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代號名稱】“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

【英文名稱】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簡稱:GMS)

【發起者】亞洲開發銀行

【行動時間】1992年

【目的】旨在通過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範圍圖

【背景】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是湄公河開發3個國際合作機制中起步較早,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機制。

大湄公河次區域,處於東南亞、南亞和中國大西南的結合部。次區域涉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面積256.86萬平方。

貫穿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瀾滄江-湄公河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中國境外段稱為湄公河。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經中國青海、西藏、雲南3省區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國,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國海,全長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區域涵蓋了多種氣候類型,又兼具多種地理特徵,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經濟潛能和開發前景巨大。次區域內居住著多個民族,建築、風情、服飾、宗教習俗各不相同。次區域各國還擁有不少名勝古蹟,包括中國的麗江古城、緬甸的仰光大金塔、老撾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的大王宮和越南的下龍灣等。

大湄公河次區域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農業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區位優勢特別明顯,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充滿著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深入一點看,大湄公河次區域腹地涉及東南亞和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大約擁有20億人口,是當今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戰略物資補給地,有望成為21世紀世界和亞洲新興的巨大市場。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涉及流域內的6個國家有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旨在通過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礎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互利合作、聯合自強的機制,也是一個通過加強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的機制。亞洲開發銀行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出資方,負責籌措各類資金和提供各種技術援助。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項目自1992年起開始實施,經過初期規劃、項目選擇,進入項目實施階段。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範圍,包括湄公河流域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5國和中國雲南省,涉及7個合作領域,即:交通、能源、電訊、環境、旅遊、人力資源開發以及貿易與投資。該合作機制分為兩個層次:

其一是部長級會議,自1992年起每年一次,至今已舉行過10次;

其二是司局級高官會議和各領域的論壇(交通、能源、電訊)和工作組會議(環境、旅遊、貿易與投資),每年分別舉行會議,並向部長級會議報告。

合作範圍逐步增加到涉及交通、電信、能源、旅遊、環境、人力資源開發、旅遊、貿易便利化和投資9個領域,篩選出103個優選合作項目。為擴大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並吸引多方面的資金,在亞行推動下,由亞行和基他國際金融、投資組織主持,6國參與,先後在曼谷、東京、漢城、法蘭克福、布魯塞爾、胡志明市和悉尼等地舉行過十多次次區域優選項目投資機會研討會。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湄公河流域鳥瞰

【行動經過】

領導人會議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最高決策機構,每3年召開1次,各成員國按照國名字母順序輪流主辦。部長級會議每年舉行一次,下設專題論壇和工作組。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

2002年11月3日,首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與會6國領導人總結了過去10年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經驗,確認了未來10年的合作前景及承諾,進一步加強了6國夥伴關係。中國出席會議並作了主旨發言,敦促湄公河各國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加快經濟增長步伐。會議批准了《次區域發展未來十年戰略框架》,使次區域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會議還發表了聯合宣言並決定,今後每3年在成員國輪流舉行一次大湄公河次區域領導人會議。會後,有關國家簽署了《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運輸協定》諒解備忘錄、《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運輸協定》中方加入書和《大湄公河次區域政府間電力貿易協定》。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2次領導人會議在雲南昆明舉行

2005年7月4日至5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2次領導人會議在雲南昆明舉行,會議主題為"加強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繁榮"。會議通過了《昆明宣言》。與會6國簽署了便利客貨運輸、動物疫病防控、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和電力貿易等多項合作文件,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貿易投資便利化行動框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建設等多項合作倡議。

會議確立了以"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注重實效、循序漸進"為主要內容的合作指導原則,次區域合作由此邁上新臺階。“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2次領導人會議,總人口約3.2億,連接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截止2007年底,亞行共提供項目貸款35億美元,技術援助1.66億美元。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3次領導人會議在老撾萬象舉行

2008年3月30日至31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3次領導人會議在老撾萬象舉行,6國領導人將圍繞"加強聯繫性、提升競爭力"的主題,就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運輸便利化,構建夥伴關係、促進經貿投資,開發人力資源、增強競爭力,可持續的環境管理,次區域合作與發展夥伴關係等6大方面的合作構想交換意見。

中國在會上全面闡述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及未來發展的主張,提出中方倡議和舉措。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4次領導人會議日前在緬甸內比都舉行

2011年12月22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4次領導人會議日前在緬甸內比都落下帷幕。會議期間,與會各方就次區域未來十年經濟合作通過戰略框架,發表了《內比都宣言》。專家認為,出席此次會議是年底前中國一次成功的周邊外交活動,將有力推動次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鞏固中國同東盟關係。

會議通過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十年(2012-2022)戰略框架》,為未來十年合作制定了3大戰略目標,即:推動次區域一體化進程,促進繁榮、公平的發展;在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上,為跨境貿易、投資、旅遊等合作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促進次區域可持續發展。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部長級會議

2014年,“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5次領導人會議19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是次會議確定的主題為"致力於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本次領導人會議由泰國總理巴育主持。“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5次領導人會議期間,將舉行大湄公河次區域投資論壇;大湄公河次區域工商論壇;大湄公河次區域發展夥伴圓桌會議,以及大湄公河次區域青年論壇等相關會議。

主辦方介紹,預計出席會議的領導人將發表一份聯合聲明,重申其實施“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方案之承諾;並考慮設立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協調中心及大湄公河次區域鐵路協調機構的建議等。本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會議為期兩天,12月20日結束。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逐步形成5大戰略:

1、交通戰略。經濟走廊將以次區域"三縱兩橫"交通通道建設為基礎,建設成產業、貿易和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經濟較快發展的"三縱兩橫"經濟帶。"三縱"為南北走向,"兩橫"為東西走向。

三縱:

  • 雲南昆明-雲南大理-雲南德宏-緬甸曼德勒-緬甸仰光;

  • 雲南昆明-雲南西雙版納-老撾-泰國曼谷;

  • 雲南昆明-雲南紅河-越南河內-越南海防。

兩橫:

  • 緬甸毛淡棉-泰國彭世洛-老撾沙灣拿吉-越南峴港;

  • 緬甸仰光-泰國曼谷-柬埔寨金邊-越南胡志明市。

2、大經貿戰略。大經貿戰略就是邊貿和大貿、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一起上,努力擴大商品和服務領域的出口規模。次區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泰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已進入工業化階段,而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等4國尚屬於農業國。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了次區域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和消費層次的多元化,既有一般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品需求,所以次區域國家貿易市場廣闊,大西南各省區市要加強合作,擴大對次區域國家的產品出口。

另外,服務貿易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對外貿易關係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談判中,各成員國所提出的服務項目有150多種。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已超過一般商品貿易。大西南各省區市與次區域各國有著良好的服務貿易合作條件,加強相互之間的服務貿易合作,將會進一步促進雙方的對外貿易。

3、走出去戰略。走出去戰略就是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在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影響日益增大的世界潮流中,各跨國公司通過其海外機構向各市場生產發送的貨物已超過世界出口總量,這意味著在國內生產後再出口的傳統方式已不是唯一的方式,甚至已退居其次。因此,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逐步擴大對次區域國家的投資,在出口產品的同時,審時度勢,通過技術輸出、合資等,在次區域國家建廠,建立海外的生產體系、銷售網絡和融資渠道,以便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掌握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後勁。

這方面雲南省在次區域國家已有成功的典範。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雲南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美元,於1998年以BOT方式在緬甸建成了年產30萬根水泥軌枕的工廠,帶動了成套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每年可創匯數百萬美元,使產品由地產銷變成產地銷,節省了運輸費用,提高了競爭能力。

4、發展特色經濟戰略。發展特色經濟戰略就是合作開發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建立新的發展觀,改變過去有什麼資源就開發什麼產品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為發展本區域內有比較優勢、有特色的產業。本區域內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資源豐富而且有市場的產品和產業,如老撾的鉀鹽和老、緬的木材,有豐富的資源且產品又是我國急需的。雲南瀾滄江水電資源的開發,開發條件好,在次區域國家有市場且送電距離又短;

二是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大西南地區是連接我國與東南亞、南亞的大通道,所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船舶修造、客貨運輸等,儘管投資大,回收週期長,但是是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之一,投資者肯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三是國際社會對本區域關注的項目。如境外毒品替代種植。20世紀90年代以來,雲南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聯合國禁毒署的重視和讚揚,並表示要在項目和資金方面加強與雲南的合作,開展大規模的替代種植。該領域的合作不僅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可以減輕毒品危害,而且也會產生重大經濟效益,中方完全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把境外毒品種植地區發展成為農副產品基地和經濟作物基地,發展特色農業;

四是能夠形成共振點的產業。這樣的產業能夠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容易建立起多邊合作關係。這方面的產業如旅遊。本區域範圍內,無論是次區域國家還是西南6省區市7方,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並獨自特色,旅遊業的合作前景廣闊。

5、“內外合作”戰略。“內外合作”戰略指大西南聯合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實行全方位開放,不僅是大西南各省區市與次區域國家之間的合作,還要積極與國內其他省區市特別是我國的東部地區,以及次區域外的其他國家、國際組織合作,不搞排他,以項目為依託,開展有多形式、多渠道的雙邊或多邊的合作,以便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擴大合作規模,創造新的貿易投資機會。早在1992年田紀雲副總理在西南5省區7方經濟協調會第9次會議上的講話就指出,東南亞和南亞有10多億人口,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要進入這個大市場,就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現狀而言,靠一個省、一個地區獨自去闖,勢單力薄。

但大西南地區如果聯合起來,形成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利益共享、共同對外的經濟格局,就可以形成很大的經濟實力,不僅能開拓東南亞及南亞市場,而且還可以進入歐美更廣闊的市場。堅持"內外結合"的戰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如雲南與上海聯合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已成為兩省市合作的一項內容。早在1997年1月兩省市簽署的《上海-雲南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協作“九五”計劃綱要》中就提出要“聯合推進瀾滄江流域開發。上海將積極推動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參與瀾滄江沿岸港口、瀾滄江流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設計、工程承包和建設”。

1999年12月兩省市簽署的《上海、雲南對口幫扶協作領導小組第三次聯席會議紀要》中進一步明確提出,“發揮兩地優勢,聯手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並決定適當時候聯合在昆明舉行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開發研討會,引導上海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參與次區域合作開發。這種合作在“九五”期間已收到了一定成效。上海靜安區政府、昆明國際技術合作公司、上海鐵路局三家全股在緬甸仰光成立了“仰光上海國際商場”,1996年6月開業以來,在仰光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日用百貨商品進入緬甸市場創造了條件。

1998年,雲南省機械進出口公司與上海吳淞船廠合作,與緬甸交通部簽訂了製造兩條近海客輪的定單,價值1550萬美元。第一艘440座客輪已於2000年初交付緬甸使用。該客輪質量好、造型美觀、設計合理,受到了緬方的歡迎。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徽標

【後續】

1、中泰貿易與投資合作。

  • 中泰貿易

泰國是我國在次區域最主要的貿易與投資夥伴。1998、1999、2000年中泰貿易總額為36.7、42.2、66.2億美元,年增長幅度為15%和56.9%。

從雙邊貿易的商品構成看,泰國輸往中國的商品主要是大米、天然橡膠和糖等農產品,工業品所佔的份額還不大,但是近年來已經嶄露頭角,其中較重要的有珠寶飾物、服裝、化妝品、布匹、金槍魚罐頭、傢俱、電器等生活消費品,以及人造纖維、化學品等原材料工業品。泰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絕大部分是工業品,其中石油機械設備、鋼鐵和化學品居主要地位。其它數額較小的工業品和農產品,主要有建材、化肥、石臘、煤炭、棉花、生絲、原皮等。

  • 中泰投資

泰國是較早到中國投資的國家,現在泰國投資的中小項目,尤其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正從原先的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大型項目則大多設在經濟發達、交通運輸方便、市場容量較大的沿海地區。泰國在中國的投資主要有食品、紡織、服裝、塑膠、電力、交通機械等工業項目,飼料、家禽家畜和水產養殖業等農業項目,以及房地產開發等。

規模較大項目的投資者全部都是泰國的跨國公司和大企業集團,絕大多數採用與中方合資、合作的形式,泰方投資比例較高,佔50%以上投資比例的企業居多數。大型合資企業的合作年限與泰資所佔比例的大小成正比,泰資佔不到50%的合作年限較短,一般為10-30年;泰資佔50%以上的合作年限較長,一般都在30~50年。

中國在泰國投資的行業主要有二種類型,一種是利用泰國原料的加工業;另一種是泰國薄弱的工業,如化工、機械等製造業。大多以設備、技術和勞務折價投資。中國投資佔泰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不大。

2、中緬貿易與投資合作

  • 中緬貿易

中緬貿易總額基本在10億美元左右,其中國貿約佔60%。1998、1999、2000年中緬貿易總額(國貿)分別為5.8、5.1、6.2億美元,我國向緬甸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80%左右。

  • 中緬投資

我國對緬甸的投資至1997年達到9億美元,佔緬甸外資的13%左右。中國企業赴緬承包開發森林與水利資源,種植甘蔗、菸草、棉花,修建電站、公路和橋樑,並開展技術經濟合作。中緬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邦朗電站目前正在建設之中,近年中緬在公路和橋樑建設、衛星電信等方面的合作也很有成效。

3、中越貿易與投資合作

  • 中越貿易

越南是我國在此區域最主要的貿易伙伴。1998、1999、2000年中越貿易總額分別為12.5、12.2、24.7億美元,中國已成為越南第六大貿易伙伴。中國向越南出口約佔雙邊貿易總額的60%。越南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材料、農產品及水產品、消費品等,中國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成套設備、機械及運輸工具、原材料、食品類及日用消費品、藥品等。

  • 中越投資

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統計,中國大陸對越南投資排名為第20位。中國在越南投資的項目涉及輕工機械、化工、建材、製糖、飲料、造紙、電力、交通設施等。中越最大的合資項目是位於胡志明市的靈中出口加工區。中國公司在越南承包的工程項目不算太多,主要有:哈爾濱電站工程公司承包的協福電廠、中國海外工程公司承包的一號國道河內至若西段公路、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承包的清化省拜尚水壩工程、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承包的海防市供水工程等。

4、中老貿易與投資合作:

  • 中老貿易

中國與老撾間的貿易額在逐年上升,1998、1999、2000年中老貿易總額分別為2573、3172、4084萬美元,年增長幅度分別為23.3%和28.8%。進出口總額中,中國出口佔80%以上。中國出口老撾的產品有有日用工業品、文化用品、紡織品、食品、日用五金、中成藥、家用電器、建築材料、交通運輸工具、農機、發電機組、各種機械及零配件等,部分中國產品轉銷到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中國從老撾進口主要有動植物藥材、農產品、林產品、畜產品、天然橡膠等。

  • 中老投資

中國是老撾的第8大投資國。中國在老撾的經濟技術合作主要以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諮詢設計、經濟技術援助為主。中國為老撾援建的較大項目包括地面衛星電視接受站、南果河水電站及輸變電工程、文化設施、水泥廠、公路的改建和擴建、汙水處理工程、機場改建工程等。老撾國家文化中心工程,是我國援助老撾的最大項目。雲南援建的年產7.3萬噸的水泥廠及中、老合資建設的年產20萬噸的水泥廠等項目規模也較大。目前雙方合作投資開發萬象地區的鉀鹽礦資源。

5、中柬貿易與投資合作

  • 中柬貿易

從1993年以來,中柬貿易額逐年增加。1998、1999、2000年中柬貿易總額分別為1.62、1.6、2.24億美元,2000年比1998年增長38.3%。中國在進出口貿易中為順差。柬埔寨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輕工機械、建築材料、日用百貨、加工食品等。中國從柬埔寨的進口品種單一,數額也較小,主要是木材等幾種資源性產品。

  • 中柬投資

中國大陸是在柬埔寨的第三大投資者,第一是馬來西亞,第二是中國臺灣。目前在柬埔寨的中資公司已有50多家,投資領域涉及建材、橡膠加工、膠合板生產、打井、公共工程、電力、築路、造紙、紡織、成衣、農業、水產養殖等領域。四川省電力局與柬埔寨簽約,為金邊鋪設了110千伏,長23公里的電網。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也在金邊市建立了中端集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自1992年迄今,亞洲開發銀行為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提供貸款34.29億美元,幫助融資50多億美元,已經在運輸和能源領域完成了9個項目。

9年多來,亞洲開發銀行還向“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項目提供了32個、累計2500萬美元的技術援助。

亞行除向湄公河開發項目提供技術援助外,還利用自身的影響和擔保作用,呼籲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私人投資者為這些備選項目提供融資。湄公河沿岸各國政府也十分重視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項目。

目前,亞洲開發銀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重點是加強次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有關貿易投資政策等軟環境建設。

【關聯性】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是一個跨國的社會發展行動計劃,行動初始並沒有具體的子行動計劃。隨著計劃的逐步開展,子行動計劃會逐步出現。

同時,隨著各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與本行動計劃的對接,比如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各行動計劃之間逐漸形成了複雜的經濟發展網絡。

【影響】

1、“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以項目(計劃、工程)為主導,比較務實。2001年第10次部長級會議通過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未來10年戰略框架》,提出了建設重要交通走廊、電信骨幹網、電力聯網與投資、貿易、旅遊等11大標誌性項目。

建設次區域經濟走廊,對於加強我國與東南亞、南亞的經濟技術合作,進一步發展睦鄰互信友好關係,並逐步提高次區域整體經濟水平和實力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2、大湄公河次區域各國都是中國的友好鄰邦,與中國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中國曆來重視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推進與次區域各國的睦鄰友好關係。自2005年“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以來,中國政府進一步大力推進次區域經濟合作,並在各種協調機制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在次區域5國積極開展的勞務承包和設計諮詢,合同額和營業額逐年上升。中國還以合作或獨資等方式參與柬埔寨、泰國、越南的經貿合作區開發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在交通、能源、電信、環境、農業、人力資源開發、旅遊、貿易便利化與投資等領域,中國援建了“南北經濟走廊”老撾段、建設了中國南方電網220千伏、110千伏送電通道項目、援建了柬老緬3國境內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率先提出並大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項目、艾滋病防控試點項目,並積極落實“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旅遊發展戰略。中國與次區域各國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

此外,中國還簽署了《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及其附件和議定書;積極參與泛亞鐵路合作,組織開展了泛亞鐵路境內和境外段調研。利用中國政府對外援助資金,先後完成了柬埔寨和緬甸境內路段的勘探工作;與泛亞鐵路東、中、西3個方案相對應的中國境內段項目均已列入了中國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十一五"規劃》。

在貿易投資和農業領域,中國製定並已開始正式實施《貿易投資便利化戰略行動框架》中國行動計劃;2007年4月,中國主辦了首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農業部長會議,而由中國政府牽頭組織建設和管理的"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信息網"也於當月開通運行,為次區域各國農業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評論】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是冷戰後東南亞第一個區域性經濟合作行動計劃,其主導方為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最大出資方是日本),因此可以看到日本在經濟領域的敏感性。這是中國必須學習的。

本計劃由於是基於河流流域為基準的,因此實際上各方是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是向前看,這使計劃更加富有現實意義。在這點上,日本人無疑是比較聰明的,他們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這為日本至少在東南亞中南半島範圍內獲取額外的政治利益奠定了優良的基礎。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相關資料】

1、金融平臺。目前次區域經濟合作主要包括7個領域,即交通、能源、電訊、環境、旅遊、人力資源開發、貿易與投資。對此,金融業應當加強支持的力度。如搭建金融平臺。從次區域國家特別是越、老、緬、柬等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貿易水平的實際出發,積極研究與東盟國家之間使用便捷、互惠互利的資金流動和銀行結算新體系,最終形成東盟的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的現代化電子金融平臺。

2、法律的研究和制定。金融業應積極參與研究和制定次區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貨幣兌換方式等,編制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金融支持規劃。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開發是要把這一地區建成一個經濟共同體,一個自由貿易區;是要使這一地區實現投資貿易便利化、經濟政策一體化,但這一地區的合作是一個涉及到周邊多個國家的合作問題,政策的制定不能由政府單獨進行。各國政府只有廣泛吸取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發達國家、國際組織、私人資本支持和參與次區域開發,吸引私人資本(包括中國的民營企業)以各種方式(如BOT、BOOT、BTO等模式)進行建設。

金融部門應制定5年、10年甚至更長的對大湄公河次區域支持的總體計劃,切實支持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經貿合作。制定“金融支持的總體計劃”,旨在促進區域內各國之間省、市、區、公司和私營企業在資源互補的情況下,進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組合,使人力、資金和自然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從而促進次區域各國和地區生產力的提高和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現階段大量的資金來自世界銀行、亞行以及日本的海外協力銀行等。

3、企業的影響地位。企業是次區域發展的主力軍,次區域的資源開發離不開企業,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為中國企業加強與次區域各國企業在投資方面的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國歡迎次區域國家企業來華投資,鼓勵中國企業在次區域國家投資設廠,輸出管理、技術和資金,通過資源整合,達到次區域各國共同繁榮的目的。在發展邊境貿易、互市貿易以及易貨貿易中,非國有經濟發揮了輕便靈活的優勢,擴大了國家間的經濟聯繫。

隨著更多企業進入東南亞投資辦廠的,大湄公河次區域投資貿易必將大幅增長,必將會帶動資金、人員、技術、設備的大進大出。但工業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對走出國門還有較多的困難。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資金,急需建立多渠道的出口融資體系。故此,金融業應一如既往地提供更良好的服務支持企業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湄公河流域

4、人力資源和中介服務。建議金融業積極關注次區域合作的人力資源開發和中介服務機構。新增長理論創始人羅默說“一些亞洲國家的增長主要得自於他們從工業經濟國家中得到相關的技術知識,並將這些知識用於國內經濟,以提高生產率”,可見吸收、利用和創造知識,重視人力資源開發之重要。因為這可以培養造血功能,發展高科技,利用後發優勢,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貿合作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企業家能參加學習的還很少,如果金融業參與建立次區域合作開發企業家及經營者雙向培訓網絡,將大大促進企業為主體的聯合參與次區域合作開發機制的形成。

次區域合作的中介服務機構的宗旨是背靠政府、面向市場、服務企業、繁榮經濟,充分利用高科技為企業和全社會提供全方位的聯合參與次區域合作開發的中介服務。金融業應積極扶持其發展,使其為企業聯合參與次區域合作開發提供市場信息、企業信用、項目評估等中介服務,以及在境外聯合創辦經營各類開發區,發展區域性境外經營的企業集團、綜合商社、投融資機械、聯合開展邊境貿易、引進外資、對外投資等方面,提供諮詢服務。

5、信息網絡建設。金融業可關注次區域合作信息網絡的建設。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以電子商務為特徵的網絡經濟的發展,使生產方式、貿易方式及競爭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就要解決信息封閉的問題。據麥肯錫公司的有關調查數據預測,2003年整個亞洲的電子商務貿易額可達2700億美元,約佔全球電子商務貿易總額的27%,但大部分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次區域各國在其中所佔的份額非常小,因此,首先集中於旅遊和物流的次區域信息網絡與電子商務建設肯定會得到大力建設。如果大湄公河次區域能夠建成大規模數據通訊網絡,那麼這一地區的全球化進程將大大加速。

6、區域貿易合作。金融業應在建立經濟特區以促進邊境貿易這種大湄公河次區域經貿合作的有效形式中發揮作用。“科技示範區”、“自由貿易區”試點的建設,對加強各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對次區域的貿易和投資,都是一個促進。因為這些示範園區,貿易程序簡化,非關稅壁壘減少,能有效地吸引外部和內部的投資。同時,還能吸引一些國際性的貿易組織,在這些特區設點,以促進當地的進出口貿易,推動貿易與投資。一句話,通過試點,同時藉助發達國家的技術與資金優勢,發展次區域的經濟。金融業可否去其中尋找發揮作用的由頭。還可從地方入手如從西雙版納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中去尋找金融支持的切入點。

7、生態環境保護。金融業應積極支持區域創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使次區域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天,跳出梯度轉移和資源的約束,以創新要素積聚為核心的區域創新理論,即知識是區域發展的要本,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和推進器正在深入人心。大湄公河次區域具有生物多樣性與良好環境的優勢,在合作開發的過程中,各國都應當重視環境保護和保護生物多樣化,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紅河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以及薩爾溫江流域等主要流域建立防護林體系,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自然保護網絡,保護珍稀物種,有效治理環境汙染。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基礎合作是中國貫徹實施對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外交政策,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重大貢獻,這一貢獻中理應有金融業。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代號說明】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一個標準的經濟發展計劃代號,完整、明確,毫無隱晦。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劃:與冷戰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路數

本文件資料來源複雜,如有引用,呈請海涵。部分資料已查不到最初引用之處,因不想掠人之美,如涉及著作權、知識產權等敬請指正,本號將及時訂正處理。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