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能畫出兩幅完全相同的畫嗎?怎麼才能畫出來?

絕不收兵


畫家不可能畫出完全相同的畫,如果畫出了沒有差別的畫,就是一種自我複製,對有追求的畫家來說,非常忌諱出現這種情況。

許多畫家都把獨創性和唯一性的作品看作真正的藝術品,如果採用自我複製和流水作業的方式來畫畫,會被圈內外人看不起。

布格羅《蜂擁》

在實際中,不可能畫出完全相同的畫,即使畫面構圖,畫面背景,畫畫手法都一樣,也難以畫出一模一樣的畫。

除非借用高科技手段和設備,用高清掃描儀把原作掃描好,然後用專業打印機打印出來,這樣的複製品會無限接近原作,但跟原作還是有細微差別。

布格羅《春之夢》

首先,色彩的飽和度多少會有一些偏差,筆觸的感覺會喪失一些,筆觸輕重也有所變化,畫面的明暗關係也有細微變化。即使用高科技都很難製作出完全相同的畫,就更不用說依靠純手工來畫了。

這情形就像用機器製造零部件,再精密的機器生產出來的零部件,都有尺寸誤差,但只要在誤差範圍內,都算合格產品。

布格羅《心之甦醒》

再者,畫家畫一幅畫,是在特定環境,特定狀態,特定情緒,特定感覺下畫出來的。

讓畫家參照他自己之前的作品再畫,即使他的水平再高,技法再嫻熟,他沒有了之前的特定狀態和感覺,甚至時間和環境,以及繪畫材料(不是同一個紙張)都發生了變化,他怎麼能畫出完全相同的作品?

布格羅《傾慕》

歷史上,許多畫家精心創作出一幅作品後,被許多人喜愛,為了照顧多人的情緒,畫家只好把原作再臨摹一些,來滿足其他人的需求。臨摹時,畫家也不是原封不動地照貓畫虎,他會在構圖和背景處理上稍微變化一些,這樣才能避免自我重複。

有時,畫家狀態十分好的話,甚至會畫出比原作更精彩的畫作。

像西方新古典主義畫家布格羅,有許多作品畫得非常細膩逼真,人物面部表情幾乎一致,如《蜂擁》、《春之夢》、《心之甦醒》三幅畫中的女人面部是一個臉型,連表情都非常接近,但在服飾和肢體動態上,還是有區別。

他這樣做,只因為這種畫法太費時費力,只好用一種面部表情做模型,然後根據需要再變換一些元素,最終變成不一樣的畫作,凸顯獨特藝術價值。

再如,上世紀著名山水畫大家李可染,曾先後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幅畫畫了6幅,但都是大同小異,有的構圖不一樣,有的尺寸不一樣,有的形式不一樣,所以,每幅也具有了獨立的藝術價值。

如果要畫出比較相同和接近的畫,那只有練好紮實的基本功後,把自己以前認為好的作品,精心臨摹出來,兩幅就比較接近。除過這個辦法,似乎再沒有其它方法。


鴻鵠迎罡


畫家能畫出完全相同的畫麼?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畫,除非是複印,哪怕只是簡單的素描,簡單的幾根線條,都難以再次手工畫出,對於素描而言,力度,厚度,哪怕不上明暗調子,只是白描都很難,手工畫出,我們看見的只是“像”而非一樣,可以畫的像,但絕對畫不出一樣。更別說完全一樣。

油畫更是不可能,油畫主要靠油畫顏料的相互融合,色的融合會產生很多偶然的美,絕對哪怕是第二次用相同的兩個色調和,都很難調和出一樣的顏色,也只是肉眼看見的“像”而已。國畫更是如此,哪怕是作者自己,二次繪畫自己曾經的作品,都是不可能畫的一模一樣,更何況是別人。

換個角度來說,重複手工複製又有何意義,沒有任何價值。

所以答案是不可能的,也無那樣做的價值。



藝術系女生


畫家當然能畫出兩幅完全相同的畫,只是現代化科技發展,一些傳統方法被淹沒在歷史潮流中了,以至於現在這些方法很少用或不再用了,或根本會失傳了。

在古代,造紙術是中國人發明的,其中有一種紙叫夾宣,既二合一宣紙,很多畫家和書法家都用夾宣來創作,有些作品在裝裱師裝裱時,裝裱師會偷走—幅完全一樣的畫作或書作,這個技術是傳統裝裱中的揭裱技術,當然現在如果還有畫家用夾宣作畫,我也可以偷走—幅畫。不過這還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兩幅畫。

畫家畫兩幅完全相同的畫,其方法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技術要求要相當熟練,在中國畫的工筆淡彩畫創作中,畫家創作非常嚴謹,一般把畫稿定形後,會用一種考貝的方法,來複制畫稿,很多畫家會複製幾幅或十幾完全—樣的畫稿來搞色彩創作。這個方法要製作—個簡單的考貝箱,你可以找一個無蓋的木箱,再弄一塊比木箱表面略大的玻璃板,貼—張普通白紙,在木箱裡方—只通電燈泡,蓋上玻璃板,這個簡單的考貝箱就成了。這時,把定形的工筆畫稿與同等大小的宣紙重疊放在玻璃板上描線,直至完成,你不但可複製兩幅畫,就是—兩百幅也不在話下,所考驗的是你的描線技巧和熟練程度。工筆淡彩的色,一般是平塗淡彩,你只要配好色,按塊同時染兩幅畫就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