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並沒有什麼不同

資本市場的歷史上,每次大漲人們總會絞盡腦汁希望為自己的貪婪找出各種支持上漲的解釋,每次大跌人們總會傾盡全力為自己的恐慌找出各種躲避交易的理由,然而無論每一次具體的原因是什麼,最終的結論都證明這次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今天A股市場面對的情況可能正是如此。誠然,變革已經成為今天無可選擇的主題。無論是國內房地產調控、全面去槓桿、清理地方政府債務還是特朗普調整貿易政策,其實質都是要打破舊秩序,建立新規則。這一切看似是主動選擇,實則是無可奈何。在還能選擇的時候儘快調整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破舊立新至少在中國人眼中並不是一件壞事情,過程不免痛苦,但也並不至於悲觀。中美貿易戰以及貿易戰可能衍生出來的風險不可小覷,但對於中國當前的經濟體量來說也談不上致命。貿易戰的影響總體還是短期的,並不是說貿易戰會很快結束,而是經濟總會在長期實現新的均衡。國人大可不必一夜間從民族自豪變成民族自卑。在國內,長期貨幣寬鬆後的緊縮必然帶來痛苦與資產的重新配置,今天面對的各種打破剛兌,信用違約以及P2P跑路等都是信用緊縮的一種表徵。特別在外部美元加息升值的背景下,高槓杆的經濟體將會面對較大的信用風險衝擊。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國內的股票市場在經歷了2015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回調之後,總體上企業盈利良好,市場估值合理,並不具備大幅下跌的基礎。當前A股市場的持續走弱並不直接反映企業基本面的因素,更多的是場內流動性需要下的拋售與場外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雙重作用所導致的。

流動性帶來的衝擊往往難以預料,也有可能會在短期內給市場帶來一定衝擊,但對於投資者來講,此時未必不是一個機會。投資的要義在於用便宜的價格買好的資產,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做到這一點是相當困難的,惟有在流動性衝擊甚至恐慌中能較好地做到這一點。不要覺得這一次市場有多麼的悲觀,很可能與以往並沒有什麼不同。站在今天的時點,滿倉不免過度激進,猶豫可能錯失良機,逐步佈局配置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