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和音樂,哪個更能治癒人?

獨家心探


藝術是生活的延續,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無論是繪畫還是音樂,它們都是人思想與精神生活的產物,是人靈魂的彰顯與結晶。

人類的物質生活體現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而人類的精神活動,更體現在人目之所及及思想意識領域的方方面面。人類為了完善自身,不斷的通過學習,來抵達生命認知的極點,從而來豐富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生命的圓滿。


繪畫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們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能引起人的心靈共鳴,陶冶人的情操,提振人的精神,使人在生命的感知中,不斷的豐富與成熟起來。它們的功用都不可忽視。因之,題主所問的畫畫和音樂,那個更能治癒人,則要看個人的愛好了。有的人喜歡聽音樂,憂鬱的時候聽聽音樂,也許就會提振精神,走出憂鬱的陰霾。而亢奮的時候,聽聽音樂,則可以讓心境平和下來。而有些不喜歡音樂,而喜歡繪畫藝術的人,則能從一幅幅畫中,放鬆心情,緩解緊張的神經,從而使自己心境抵達和平之境。

所以說,畫畫和音樂,他們的功用都是一樣的,就看個人的愛好更傾向於哪個方面而已。


昊愚堂夜畫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見解,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指出。

畫畫和音樂,如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很多人喜歡上了畫畫,用來打發時間,也成為自己的一種本領;也有很多愛聽音樂,因為音樂是人類的第二大語言,它是詩化的語言,聽音樂能夠舒緩人的心情,讓身心得到放鬆。


(繪畫)

那麼,音樂和畫畫,哪個更能治癒人呢?我覺得兩個都是能治癒人的,但是治癒的程度有些不同。我們分別來說。

一,繪畫

我覺得繪畫能治癒人的視覺。因為繪畫就是以視覺效果打動人的一門藝術,所以好的繪畫作品能讓人流連忘返,帶來良好的視覺感受,所以繪畫是能治癒人的。


二,音樂

音樂有著跳動的音符,愉快的節奏,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聽音樂,高興的時候聽節奏動感的音樂,悲傷時聽慢節奏舒緩的音樂。不同的音樂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所以,音樂能治癒人是毋庸置疑的。現在不是還要音樂療法嗎?看來音樂不僅能治癒人的心靈,還是治癒人的身體。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


鐵匠的頭髮


我理解題主這裡的“治癒人”應該是從精神層面講的。

的確,音樂和繪畫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於人們心靈的陶冶精神的提振能夠起到積極的有時甚至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交響曲《黃河大合唱》配圖


音樂和繪畫,一個靠耳聽,一個靠目睹,在耳聞目睹中使人產生心靈的共鳴,產生精神的振奮,產生情緒的愉悅,產生思想的啟迪和開拓,進而可以轉換成一種精神的支撐和力量。或使人轉憂為喜,或使人由低迷而振作,或使人由混沌而清醒,或使人由唐突而理智,等等。這是被無數事例所證明了的。

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


當年,聶耳、田漢的一曲《義勇軍進軍》,洗星海的一部《黃河大合唱》,激勵起千千萬萬國人的抗日鬥志,人們唱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熱血沸騰地奔赴抗日戰場……

好的繪畫作品同樣啟迪人們的心靈,給人帶來精神的鼓舞和力量。關山月、傅抱石等人聯合創作的大型系列畫作《江山如此多嬌》,大氣磅礡,意境深遠,錦鏽燦爛,風光無限,讓人每次看後心中都升騰起一股為偉大祖國驕傲自豪的激揚情愫。羅中立的《父親》塑造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樸實勤勞的中國農民的形象,讓人看後不禁感慨感動。至今再看這幅畫,聯想起今天我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奮發進取。

大型國畫《萬山紅遍》



音樂和繪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人們的工作生活有很大關係,“治癒人”我不敢講,但對人的心理和精神會產生重要影響和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


誰憐一燈影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畫畫和音樂哪個更能治癒人?【藝術系女生】為你原創回答。


對於繪畫的我來說,也許繪畫更可以釋放悲傷,因為繪畫是一個人的對話,音樂確是一群人的狂歡,閉上眼睛回憶過往,無數個夜晚躲在角落擁抱自己,默默流淚的場景依然如此清晰,有沒有那麼一個人想你想起一首歌,傷心的時候總喜歡獨處,都說,傷心的時候聽的不是歌是寂寞,當然心情下雨的時候,請遠離傷感歌,它會讓你傷的無處可逃,痛的淚到無言,因為總會有那麼一段話,會讓你眼淚決堤,所以遠離傷感歌,多聽勵志歌,讓歡快的歌曲來驅趕烏雲,讓炙熱的能量來澆灌生活。


但是對我而言,每當拿起畫筆,伏案畫板,總會忘掉所有,伏案畫板總能感受到些許幸福,因喜歡才輕鬆,因輕鬆才幸福感萌生。這就是興趣的魔力。

所以說,最好的療傷方式,應該是讓自己足夠放鬆,做喜歡的事,給心情放假,讓自己愉悅,嘴角上揚,一切皆好。


藝術系女生


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打破一切“限制”,藝術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生命更加的有意義;畫畫和音樂,哪個更能治癒人?我這麼說吧,畫畫和音樂對人的精神靈魂起到了“支撐”的巨大效果與意義,

舉個例子方便理解: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音樂家,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孤僻的,是音樂喚起了他本該活躍開朗的心靈,然而好景不長,在貝多芬二十多歲時,兩耳失聰,他曾這樣說“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幹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我的行當裡這是可怕的遭遇啊。”

試想一下,一個平時陶醉忘返在音樂中的音樂創作者(那時貝多芬還沒成名),兩耳聽不見聲音了,這是多麼無法想象的可怕遭遇。然而,是音樂讓貝多芬堅強樂觀起來,他便這樣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就這樣在沒有“聲音”的世界裡,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經典名著。

我們經常說“藝術的語言、藝術的靈魂”,的確,藝術的語言可以穿透每個人的心靈,讓靈魂產生無所不能與無限的創造力;藝術的靈魂讓生命越發的有向上力,很感慨的說“音樂治癒了貝多芬。”





詩夜城主


繪畫和音樂到底哪一個才更能治癒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至少在我心裡是這樣!

我是畫畫的,或許我應該為繪畫說幾句,但事實上是我覺得亮著燈都同樣高端!都同樣能夠震撼人們的心靈!

我第一次看到《父親》這幅油畫是在高中!當時真的感動到落淚!我並非是個很多愁善感的人!但是當時看到這幅油畫,想到那年冬天父親扛著病外出工作的情景,當時真的忍不住心酸落淚!

作品《父親》▼

同樣的,音樂也有感動至深的,那些有歌詞的我就不說了!我說一個純音樂!高中那會,有一次我去音像店買一張音樂專輯送給朋友做禮物!(那時條件不太好,買不起比較好的禮物😂),當時音像店正在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梁祝》!當時真的是第一次聽到,裡面時而悽婉哀怨,時而輕快鮮明,時而緊張!當時真的是被這個音樂給吸引住了!問了老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梁祝》。。。可惜當時錢不多,沒有買這個光碟。。。

《梁祝》▼


萬物皆明


畫畫和音樂,我覺得音樂更可以治癒人。首先,說下畫畫怎麼治癒人的?通過畫畫,你可以在你的筆下盡情揮舞,畫出你心裡想表達的意思,讓你在你的世界中盡情享受自己筆下的美妙!然而,音樂呢?音樂可以讓你的聽覺更加靈敏,可以感受到音符世界中的美好,讓你在音樂世界中遨遊,開心地笑,更可以在你悲傷的時候,給你希望,時刻都在你身邊陪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