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故事:先生說一般人不能在此下葬,張家葬下父母后可了不得了

渤海岸邊,黃河故道,經年累月淤積成一片開闊的平地,東面臨海,南面流水,往西、往北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原。於是,燕王掃北後,王族三五戶移居至此,繁衍生息。時間一長,捕魚的、曬鹽的、種地的,各有營生,家家倒也衣豐食足。

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外姓人家流亡至此,尋求暫住,一打聽,這戶人家姓張,年邁的父母領著二子、二媳和一女。族長見一家人老實本分,也就答應下來,騰出一處住房讓他們暫時安頓下來。也是巧了,新來的張家女待字閨中,早到了王家男正需婚配,王家族長出面一說,王張兩家結成新親,好上加好。

農村故事:先生說一般人不能在此下葬,張家葬下父母后可了不得了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得病的。那個時候,人們沒病好好地,發現得病往往都是急的,缺醫少藥,稀裡糊塗地死人。老張家定居後的第二年,張老漢就死了。別看張王兩家已經結成親戚,但在財帛上還是很分明的。張家來得晚,沒有自己的田地,張老漢死了往哪裡下葬就成了問題。張家二子長跪不起,王家族人一合計,得,把村頭那片高崗地白給他家當墳地吧。

黃河故道水流急,千迴百轉堆淤泥。在村子的東南角上,突兀地形成了一個面積足有一二畝大的高高的崗子,夏秋季節荒草沒膝,春冬兩季烏鴉怪叫,種嘛嘛不長,別說葬人,平時老王家都躲得遠遠的。老王家也曾請過風水先生勘察,風水先生說:一般人不能葬在此處啊。

沒有風水先生,沒有鼓樂紙馬,張氏兄弟草草地埋葬了父親;幾年後,母親病故,哥倆照樣把母親和葬於此。弟兄二人逢年過節,按時上墳,並且在高崗四周圍堰沌水,開墾荒地,幾年工夫荒鹼的高崗就長出了莊稼。於是,飛禽、走獸多了起來,長蟲、黃鼬也在此安家生息。張家哥倆任其繁衍,從不禍害高崗上的大小生靈。也不知道從哪年開始,張家墳頭的前方長出了一棵椿樹,幾年工夫就長到了七八尺高。近前看時,這棵椿樹樹身兩人合抱、樹冠遮天蔽日,幾乎把高崗遮住。原來呱呱亂叫的老鴰沒有了,換成了成群的喜鵲。

農村故事:先生說一般人不能在此下葬,張家葬下父母后可了不得了

張家哥倆的日子也像芝麻開花,並且添人進口,十來年的工夫每家都生出了四五個兒子,都先後在村裡的私塾上學唸書。還是老大家長子入學的時候,私塾先生一眼就看上了這個孩子,精心教育,悉心指導;再看後來陸續送來的幾個弟弟,私塾先生樂得合不攏嘴:我這一輩子不愁吃喝了。

教書空閒時間。私塾先生先看了看張家的陽宅,沒有發現什麼;又到村子東南角看了看張家的陰宅,拊掌長嘆:有福之人不落無福之地啊。

農村故事:先生說一般人不能在此下葬,張家葬下父母后可了不得了

果不其然,從張家第二代開始,哪一輩都能出文人,最次的是個秀才,最好的做到了省官。老王家後人看著老張家的興旺,想起原先風水先生留下的話,感嘆道:看來老張家不是一般人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