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一篇“动态”文章刷屏了——《十四年痴心相伴 只为你入学无忧》。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刷屏呢?我们来看看全文↓↓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文章一开头简洁明了地提供了教育部2018年高校学生资助的两个热线电话:010-66097980、010-66096590。这可以说是体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决心,教育部官网的这则通知,被许多网友接力转发点赞,希望更多经济困难的学生看到!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还有许多网友晒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力挺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鼓励经济困难的学生别放弃读书!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01

不要让上大学的“喜剧”变“悲剧”

考上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本应是每个家庭最高兴的时刻,但其背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3年,家住安徽省六安金寨县燕子河镇大山深处的张阳,在领取安徽中医药大学一本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当天,他的父亲却选择了服农药自杀。张阳父亲常年患病,家中欠债数万元。张阳后来得知,有人曾经告诉爸爸,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20万元左右,“爸爸当时可能信以为真了。”张阳曾告诉爸爸,学费可以贷款,上学也有奖学金和贫困生补助,但倔强的爸爸没有听进去。妈妈告诉张阳,患病的爸爸可能是因为不想连累他们,选择永远离开。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图:安徽广播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视频截图)

2007年高考前夕,贵州的徐国芬被诊断患上了宫颈鳞状细胞癌,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她隐瞒了病情。在得知儿子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但却因家贫还要为自己治病,儿子想再次放弃上大学的时候,徐国芬不愿再拖累家人,选择了死亡。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2005年,云南沾益县盘江乡大兴村邓欣的爸爸半身不遂,家中还有70岁的奶奶,刚上初三的妹妹,哪哪都得花钱,妈妈李粉香挑着全家重担。得知女儿分数后,由于家庭外债累累,李粉香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李粉香自杀后的第二天,邓欣接到了录取通知书,还有当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各项助困政策。邓欣说,“如果妈妈知道我有条件获得各种资助,她还会死吗?”

录取通知书该有的“喜剧”成为了“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在贫困家庭中已发生不止一起。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为了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不用愁,国家的资助政策令不少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2015年,徐州邳州一名即将踏入高校大门的学生小宁,在开学前夕却偷偷喝下农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却家里为他筹集学费的沉重负担。所幸经过抢救,小宁脱离生命危险。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得知情况后与他家人取得联系,表示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到校后申请困难补助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为贫困大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哪怕一分钱学费都没有带,学校也会先安排报到”。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图文无关(网络图片)

2017年7月,东北某媒体报道该省一名大学新生父亲重病无劳动能力,母亲在一家工厂打工,每月2000多元收入,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即将读初中。后经与该生联系核实,其家庭确实存在经济困难,在她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同时也收到了财政部、教育部印制的《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以及被录取学校的资助政策简介和刊有学校资助热线电话的《入学须知》。该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入学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古良村的陆韦宇去年7月份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之余又倍感压力:上大学的花费那么大,家里今年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怎么办?但因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很快就消除了担忧。位于广西大石山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安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妙珠说:“按照几年前的情况看,如果没有助学贷款,不少贫困学生会放弃读大学,跑去打工。”

02

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18年3月1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一文,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

这些政策和论述,说明国家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的承诺能够得到落实。

这条新闻,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入学前不用愁。因家庭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本科可申请八千、研究生一万二的生源地贷款,这笔贷款基本可以保障学生的学费,剩余部分还可以用于生活费。另外,家庭困难学生可以申请新生资助项目来解决上学的交通问题。

入学时不用愁。目前国内所有高校都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面向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要报到时出具相关证明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入校时就可以注册入校。

入校后不用愁。如果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家没有贷款,入校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确定适合同学生的相应政策。如国家助学金,学校提供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还有每年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和每年5000元的励志奖学金等等。此外,有的高校还设有特殊的资助方式,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生活援助计划”,通过监测学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学生打生活费。

所以,如果你家庭经济困难,也千万不要放弃求学,就像网友说的:你只要带着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其他的,国家管!

如果你愿意,请传播这个政策,让更多的人看到,献出一份力量,“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