义过于复杂,也无助于我们认识智慧的本质。

可能大家会认为,对于智慧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但其实,学术上对于智慧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我们不必自己发挥了。

且允许我引用万维刚老师在精英日课专栏中的一篇文章《到底什么叫“智慧”?》:

“智慧”这个词我们经常用,一般认为是个比“智商”和“知识”都高级的词。


比如有人说《论语》、《道德经》、佛经这些古代经典里面,有智慧。有人说多读书能够获得智慧。我去年看一个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其中有个村秘书非常有意思 —— 有时候领导说一句话,他就说“哎呀这句话大智慧啊”,有时候他老婆说一句话,他就说“你这话说的就不智慧”。

如果“智慧”只是一个笼统的赞美词,那它就不具备可操作性 —— 你就谈不上怎么想办法刻意增长智慧,那么这个概念就没什么意思。

想要获得“智慧”,我们首先得给它找一个可操作的含义。

知识”,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用解释。

智商”,很多人知道,它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比如说逻辑推理、模式识别、短期记忆力这些与积累了多少知识关系不大的,但是能反映大脑运算水平的能力。

情商

”这个词经常被滥用,但心理学家有比较明确的定义,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比如说意志力大小,遇到挫折能不能不崩溃,保持乐观。

那么“智慧”是什么呢?

我最近看到一篇论文才知道,现在心理学家对这个词也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了。

这是一篇今年六月刚刚发表的论文,题目是《面对日常挑战的明智推理》,作者是加拿大、德国和荷兰的四位研究者。我把论文标题截图在下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仔细研读:

这篇论文在引言部分介绍,目前心理学家们的确是开始关注“智慧”了,而且对老百姓说的“智慧”这个词在心理学里应该代表什么意思,有了一个共识:

所谓“智慧(wisdom)”,就是“明智的推理(wise reasoning)”。

这里我把 reasoning 给翻译成“推理” ,实属无奈,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中文词来对应。这里说的推理跟“逻辑推理”还不太一样,不是说做个什么数学题或者福尔摩斯分析案情 —— 它的意思更广泛一些,是指通过你的理性,来对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比如说现在有个质量很好,可以用很长时间的名牌包包,价格很贵,和一个质量一般,但是价格便宜的普通包包,你买哪个?国家放开让生二胎了,你生不生?教师节,你儿子同学的家长给班主任送了厚礼,你跟不跟?能不能做好这些选择,跟你的数学成绩关系不算太大(当然也有相关性),这不是逻辑推理也不是脑筋急转弯问题。

知识多,也未必对这些问题有“ 直接的 ”帮助 —— 科普知识可以明确告诉你不要花冤枉钱买高价保健品,但名牌包包不是保健品,也的确有更多的效用啊? ——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必须考虑到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到当时你所处环境的情况,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种选择能力,不是知识,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心理学家干脆就把这种能力,叫做“智慧”。

智慧,都需要什么能力呢?你得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能从一个更大的视野中看待这个问题;你得有灵活度,能同时考虑不同的观点;你得善于自我反省,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

此前就有研究表明,这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对个人生活好坏来说,比智商更有用。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特别从三个方面考察一个人的智慧水平:

  1. 智识上的谦逊 —— 我知道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合理评估这件事,我知道未来可能还有不确定性;

  2. 超越自我 —— 我知道我身在这个事情之中可能会当局者迷,如果能从旁观者的视角看问题,也许更好;

  3. 考虑他人观点,达成妥协 —— 我知道不同观点的利弊,能理解这个事件的参与各方的想法和立场, 我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跟别人的关系。


研究者想知道智慧是怎么在人群之中分布的。

是一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更有智慧呢,还是每个人面对不同局面会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智慧?所以研究者就找来 176 个受试者,这些人男女各占一半,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都不一样。而且其中有一点,读过我们上周文章《不可重复的心理学套路》的读者可能会非常理解 —— 这次特意选的是一些没有什么心理学知识的受试者!

好了,先让这些人做一个问卷调查,然后每人发50欧元作为酬谢。之后,研究者要求他们在未来的 9 天之中,每天记一个详细的日志 —— 记录自己在遇到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时候,是否使用了上面说的三个智慧能力。每天早上研究者给他们发电子邮件提醒,而且完成日志就给 25 欧元。

结果,论文的主要结论是,智慧在不同人中的差异,比平均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之间的差异,要小。

这个结论非常有学术味道,说白了,就是说智慧可能并不是一个个人特点。也就是说,大概不是这个人比那个人有智慧,而是每个人有时候面对这种情况就很有智慧,面对别的情况就没有智慧。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说明智慧跟智商不一样。

智商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一个智商高的人不但考试成绩好,其他方面也好,很难通过训练提高。那么现在既然智慧是个面对不同情况的差异,那它也许就是可以学的!如果我们多熟悉一些不同的局面,也许我们就能学会更多地使用智慧!这个研究还发现两个小结论,也很有意思。

一个是当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更有可能使用智慧。这个可以理解,有别人在场,我们就更容易从其他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另一个结论是智慧跟这些受试者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唯一有关系的是年龄 —— 年龄越大的,越有智慧。

所以智慧跟智齿差不多,到了一定年龄它就长出来了。

|我的评论

我看这篇论文最大的收获是,在智商、情商、性格等等维度之外,心理学家研究人,还有这么一个叫做“智慧”的维度。这个“智慧”的定义未必跟我们心目中的“智慧”一致 —— 比如你可能说“进化是大自然的智慧”。

在这里,心理学家把“智慧”的定义给缩小了,但是也给了它可操作性。如果你不喜欢缩小智慧的定义,我们也可以把今天说的这个概念,就按论文标题的说法,称为“明智推理”。

论文里说的这三条明智推理能力,值得好好体会!我以前听说一个理论,说有什么好东西,你得先给它起个名字,将来遇到了你才能想起来,才能使用它。这三条能力我们现在一说,都知道是好东西,但是如果没听说过,遇事未必会往这方面想。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叫“明智推理”!那么以后再遇到个什么事情,就能多个心眼儿,想想我能不能先别冲动决定,能不能用点智慧。不过我不太相信“人与人的智慧差别不大”这个结论。

统计实验研究的都是“普通人”,真有个高人在里面的话,他的数据恐怕会被研究者视为“异类”,他就是格拉德威尔说的“outlier”。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好好提高自己,他就有可能获得比一般人高得多的智慧。

|由此得到

谦逊谨慎,旁观者清,达成妥协,这些都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好的品质。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到这三点,就是有智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