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为请一人出山辅佐,发明了一个成语,一直被后世误解

三国时期有不少人才,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司马懿,荀彧,曹操,郭嘉等等。其实,有一个人的智慧并不逊色于这几个人,但是却很少被人知道,他就是司马懿的老师——胡昭。

曹操曾为请一人出山辅佐,发明了一个成语,一直被后世误解

胡昭字孔明,饱读诗书,精通古典著作,但他与诸葛亮并不是同一个人。据说,胡昭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他的书法可以和当时的韦诞齐名。

胡昭年轻时候,刚好是朝廷腐败,外戚宦官交替执政的时候。所以,虽然胡昭非常有才华,但是他却不屑于入仕为官,一心想要隐居山林,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三国鼎立,地域与实力的较量,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胡昭才华横溢,各路枭雄早早都盯上了他。

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胡昭为了躲避战乱,在冀州一个小地方定居了。冀州是袁绍的地盘,袁绍听说胡昭来了,连忙屈尊到他的住所拜访请他出山。胡昭面对袁绍也不好回绝,但是也没有答应。袁绍走了之后,胡昭赶紧收拾收拾东西离开冀州,回了自己老家。看来胡昭一眼就看出了袁绍将来成不了气候,不愿意辅佐他。

曹操曾为请一人出山辅佐,发明了一个成语,一直被后世误解

虽然胡昭回归山野之间,但并不代表他对世间事一点也不了解。当时有许多学生慕名而来拜胡昭为师,其中就有司马懿。胡昭只是讨厌混乱的社会,他对那些求学若渴的学子们十分欣赏。胡昭最喜欢的学生就是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司马懿。

胡昭有多么喜欢司马懿,从接下来这件事中就能看得出来。年少轻狂,司马懿经常高谈阔论,眼高于顶,看不惯许多人和事。正是司马懿这股热情和敢说敢做的性格,得到了老师胡昭的欣赏,胡昭经常在别的学生面前夸奖司马懿。慢慢地,别的学生开始羡慕嫉妒恨,甚至有人想杀了司马懿。

有一位姓周的学生,悄悄组织了一帮人准备给司马懿一点教训。好汉不吃眼前亏,司马懿得到消息后连忙逃走,没想到最后还是被这群人追上了。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老师胡昭也坐不住了,紧随其后追上了他的学生们。其他的学生一心要司马懿死,胡昭着急地都掉眼泪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愿意看到学生们自相残杀,更不愿意看到自己得意的学生司马懿成为众矢之的。

曹操曾为请一人出山辅佐,发明了一个成语,一直被后世误解

最后,在胡昭的劝说下,其他的学生放走了司马懿。日后,司马懿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司马师和司马昭,不知道是不是暗含着对老师胡昭的感恩与怀念。

三国枭雄曹操对人才也十分渴求,曾经三番五次请胡昭出山。胡昭对待曹操的态度和袁绍不一样,他明白曹操腹黑,于是亲自向曹操表示了感谢。胡昭自谦自己只是一介乡野村夫,对江山社稷没有什么大作用,不如就让他在乡野间了度余生吧!

曹操看到胡昭的态度,也不想勉强他。当着胡昭的面,曹操表达了赞美之情: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人各有志”这个词就此被创造,但是后世却习惯在这个词后面加一句“不可强求”,间接赞美了曹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误解。

曹操曾为请一人出山辅佐,发明了一个成语,一直被后世误解

胡昭的学生司马懿名留青史,他自己却很少被人熟知,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