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工廠里IT的地位不高?

但是作為一個從事製造IT十多年的工程師,我的感受是,在製造領域,IT工程師的地位較低。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差異呢?

① 首先我們看看製造IT的業務方:

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質量工程師,通常在這些領域,一個有十年行業經驗的工程師才能稱為資深專家,而在IT行業,3年從業經驗就是資深了,30出頭的總監比比皆是。


② 再來看看費用支出:

通常設備建設會佔用工廠投資額的一半,而IT費用少得可憐,外資企業少於3%,民營企業一般少於1%。


通常所有IT項目都需要業務部門簽字,而業務方即使是與IT有關聯的事務,通常不會讓IT參與簽字,能及時通知到IT就很不錯了。


④ 在招標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

在設備招標前,設備供應商會準備詳細的技術方案,包括全套的AUTOCAD圖紙、關鍵設備的型號和報價,通常由中年老工程師講標。而IT講標主要看PPT,講標的顧問通常在30歲出頭。


⑤ 再來看商務條款的差異:

通常工廠會要求設備供應商簽署嚴格的賠付條款,當生產停線時會賠付大筆費用;而IT供應商的賠款則非常有限。

綜合以上信息,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工廠對設備供應商和相關從業人員更為放心,而對IT不太信任。


那麼為什麼同樣作為IT從事人員,BAT那麼牛逼,而工廠IT怎麼就這麼苦逼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在互聯網行業,IT工程師是生產力工具,與企業的效益直接相關;


而在製造行業,IT通常是輔助系統,IT的投入產出都是間接性的,IT的領導往往會彙報給人事、財務、物流等領導,而不是彙報給CEO。

在開發模式上,互聯網應用通常採用敏捷開發模式,快速迭代、分次發佈、快速上線。而在製造領域,主要還是採用傳統的瀑布式開發交付模式,一次開發、一次發佈,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IT項目的節點不是獨立的,通常都是依附於業務方的項目節點。


在製造領域,作為一個IT工程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嚴謹務實,腳踏實地,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