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已開發國家100年!

在接連2天的沉悶之後,連綿不斷的大雨覆蓋了整個京城。降雨本來應該給這個灰頭土臉的城市洗個乾淨,給人們久違的清爽。

然而,紮根於北京的人卻一個個都成了“北漂兒”,整個朋友圈都在水裡掙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北京又淹了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其實不僅僅是北京,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一個奇怪的通病:缺水,又怕下大雨。

據統計,在2013至2015這三年間,我國變身水上樂園的城市分別達125、234和154個,全國超過1/3的城市都被淹過,累積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也是天文數字。

拋開全球氣候比暖,厄爾尼諾現象等大環境不談,只從我們的基礎設施去發問,我們城市的輸尿管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要憋著?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先得從“輸尿管”的粗細說起,在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下水管的位置都佈局在地下5米左右,管的直徑也在1米以內,相比日本,這是個很差的參數,日本的下水管動不動就幾米粗,深埋地下幾十米。

這種佈局,多少也算是歷史遺留問題。建國初期我國排水經驗落後,老大哥蘇聯看不下去了,當時我國幾乎所有的工業技術都是蘇聯提供的,排水系統也不例外。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蘇聯有著絕對的技術優勢,本著共產主義的共同信念,中國也沒多想,就欣然接受了蘇聯工程師的規劃。

在老大哥的指示下,中國佈局了地下管網式的水道,這種設計的特點是足夠密集,見效快,成本低,缺點是水管細,排量小。

前蘇聯的大部分國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位於高寒地帶,每年的平均降水量也就600毫升左右,但我國國情有別啊,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再趕上梅雨季節,局部地區的大到暴雨也很常見,在這種情況下,細小的管網就捉襟見肘了,老大哥的方案在我國嚴重水土不服。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另外,我國地勢複雜,不同的地段對排水渠道的設計有不同需求,需要高效的管理模式;而政府的用地規劃十分混亂,下水道的不同分段歸不同單位管,報批施工都各自為政。

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慢慢改造下水道,國家的《室外排水設計規範》中有一個叫“重現期”的概念,比如重現期2年,就代表能防2年一遇的大雨天氣。

這個重現期一般都有一個區間,大概在0.6-3年,有關部門很多都是按著最低標準來建設管道的,比國外大都市的標準差了好幾倍(紐約的排水重現期為10年,東京和巴黎是5年)。

而且,我國的城市大部分沒有專門的雨水管道,採用了雨汙合流制,排量還會受到生活汙水的分流。

城市水汙染,也和地下水道無不關係。比如北京城內的小江小河,大多是死水一灘,要麼浮著一層綠藻,要麼臭氣熏天,連護城河的水都是重度汙染。

國外的先進案例

日本

國際上有不少經典的排水設計,以東京為例,城市周圍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可以排除整個東京的暴雨洪澇威脅。

位於春日部市的地面50米之下,有一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道系統,全長6.3公里,耗時15年建成,花費了20億美元。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水道連接了5座巨大蓄水井,蓄水池長177米、寬78米,恢弘如宮殿。2015年,東家遭遇兩個颱風,這套系統調節了1900萬立方米的洪水量。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這個水道不僅僅是大而已,它還有非常高的技術含量:全程計算機控制,

當水滿時,4臺14000馬力的航空發動機改裝的渦輪機,能將水持續排入江戶川,輸流出海。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對汙水排放做了嚴格要求,比如不溶於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烹飪產生的油汙也不允許直接導入下水道中...

為了讓工作對下水道建立更深刻的印象,政府還組建了下水道的參觀活動,設計並使用了12000款井蓋。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巴黎

《悲慘世界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巴黎的糞溝是所有陰溝中最富的,所以在法國,每年拋棄的五億中估計巴黎損失二千五百萬還是一個低於實際的數字。這二千五百萬如用在救濟和享受方面,可以使巴黎更加繁華,但這個城市卻把它花在下水道里。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巴黎最大的揮霍,它奇妙的節日,波戎區的狂歡,它的盛宴,它的揮金如土,它的豪華,它的奢侈,它的華麗,就是它的陰渠。

巴黎多雨,卻從未因雨水而發生交通堵塞,它的下水道歷經了一百多年的傳承和完善,總長達2500公里,卻僅有400名工作人員維護管道的正常運行。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整個系統有三大特點:

  1. 它藉助了天然地勢,吻合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時的自然落差,靠河水的流動把城市汙水帶走。
  2. 它在排放生活汙水的同時,也兼顧了雨水收集處理。
  3. 打造了“開放的步入系統”,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

與日本一樣,巴黎對下水道也做了文化宣傳,甚至打造了一個博物館,從1892年開始,遊客就已經能夠坐觀光車參觀下水道,他們潛入地下,近距離地感受這座城市的腸肚。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倫敦

倫敦的下水道也很有歷史,曾經的泰晤士河臭氣熏天,還引發了全市的霍亂。

150年前,倫敦進行了一項浩大的工程,讓倫敦的城市汙水被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並全部排入大海。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當然,150年前的設計還不夠完美,2017年,人們在白教堂路下面的下水道里發現了一坨巨大“脂肪山”,它大概有228米多長,26噸重。

水利局花了4個周才清理乾淨,把這些廢物煉成了1萬升的生物柴油,可為倫敦的350輛雙層巴士提供一整天的運行燃料。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2000年後,英國水務局又增強了5個汙水站的清汙能力,建立了兩個超大型的單獨汙水管道,直接導入汙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這些工程預計在2020年完成,屆時的地下管道系統會進一步完善。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在文化上,倫敦開放了部分管道,讓電影製片人前來取景,比如諾蘭蝙蝠俠的終章《黑暗騎士崛起》中的反派老巢,就取景自倫敦下水道。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反觀中國,政府一直更傾向於“可見”的公共項目,比如汙水處理廠。但到了不可見的下水道系統,政府就沒那麼大動力去做了。

近十年來,城市汙水處理率從52%提高到了90%(2014年),但是人均的汙水管道只有1.57米,遠低於德國的6.13米和美國的6.78米。

數字背後的結果就是,汙水廠的水排不出去,治汙還沒處理好,先把水管堵了。

德國

在德國,哪怕大雨磅礴,你也很少能看到路面的積水。

為了實現完善的排水能力,德國從地面做起,80%的地段都使用了透水路面。

比如在人行道、步行街、郊區道路等受壓不大的地方,使用透水性地磚,讓雨水有很好的滲透率。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而在受壓較大的停車場,選用了有孔的混凝土磚;居民區、廣場、公園則使用實心磚,但磚與磚之間會留出空隙,道路兩邊還修有引流的溝壑。

這種“表面工作”,既解決了積水問題,還促進了城市生態系統,讓雨水可以滲入土地,補充地下水源。地表的孔隙多,利於植物生長,也能減少揚塵汙染。

往“深”裡說,德國使用了“地下廊道式”的排水設施,管道也是很寬,同時做深埋處理。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德國把青島作為殖民地那會,就修建了“地下廊道式“的系統,也正因此,讓青島的排水系統處於全國優秀水平。

在德國加大城市透水率的同時,中國城市的不透水地表面積,卻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這個過程中,由於城市化的開發,還附帶著湖泊的乾涸和溼地的減少,大大破壞了天然的排水系統。

龍應臺曾寫過這麼一段話:

驗證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是否發達,一場雨足矣。如果撐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溼卻不骯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窩子撈魚,這大概是個發展中國家。

因為發展中國家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來”

一個功能完善的都市,其地下的建設,應當和地面的一樣宏大而精細,才能做到“表裡如一”。

北京被淹的原因:城市“輸尿管”落後發達國家100年!

也許在燈光璀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我們應當去反思,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如何從“人”出發,從長遠的角度去規劃一座城市?

如果暴雨能讓更多的人去思考和認清這個問題,那麼讓暴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