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鏡還是查幽門桿菌?

愛情陽光


我是來自星星的萌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正如題中所說,胃鏡和幽門螺桿菌檢測是消化科針對上消化道疾病最常使用的兩種檢查手段。但是,這兩種檢查手段應該如何選擇呢,怎麼樣才能在保證性價比的情況下做到精確檢查呢?

1.先說胃鏡檢查吧,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胃鏡檢查的專業說法應該叫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的檢查,是應用最早、進展最快的內鏡檢查。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適應證比較廣泛,一般說來,一切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不明者,均可進行此項檢查。主要適應證如下:

  • 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燒灼、上腹部疼痛、不適、飽脹、食慾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狀,原因不明者。

  • 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檢查不僅可獲病因診斷,尚可同時進行鏡下止血。

  • X線鋇餐檢查不能確診或不能解釋的上消化道病變,特別是黏膜病變者。

  • 需要隨訪觀察的病變,如潰瘍病、萎縮性胃炎、術後胃、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

  • 需作內鏡治療的患者,如取出異物、鏡下止血及食管靜脈曲張的硬化劑注射與結紮、食管狹窄的擴張治療、上消化道息肉摘除等。

2.說完了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我們在來說說幽門螺桿菌檢測。不過,相對於內鏡檢查的複雜性,幽門螺桿菌檢測的適應症十分統一和簡單,那就是:我們不推薦在未進行任何內鏡檢查情況下直接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而應該在明確存在消化性潰瘍或者胃炎伴糜爛出血的情況下作為輔助檢查手段。


歡迎關注我的悟空號: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胃病,即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黏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它們有一些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那麼,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鏡還是查幽門桿菌?

對於胃病的檢查,原則上應根據患者臨床症狀給予相關的檢查。胃鏡和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是兩個獨立的檢查。

一、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為了確定胃病類型,胃損傷部位和程度。用胃鏡進行胃檢查時,病變組織被放大, 醫生在視野非常清晰的情況下,可以對胃內疾病一覽無遺,檢查無死角、無損傷、診斷率高。檢查與治療安全、時間較短,患者檢查時一般沒有太過明顯的不適症狀,檢查後能較快恢復,檢查結果較為準確,有利於病情的判斷和治療,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胃鏡還可以進行採樣檢測:可在患者需做胃鏡檢查時“搭車” 採樣,在活檢採樣時一起作顯微鏡檢查.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

二、幽門螺桿菌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目的是檢查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等,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查出這一深藏於胃內的罪魁禍首,便可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案,予以根除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有許多方法,如活組織鏡檢、幽門螺旋桿菌分離培養、快速尿素酶試驗、尿素呼氣試驗、尿氨排出試驗、血清學試驗以及多聚酶鏈反應等。也就是說如果單獨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沒必要做胃鏡。目前不同醫院採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數醫院採用的方法都是有特異性的、快速的。

綜上所述,一旦患了胃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遵醫囑做相關檢查,明確病因,早做治療。


家庭醫生在線網


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HP)檢查之間既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又有一定的區別。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病人來問做了胃鏡是否就不用再查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檢查是否可以替代胃鏡?今天我就帶大家梳理一下二者的關係。

二者聯繫

簡單的說,胃鏡檢查過程中可以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在臨床上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手段包括兩大類:侵入性檢測和非侵入性檢測。前者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學檢測及培養等;後者包括C13或者C14尿素呼氣試驗(俗稱“吹氣”)、糞便HP抗原檢測以及血清學檢測。而所謂的侵入性檢測實際上就是在胃鏡下完成的,所以做過胃鏡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報告單,其中一項就是HP(+)或者HP(-)。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快速尿素酶試驗和C13或者C14尿素呼氣試驗。

二者區別

一般來說,做了胃鏡並在胃鏡下行HP檢測後就不需要單獨再通過其他手段檢測HP了,但是單純檢測HP卻不能代替胃鏡檢查。因為檢測HP只能說明幽門螺桿菌是否存在以及數量的多少,卻不能直觀的觀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情況,而做胃鏡的時候可以“順道”取一塊胃黏膜組織來檢測幽門螺桿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包含和被包含的關係。

無論是胃鏡下行的快速尿素酶試驗還是以C13或者C14尿素呼氣試驗為代表的非侵入性檢測手段,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均比較高,但非侵入性檢查手段基本沒有痛苦,可以作為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後複查的首選方法。

總結

通過上面的講解,相信大家對胃鏡和查幽門螺桿菌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定的瞭解,應用何種手段檢查需要靈活把握。

如果反覆胃不適,為了檢查胃病變情況,優先選擇胃鏡檢查,一方面明確胃是否存在病變以及病變程度,同時又能檢測幽門螺桿菌,並根據胃病情況決定是否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即根除幽門螺桿菌有相應的指證,並不是只要又有幽門螺桿菌就需要除掉的)。

如果已經做過胃鏡檢查了,並達到指證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在治療後複查時可以選擇沒有痛苦的“吹氣”來評價治療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如有疑問,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希望大家關注並支持我,我會努力為大家分享最科學的健康知識!


Dr趙


老規矩:先說答案,胃鏡是可以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的。胃有持續的難受通過好好保養還沒有好轉的話最好還是建議做個胃鏡。

做胃鏡目的有三個:第一排除一下有沒有胃癌。第二;只要不是胃癌,一切都好說,反正短期之內是死不了的,做胃鏡也可以明確一下胃內大概情況,可以更針對性的治療。第三:做胃鏡還可以順便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根據胃鏡的結果來判斷指導是否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胃鏡下直接可以利用快速尿素酶實驗診斷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下圖所示,紅色的就代表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

還有查幽門螺旋桿菌和查胃鏡並不是兩個獨立的檢查,一般來說查胃鏡,胃鏡發現有問題,比如發現有胃糜爛、十二指腸潰瘍、胃萎縮再合併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那就治療胃病的同時一起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如果單純查幽門螺旋桿菌的話只是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桿菌,但是胃裡面到底是什麼問題卻不知道,不同胃病吃藥的療程是不一樣的。如果單純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做胃鏡的話把早期胃癌給漏了就不好玩了。

恩,大概就是這種情況,關於什麼情況下必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如果綜合養胃,建議翻看一下我在頭條發表的文章,當然也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討論。

配一張圖片,是胃內多發潰瘍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這種情況下最好就是建議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掉。

恩,祝開心。


消化內科葉醫生


按照醫生的角度來說,當患者胃部有不舒服和其他症狀出現的時候,肯定會建議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因為胃鏡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直觀的看到胃部疾病的變化,可以明確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胃鏡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胃鏡不僅僅侷限於胃,而且還可以對食管和十二指腸部位的疾病進行診斷。


小克覺得胃鏡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進行病理活檢,當胃鏡對某一部位的病變不明確時,可以夾取部分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不但可以明確是否由幽門螺桿菌或是其他原因引起,還可以明確是否為惡性和良性。對於後期的治療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而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太過於片面,只是針對幽門螺桿菌一種病因,雖然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部疾病的一個重要病因,可是幽門螺桿菌檢查只能明確胃部疾病是否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無法判定胃部疾病的發展和程度,也無法判定病變是否良性和惡性。

但是站在有些患者的角度,他們懼怕胃鏡,覺得胃鏡檢查太難受😖,所以更願意選擇檢測幽門螺桿菌這一無創檢查來明確疾病。如果幽門螺桿菌確實陽性,那麼就可以避免難受的胃鏡檢查了。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補充,如有疑問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和私信留言。最後記得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醫學


慢性胃病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


各種胃病的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呼氣檢查只能查幽門螺桿菌,用抗生素治療。其他的胃病這種方法就查不出來。


胃鏡檢查雖然讓人難受一點,可是醫生可以通過內窺鏡,直觀的看到胃的情況。憑醫生的經驗可以確定是哪種胃病,可以更好的對症治療。

當醫生對病灶有疑問時,還可以通過胃鏡取組織活檢,這樣可以確診胃病種類。方便快捷的診斷治療。

胃息肉也是轉化為胃癌的一個因素。我就是因為胃痛,作胃鏡檢查,診斷淺表性胃炎。可是長了個息肉,醫生給我做胃鏡時,順便給我鉗除了這個息肉,化驗良性,排除了胃癌。

所以我覺得做胃鏡很好,直觀的就確診了病情。幽門螺桿菌也可以查,很簡單,呼口氣,就行。病人無痛苦,價格也不貴一百元。


霹靂火雜談


胃病是個籠統的概念,傳統所說的胃病主要是指胃炎、胃潰瘍等良性疾病、常見疾病。如果廣泛胃病應該包括雖有的良惡性疾病。

再看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是兩個不同的檢查手段,儘管有些醫療單位在做胃鏡檢查時會同時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兩種檢查基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的常用方法就是吹氣試驗,比較簡單,並且沒有痛苦。但是這個檢查僅僅瞭解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但是不能瞭解整個胃部情況,比如有無胃炎及嚴重程度、有無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及程度、有無佔位等疾病。

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胃及十二指腸近端病變的可靠手段,但是相對來說比較痛苦。如果想了解全面的食管胃部情況,建議做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的好處就是全面瞭解食管、胃粘膜情況,有無炎症、潰瘍,有無腫瘤,包括惡性腫瘤或其它良性腫瘤,包括粘膜下的間質瘤瘤。如果在做胃鏡前給醫生說想了解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同時檢查的。胃鏡檢查發現胃內有異物時,可以取活檢,明確病理性質,區分良惡性。為後續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胃作為人體消化食物的重要場所,每天都要接受外來食物,所以難免會受到侵襲導致發病。胃病發生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胃鏡或者幽門螺桿菌檢查,這兩種檢查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檢查手段的原理。胃鏡是通過一根黑色塑膠包裹的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其頭部裝有攝像頭,由口腔進入食管、胃、十二指腸,通過攝像頭攝取的影像圖來直觀的觀察上消化道的情況,並且還能提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上消化道檢查方法。幽門螺桿菌檢查是患者服用碳14標記的尿素,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話,幽門螺桿菌產生的尿素酶分解碳14標記的尿素產生氨和二氧化碳,通過收集從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即可測出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其具體數值。雖然胃鏡通過活檢也能檢測幽門螺桿菌,但是精準度上相較於14碳呼氣試驗還是差一些。

一般情況下,來就診的患者如果是青年或者少年並且伴有間斷胃痛、胃脹、口中異味或者噯氣等症狀,我們一般都建議先做一個14碳呼氣試驗以排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青年或者少年人群由於上學或者工作的原因經常在外就餐,而餐具是傳播幽門螺桿菌的一個重要媒介。

青中年人群來就診的話,如果胃病時間較短,症狀比較輕的話一般建議先做14碳呼氣試驗;如果是胃部疾病多年遷延不愈或者症狀較重的話,一般建議先做胃鏡,已排除一些惡性疾病。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有時候會根據患者症狀建議他兩種檢查都做。

幾日前,在門診碰到一中年女性,腹痛劇烈呈針扎樣疼痛,以前沒有胃病史,綜合考慮後建議她做胃鏡。檢查結果出來以後讓人哭笑不得,原來是一枚棗核卡在了幽門口附近,幸虧做胃鏡檢查及時發現並取出。如果棗核不幸進入腸道內卡在某處的話,那有可能需要手術才能取出,那樣的話痛苦不說,花錢也多。

最後,具體要做何種檢查要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檢查,切不可自己胡亂決定。

本期答主:宋豔琦,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胃病是廣義性的病名,其中有代表性胃病有胃炎,胃潰瘍,十二腸球炎,等還多種,胃鏡能查出胃異態多種病變,而幽門桿菌是胃的病態細胞菌,胃鏡是不易發現的,在這個問題中連有些醫師胡說不通。按中醫說,一時性的胃寒,胃脹也是胃病,那是不需要作任何檢查的,又說幽門桿菌,是西醫命名,叫胃炎,所以要作什麼檢查還是你自己和醫師的綜合考慮為好。


初心920922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內科程勇教授介紹:

檢查完幽門桿菌,如果確實有菌,且指標數值很高的、有明顯症狀的,建議可以做殺菌處理。但是消除幽門螺桿菌並不能代表治好了胃病,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還是需要胃鏡的輔助。

很多人在得了胃病後,會有這樣的問題:胃鏡做還是不做,多久複查一次?因為人們認為,做胃鏡的過程很痛苦,有的人害怕活檢對胃會造成損傷,所以不想做胃鏡檢查或者不想頻繁做胃鏡檢查。因為胃炎,特別是有萎縮、腸化、異型增生主要的診斷需要依靠胃鏡以及病理檢查,因此建議反覆發作的慢性胃炎、有腫瘤家族史的胃病病人,應定期胃鏡並常規病理檢查。

至於做胃鏡檢查的頻率,要根據病情的程度有所區別。慢性胃炎一般一年複查一次胃鏡,有中度以上腸化生、輕中度異型增生者應半年複查一次,重度異型增生和不完全性大腸型腸化生最好3個月複查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