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學唱歌的時候總是能先記住旋律,卻難以記住歌詞?

尋找一種叫幸福


這就是旋律的魅力所在啦、旋律其實就是聲音高低起伏變化不同的組合的傳播、這是全世界所有的物種動物都能感覺得到(或者說能聽懂的)

特別是編排過的聲音、更跟能很好的記憶和記住、物種動物天生對旋律對聲音都是與生俱來的、而人類為了更能把握住聲音的變化和組合、產生出了音符、其實音符也就是聲音高低不同頻率的一種、早期古人那時候還沒把聲音旋律記錄的方式、都是以口口相傳、如現在的一些山歌、非洲部落歌曲、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傳播下來的、(除了 文字、甲骨文、壁畫、等可以流傳記載外、剩下就是歌聲旋律了)可以一直流傳流傳。

而現代社會吧、聲音旋律加上音符、方便編輯和組合、讓旋律更加的動聽和舒暢、這更是大大的符合人類大腦對旋律熟知和記憶、也就是旋律是全世界通用的、同一首悲傷的旋律曲子、無論那個人聽(不需要音樂知識的人)都能感覺出這是傷心的歌曲、不可能聽出是開心的歌、反過來開心的歌曲、你是不可能聽出傷心的感覺的,所以旋律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是不需要去記憶和轉換的或者說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吧。

歌詞就不同了、歌詞你是需要轉化和了解的、而且歌詞是沒旋律的、拋開附加歌詞上的旋律、就是文字而已、這時候大腦想要去了解這是什麼文字(一條旋律是可以編寫出不同的歌詞和問題的文字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去記、等記住歌詞後你又要用歌詞去跟旋律對節拍、對音高這樣就導致了、很難記住歌詞中的文字的。

所以對於大腦記憶來說、不用轉換的旋律是最方便記憶的、而對於需要轉換的歌詞記憶就多少難了點、如果你把旋律轉換成音符記憶、其實也是和記歌詞一樣難記住的。


(關注阿圖:專業吉他音樂問答、有啥吉他上問題歡迎騷擾)


鴻圖吉他


仔細回想,好像我也是這樣。總結下來,幾方面的區別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1.歌詞比旋律更復雜

文字本來就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存在。歌詞需要知道它的意思,而旋律不用。

小時候很輕易就能學會說話、唱歌。但是在不識字的情況下,只是照貓畫虎,可能唱的詞都是錯的,也不理解歌詞的意思。直到會認字了,再看歌詞,才發現是這個意思。

要記住歌詞,比記住旋律多了一個步驟,看歌詞,識別文字,理解記憶。

2.帶動情緒

每種旋律有它的情緒,是喜是悲很容易識別。會帶動聽的人的情緒,從而對這段記憶印象更深刻。歌詞當然也是一種表達載體,但是需要媒介,比如朗讀者動情地誦讀,或是音樂的聯結,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力。

3.設置區別

一首歌通常都有兩段或者三段歌詞,來演繹同一段旋律。這更加大了記歌詞的難度,如果不是看著詞,可能唱著唱著,就唱串詞了。


那如何記歌詞呢?

提供我的經驗,供參考:開始的前幾遍,都看著詞唱。旋律沒問題了,分段背詞唱。每一段都背下來了,再合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