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新藍海,中國汽車產業能否突出重圍

【家電網 HEA.CN 2018年7月18日原創】隨著工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汽車早己成為人們離不開的代步工具,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3.10億輛,年銷量接近3000萬量。

與越來越多的汽車相伴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城市汙染。早期人們用來代步的燃油車早已有小型電動車取代,電動汽車也被給予取代燃油汽車的期望,來減少城市的汙染。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3到2017年,國內電動汽車銷量從1.46萬輛增加到56.9萬輛,四年增加了近39倍,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已經佔到全球市場規模的40%左右。

從燃油車到電動車

事實上,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的是電動車的出現比燃油車更早。

世界上第一輛實際製造出來的電動車由美國人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間發明的。不過現代意義的汽車出現是在1886年。1886年11月,有卡爾·本茨發明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成為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從1860年,發明內燃機,到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初步完成現代意義上汽油發動機,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現代意義的汽車才開始出現曙光,並開始了對人類出行方式的長期統治。

汽油發動機解決了汽車載重運行的動力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是絕大多數乘用車的主要動力來源。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汽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發動機一直都是汽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而直到2011年10月,才由奧迪、寶馬、戴姆勒、福特、通用、保時捷和大眾七家美國和德國的重要的汽車公司宣佈其電動車將試用統一的充電插口標準,為世界範圍的電動車的充電標準提供一個參考。

電動車發展現狀

相比於穩定的提供動力的汽油發動機,電動汽車發展雖然更早,直到現在依然面臨著動力和電池使用壽命的問題。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動汽車也在慢慢的減少和燃油車的差距。2017年底,鋰離子電池價格已經從7年前的1000美元/千瓦時下降到209美元/千瓦時。同時,電池的平均能量密度也在以每年5-7%的速度提高。加上其他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提升,一個十萬億市場的帷幕正緩緩揭開。

據路透社最新統計,目前全球投向電動車行業的資金已經超過900億美元,且數額還在不斷增長。

同時,政策對於電動汽車也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本月2日,國家發改委部門發表聲明免收電動汽車充電樁容量電費延長至2025年,以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萬億新藍海,中國汽車產業能否突出重圍

而自去年1月到10月,政府就累計出臺了32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包括徵求意見稿5項),涉及到宏觀、補貼、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技術研發、智能網聯等諸多方面。

電動車發展趨勢

與傳統燃油動力相比,電動汽車更加清潔,不會直接產生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尾氣。電動汽車在環境保護上有著更大的優勢,對於產業的帶動相比傳統燃油汽車也有著更強的引擎效果,也因此,電動汽車的技術一直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和大力推廣。

同時,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需要聚合的科技更加的複雜,更能代表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通過對電動汽車的投入,不僅僅是汽車產業能夠受益,在材料,電池,結構等方面也將獲得巨大的提高,帶動全產業鏈科技的發展。

電動汽車的發展也為新興國家帶來在汽車行業新的機遇。在傳統燃油車市場,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大而強”,掌握著汽車發動機等核心部位的關鍵技術。同時,數百年的時間早已培育出完整的產業鏈,能夠生產出更優質的配件,提供更好的方案。

與傳統汽車的紅海相比,在電動汽車的製造上,中國企業已經優勢十足,從電動單車,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等,中國製造企業已經在“電動車”製造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據日媒預測,到2035年,電動汽車(EV)的全球銷量將達到1125萬輛。而2020年前後開始,外資系廠商在我國生產模式基本出爐,銷量將進一步增長。同時受中國市場成長的刺激,歐洲和印度也會加大向EV轉型。

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廣,幾年裡,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背靠中國巨大的市場,沒有太多與沉重的包袱,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相比於歐美國家發展的更快。在今年4月的最暢銷電動車品牌前十榜單中,中國品牌就佔據4席。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動車市場給國內的電動車製造企業帶來了大量的機遇,未來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