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自傳《萬物理論》,進來看看霍金的一生

電影《萬物理論》2014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簡·王爾德始於劍橋大學的愛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後的勵志傳奇。影片獲得第72屆金球獎。

霍金自傳《萬物理論》,進來看看霍金的一生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942.01.08~2018.03.14)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他的父母伊都畢業於牛津大學。童年時霍金學習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用一些廢棄用品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短的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在患病後23歲的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2012年1月傳出因臉部肌肉惡性萎縮,已嚴重影響其表達能力,並有可能使他無法發出獨特的“電腦聲”。就在今天英國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是知識,是財富,是精神。我們應該永遠懷念他。

霍金自傳《萬物理論》,進來看看霍金的一生

霍金主要成就:

20世紀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憑一本薄薄的《時間簡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萬讀者。黑洞理論使量子論和熱力學在“霍金輻射”中得到完美統一,而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題。

他還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包括de Sitter空間中的霍金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其為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1973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是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粉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學、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霍金除了研究工作還參加了很多公眾活動,並且參與了電影和小說創作,他在《星際迷航》中的電視系列劇《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及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亦曾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其形象也在卡通片《飛出個未來》中的一集裡出現。卡通片《居家男人》中則有與其類似的角色(Steve)對其進行了滑稽的模仿。

2006年,他在香港透露正與女兒合撰寫一套類似於《哈利波特》、但主題是理論物理學而非魔法的小說。

2006年6月,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時,轟動一時,被戲稱為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2006年6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

2012年4月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同年,霍金在趙曉凱收藏北京奧運火炬上蓋上了兩枚金色指紋,並題詞:“為了人類長期生存,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需要銷燬所有核武器

霍金自傳《萬物理論》,進來看看霍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