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羣體將受益

截至7月17日,今年至少已經有上海、廣東、山東、新疆、四川、江西、廣西、雲南、西藏、遼寧10省份實施了新的最低工資標準,江蘇、北京也將在近期調整到位。上海以2420元/月暫居各省份首位,廣東、北京、天津、江蘇、浙江5省市也都超過了2000元/月。

最低工資標準並非只關係到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個人收入由"底薪+提成"組成的銷售人員、勞務派遣、試用期員工、患病職工、失業人員等8類群體,也有可能從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中獲益。

今年已有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2018年1月1日起,新疆、江西、西藏、遼寧4省份迎來了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上調金額不等;2018年2月1日,時隔三年後,廣西大幅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三檔工資分別上調至1680元、1450元、1300元,由此擺脫了最低工資水平在全國墊底的局面;之後,上海、雲南、山東、四川相繼執行了新的標準。

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群體將受益

廣東省在今年7月1日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廣州市和深圳市的第一檔,深圳為2200元/月,廣州為2100元/月。但深圳市人社局稱,新的最低工作標準將在今年8月1日起實施。

江蘇省近日表示,將從今年8月1日起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三檔工資分別為2020元、1830元、1620元,漲幅均超過6%。北京市近日也宣佈,自今年9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標準從每月2000元調整至2120元。

目前來看,上海以2420元/月的最低工資標準居各省份首位,廣東省暫居第二位,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四地分別以2120元、2050元、2020元、2010元位居第三至六位。

梳理發現,最低工資標準不僅省份之間差距較大,即便是一個省份內,其標準也不一樣。比如,海南省現行的最低工資標準分為三檔,第一檔為1430元,與上海的2420元相比,相差了990元。而在廣東省,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為2100元,而韶關、河源、梅州、汕尾等11地執行第四檔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僅為1410元,不足廣州市的70%。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工資與物價水平差別較大,導致了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不一。去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7.96元,海南則為22553.24元,差距明顯。

每次最低工資標準的公佈,都會引起一些討論,部分網友認為,最低工資標準太低。但蘇海南認為,最低工資標準作為一個託底性工資,並非針對所有勞動者,它只是對薪資特別低階層的一種保護措施。同時,為做好社會託底,還會給困難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加上其他多個方面,共同構成一個保障體系。

有省份或跟進調整 增速快於GDP

2017年,全國共有20個省份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2018年剛剛過半,已經有12個省份實施或將實施新的標準。

但也有部分省份調整週期較長。安徽、重慶兩地距離上一次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均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由於之前的標準較低,因此,兩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排在各省份靠後位置。

近日,就有網友詢問合肥市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時間,合肥市人社局答覆稱,安徽省政府正在研究調整該省各地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具體調整發布時間由省政府發佈。

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群體將受益

同樣,今年2月,重慶人社局在回覆市民詢問時稱,2018年將擬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但調整方案須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制定並經重慶市委、市政府及人社部審批同意後,方可向社會發布。

若從增速來看,近些年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漲速度普遍高於GDP增速。人社部此前透露,"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1%,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9.8%,2016年、2017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0.7%、11%。

蘇海南稱,最低工資標準的增速相對較快,讓低收入勞動者的生活更有保障。未來,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仍會上漲,但漲幅會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需要指出的是,各省份最低工資標準的"含金量"不盡相同。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但對於是否包括職工本人繳納的各項社保和住房公積金,各地規定不一。

北京明確表示,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也就是說,按照北京現行2000元/月的最低工資標準,一般情況下,到手工資最低也是2000元/月。

江蘇省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勞動者按下限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河南省稱,最低工資標準包含"三險一金"中的職工個人繳納部分,即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最低工資標準影響8大群體 有你嗎

最低工資標準作為一個強制性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支付的薪資低於這一水平,勞動行政部門可以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也就意味著領取最低工資勞動者的工資也會跟著上漲。

最低工資並非隻影響低收入群體,以計件或提成作為工資收入主要來源的人群,或許也會從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中獲益。《最低工資規定》中提出,實行計件工資或提成工資等工資形式的用人單位,在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基礎上,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相應的最低工資標準。

據媒體此前報道,北京某大型房產交易平臺取消了部分員工的底薪,在二手房交易低迷的月份,有員工沒有得到任何報酬。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楊保全表示,只要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員工在保證正常出勤的情況下,薪金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沒有工資或者負工資,涉嫌違反勞動法。

勞動派遣類員工也會從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中獲益。根據《勞動合同法》,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群體將受益

在試用期,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集體合同中,《勞動合同法》明確,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根據《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最低工資規定》還要求,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同時,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失業人員領取的失業金也將增加。2017年9月底,人社部、財政部發布了《關於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省逐步將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到最低工資標準的90%。之後,多個省份陸續上調了失業金的標準。

關於最低工資標準 這些你需要知道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群體將受益

這一標準對企業具有強制約束力。依照《勞動法》和《最低工資規定》等有關規定,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用人單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的監督檢查。勞動者個人對提供正常勞動後用人單位違反規定,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其工資的,有權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舉報、投訴。對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的違法行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將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規定,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改正,並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上述規定沒有明確最低工資是否包括勞動者應繳納的社保和公積金,各地規定不盡一致。

如上述已上調2018年最低工資標準的8省市中,上海明確規定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不作為月最低工資的組成部分,由用人單位另行支付。江西調整後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包含勞動者個人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雲南調整後的最低工資標準包括職工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不包含"五險一金"的最低工資標準,其 "含金量"更高。因為用人單位需要另行支付,對於勞動者來說,拿到手的工資也就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用人單位會將最低工資標準同單位的標準工資相混淆。對此,廣西省人社廳指出,目前部分用人單位把加班加點工資、內部福利待遇等都包括在最低工資內,或採取提高勞動定額、降低計件單價、任意延長工作時間等手段來混淆或曲解最低工資的內涵,都是違反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的。

這些補償金和雙倍工資都是你應得的

1、雙倍工資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但在現實中,一些用人單位出於規避用工風險、少繳社會保險費用等目的,或者認為其在用工上屬勞務關係,不簽訂任何書面勞動合同。這種行為可能影響勞動者維權。《勞動合同法》對此情形做出了“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的懲罰性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雙倍工資的起點時間是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後,終結時間是用工時間起1年,最長計算時限為11個月。

注意,雙倍工資的適用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是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原因應當歸咎於用人單位。

2、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

在現實中,不少員工可能需要在週末、節假日等時間加班。一些單位選擇給員工安排補休,而不給加班工資。這可以嗎?

針對通常情況而言,休息日(一般是週六日)安排員工工作,可以首先安排補休。在無法安排補休時,才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加班費。

如果在法定節假日(春節、元旦、五一等)安排員工工作的,用人單位只能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支付加班工資,而不得以調休的方式代替。

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群體將受益

3、未休年休假工資

員工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帶薪年休假。一年的工作經歷並不僅限定在現用人單位,也不限制在同一家用人單位。帶薪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

用人單位經員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員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員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即用人單位需另外支付員工相當於日工資收入200%的未休年休假工資。

需要提醒的是,辭職時年假沒休完,用人單位應折現支付。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4、工傷醫療期工資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間,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

5、經濟補償金

在某些情況下,離職後,除了最後一個月的工資,員工還能得到一筆經濟賠償金。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工資條很重要 要注意“七看一保存”

①看發放時間

拿到工資條,首先要看是否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時間發放。用工單位應當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資,如遇法定休假節日或休息日,通過銀行發放工資的,不得推遲支付工資;直接發放工資的,應提前支付工資。拖欠工資的,應及時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②看工資總額和分項是否正確

工資條拿到手後,得看上面的數字是否按勞動合同簽訂的數額足值發放。用工單位不可以用實物代替貨幣工資。

除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個人繳納費用、住房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其他項目非特殊情況不得扣除。單位也不得隨意調整約定好的分項工資。

③看是否符合最低標準

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特殊工作環境、特殊條件下的津貼,也不包括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各種非貨幣的收入。

④看五險一金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這幾項費用是否已經從用人單位扣除進到自己的個人賬戶?是否按當地標準進行繳納?

12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這8大群體將受益

⑤看個稅

現行的稅收起徵點為3500元。拿到工資條後,還得看用工單位是否按照國家規定的方式代扣個稅。

⑥看企業年金

有企業年金的企業職工,查看企業年金繳費情況。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具體而言,勞動者可查看企業繳費是否按照企業年金方案確定的比例和辦法計入職工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以及職工個人繳費情況。

⑦看職業年金

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查看職業年金繳費情況。

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10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

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

⑧妥善保存

每個月的工資條,都應當妥善保存。在很多勞動爭議中,工資條、考勤記錄等都可以作為維權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