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这个7月,作为绍兴科创大走廊东部起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注定要成为焦点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刚刚敲定选址,又迎来了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三所高校的校地合作集中签约,短短半个月间,这条年轻的“大走廊”频频发力,一个关于高校智力优势对接地方产业优势的产教融合美好设想正在日益成为现实。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

科创大走廊彰显产教融合新魅力

“这三所高校各有优势,与上虞产业的结合度也非常强。”据“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科技局局长章兆钧介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这三所高校分别在数媒、生物医药、机电工程、光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各有所长,与上虞目前着力打造的泛娱乐信息、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具有很强的契合度,一旦结合,必将会对上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思路和资源。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三所高校校地合作集中签约

实现高校的综合智力优势与上虞产业优势的有机结合,积极建设省产教融合实验区。去年3月,随着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这条蜿蜒于曹娥江西岸的大走廊就被赋予了清晰的目标定位和明确的产业抱负。

“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办公室相关人士称,“大走廊”实质就是一条科技创新带,依托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和e游小镇、瓷源文化小镇,重点推进曹娥江西岸教育科研资源和科创人才集聚,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全省一流的创新创业主平台,形成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在此基础上,“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的“三园一岛”——建设科教园、科技园、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重点打造科创岛的规划也呼之欲出。通过各部门合力出击,广泛联络沟通、反复对接洽谈,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大走廊建设就展现出了多点开花的蓬勃势头。截至目前,在“三园一岛”的建设中,除了定址落子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签订校地合作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亦不乏达成协同共建协议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这样的重点院校,更有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争相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与此同时,投资逾12亿元的“浙大网新·上虞科技园”项目,区创新孵化加速中心、上虞科创中心、人才公寓等也已相继建成投用;在此基础上,众创空间的建设,也同样显现出不俗的实力,其中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4家,累计引进科技型中小项目逾60个。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科创岛规划图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众创空间

产教融合升级上虞产业创新模式

“前两年我们搭平台,引项目,选项目,今年的重点就是推动好项目在上虞的落地。”最近,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的首个万级超净实验室就要开工建设。据该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宇喆介绍,这家成立于2014年底的研究院,是当时上虞关于“一个优势产业对接一所具有强势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共建一个研究院”思路的最初实践。通过近几年的基础建设,研究院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尤其从去年开始,随着研究院整体搬入科创大走廊,宽裕的空间创设,优良的服务配套,更让它如虎添翼。2017年,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研究院的牵线搭桥,国际先进照明科技会议成功落户上虞,吸引了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蓝光之父”中村修二,“LiFi之父”哈罗德-哈斯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的现身指导,这不仅使本土照明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为研究院引来了相关领域的7个科研项目及其创新团队,其中团队核心人员全部入选“绍兴330海外英才计划”或上虞“娥江英才计划”。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

几乎同时,上虞又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大学研究院,分别对接精细化工和机械装备产业。目前,这3家大学研究院累计吸引超过15个创新团队、117名以上专家教授入驻,引进创新项目39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6家,与企业合作研发的5个关键产品项目实现了产业化。

“其实上虞的产教融合历史由来已久,而且根基深厚,氛围浓厚。”章兆钧说,以前更多的称为产学研合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到“上虞科技节”,产学研合作在上虞不断走向深入。新世纪以来,上虞又相继组建了“哈工大上虞新材料研发中心”“上虞中科白云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等多个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和“华中科大——卧龙电机及其控制研发中心”等多家企业研发中心。截至目前,上虞已与200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30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研发中心。可以说,产学研不仅直接推动了上虞风机、电机、照明电器、精细化工等多个优势产业的孵化壮大,也深度参与着上虞产业的转型升级。

“过去企业争取到一个好项目,往往需要自己寻寻觅觅找合作院校,找科研人才,现在由政府牵头帮忙找院校,找专业,引人才,搭平台,精准打通服务企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引擎”的科技创新模式也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其中仅就人才引进而言,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钱出政策,掀起大规模“抢人大战”,其中亦不乏一线大城市的加入。尽管形势严峻,而从去年以来,区县一级的上虞已累计引进和培育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以上人才15人,其中国千、省千9人,引进科创团队53个,无论人才层次还是人才数量,都是一个巨大飞跃。究其原因,除了上虞给力的人才政策,越来越浓厚的产教融合基础和氛围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得分点。而被赋予产教融合创新带厚望的“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正是代表了这个目标方向,以及向着这一目标方向所做的切实努力。

大走廊闯出一片产城融合示范城

那么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怎样的科创大走廊?据相关资料显示,未来五年,科创大走廊将以科教园、科技园、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为重要支点,以科创岛为实体载体,强化从产业需求侧发力,充分利用区内外教科资源,致力打造成为上虞院校集聚的人才港、新兴产业的孵化港、智能制造的服务港以及“创新之区”的智慧谷。

不仅如此,上虞还将以科创大走廊为辐射点,紧紧联合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上虞经济开发区“1+2”重大创新产业集聚平台,以新材料、现代医药、电机及驱动装备等八大产业集群为主导,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产教融合,现在不光我们政府、企业在积极推动,高校的积极性同样也很高。”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普遍存在“学校教的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里没教”的“两张皮”矛盾,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研发人才需求的逐年攀升,更让晶盛机电深受其“痛”。为此,从2015年起,这家由浙大师生共同创立的半导体装备企业开始与母校寻求合作,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对方浙大机械工程学院也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此举也被寄予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厚望。目前第一批刚毕业的研究生就已全部实现就业,第二批也将在今年秋季正式入学入企。

晶盛机电与浙大的校企培养创新做法更为上虞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一项被称为“引企入教”的改革计划也已开始启动。

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我区还连续推出了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孔雀计划”、企业实验室“共建共享计划”、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建设计划”、产业联盟“对话计划”、产教服务“桥梁计划”等产教融合“八大计划”。

亮点|上虞“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科创大走廊环境优美

下一步,上虞将以“八大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产教协同创新、政府服务搭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转换进程,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好基础,全力打造全省产教融合示范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