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魯迅的文章嗎?

用戶62540355639


魯迅的文字,非常好,我蠻愛看,讀起來有一種快感,又有一種美感,充滿了生命的溫熱,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當然,文字的美好只是文學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詩意與智性。魯迅的雜文沒有詩意,但他的散文詩和一些短篇小說是有詩意的,有一種獨特的審美格調。那是一種暗灰色的詩意,帶著一點點神經質。這種詩意是很有味道的,心情悒鬱時讀了尤其會覺得有共鳴。但這種詩意並不純粹,不能使人的靈魂得到淨化,並感覺到寧靜和喜悅。那樣的詩意在木心的詩文中可以看到,而魯迅是不具備的。話說回來,灰色的詩意到底也是詩意。五四作家,能將作品寫出詩意的,寥寥可數,比起來,魯迅就顯得很精彩了。

而且魯迅並不止於詩意,他亦是詩意與智性兼具的。如果說,具有詩意的作家已經很少了,那麼在詩意之上又俱備智性的,則更是少之又少。以汪曾祺為例,他的語言猶如清澈的泉水,淡而有味,瀟灑、輕靈又樸素,可謂爐火純青,比之魯迅毫不遜色,而且文字中有一種詩情畫意和天真的童趣,詩意的純粹性還高於魯迅,但卻美中不足地少了一點智性含量,因此在總體上,他的深度和力度就比不上魯迅了。

魯迅的智力與學問毋庸置疑都是很高的,按理說,他應該能進入形上境界,達到哲人的高度。可是實際上,魯迅並未達到那樣的高度,縱觀魯迅的作品,很難說其中有多少哲學意味,雖然他的思想是深刻的——所以他的文字才能那麼犀利,總能一針見血——但他的深刻卻大多停留在現實的層面,並不能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這可能是因為魯迅在性情上缺少那種沉思的品質,沉不下心來思考,所以他才會像木心說的那樣——剛開始懷疑,就找到了信仰。

再談一下魯迅的雜文。現在看,魯迅的文學才華並沒有充分展開,他把太多心力浪費在時評雜文上了,這是令人可惜的。倘若他少寫些雜文,多寫些小說,在藝術上無疑會有更大成就。

魯迅的雜文,讀起來很是痛快,寫得又犀利又刻薄又好玩,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但到底不是藝術品。而且他那些雜文許多是帶有攻擊性的,寫這種文章難免會帶著情緒,為求痛快而犀利,因此難免有失之武斷、強詞奪理之處,尤其是後期的一些文章,簡直可以說霸道。所以讀魯迅的雜文,有時也會反感。


讀者風明


上學的時候,不喜歡。主要是不太懂。

初中,高中的課本,都選了魯迅的許多文章,說實話,當時不喜歡魯迅的文章,也看不懂魯迅的文章。

成人以後,才慢慢理解魯迅的文章,喜歡魯迅的文章。

曾經有人評價魯迅的文章:只論文學價值,不如胡適,周作人,但是魯迅的文章,更重要的是社/會意義。



魯迅的吶喊,真實反映了人/民大眾和封建主義的矛盾,揭露了封建主義對基層民眾的壓迫,掠奪,虐殺,他揭示的是一個黑漆漆的,不知道是日還是夜的吃人社/會。

魯迅的彷徨,揭露了封建宗法對人民大眾在思想上的束縛 ,政/權,神權,夫權,族權是四條勒死大眾自由的繩索。

魯迅的文章,猛烈抨擊了舊文明,抨擊了封建主義,抨擊了帝國主義。

魯迅的文章,針砭社/會的病態心理,暴露國民人性的弱點,歌頌了新生力量,歌頌了革/命鬥爭。

魯迅的文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就像魯迅自己說的:此時此刻,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喜歡魯迅,是喜歡魯迅犀利的文風,觀察社會最深刻的眼光,我們可以通過魯迅的眼睛看清這個世界。


王俊傑猛


當然是喜歡的。

魯迅是中國近代史中無人可以超越的一位文學大師,即使胡適、老舍、沈從文這些人也很難和他比肩。

他的短篇小說堪稱是中國近代最好的短篇小說,短篇小說集《吶喊》更是冠絕一時。

他的雜文被社會各界、各國文學大師認同,直到今天,承受住了時代的考驗,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很多人覺得魯迅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沒有寫過長篇小說,不能和世界一流文學大師媲美。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同樣是文學體裁,那有什麼高下之分。

魯迅也養活、教導一代中國人,蕭紅,蕭軍,巴金,臧克家等等都是他的學生。

這樣的文學大師且不提他的思想、藝術、語言、教育方面的成就,單單就文學,已經是世界級的大師了。


書未盡道路難絕


我很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在魯迅的文章看到了很多名言,一開始就是因為在學校,教學樓上看到魯迅的名言警句。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喜歡上魯迅先生得作品。

魯迅的作品太多,我看過的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野草》等!

魯迅還被人們稱之為民族魂,毛主席對他的評價也很高!


世界各地民風民俗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毛主席高度評價了魯迅,“橫眉冷對千膚脂,腑首甘為孺子牛”是不朽的名言。魯迅在白色恐怖時,用雜文鞭斥了假醜惡。他雖是民主人士,卻對中國共產黨特別熱愛之情。他的筆,似投槍、似匕首,在黑暗時期,為正義而筆戎。他是無產階級的先驅者,永遠在勞苦大眾一邊,一生清貧,他最恨戴假面具的人。他的筆下《阿Q正傳》概括世間百態,欺弱怕硬,精神勝利法,總是人生百態的醜惡揭露者,魯迅在阿Q押赴刑場,一個沒有結過婚的老光棍,卻總結了:阿Q本沒有死,他是有後代的。阿Q的行為,揭露了思維中小人得志,失志於自我安慰的“精神勝利法”,阿Q是人生史上百科全書,有阿Q思想不計少數。我愛魯迅,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為揭露國民黨無辜槍殺愛國青年的《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不朽名篇,正是硬肯頭,骨頭硬的寫照,我深深讚美你: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



依稀57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就是魯迅知道他自己的出現

在當時社會會給自己帶來各種不理解

以及反叛者對他的各種不屑

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會喚醒麻木的中國人

還有就是他會知道

自己的所寫的文章思想

同樣給後世帶來對他的不屑 恐懼 偏激 的謾罵

以及本身就是文化戰士跟反叛的人鬥爭到底

所以有了那句核心思想自嘲詩以表達自己願意承受一切不好的結局

魯迅先生作為文化戰士奮筆疾書與敵人鬥爭到底

同時也是時刻準備著聽候著人民的召喚

也就是說魯迅是人民的導師

到處宣傳自己的救國救民的思想政治抱負

這也是說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偉大之處

所以魯迅先生的文章思想對我影響最深

我也特別喜歡魯迅的文章


小民的風采


謝邀請!從前讀書的時候,老師說魯迅是近代新文化中的大文豪,一生有很多作品,最有代表性是《吶喊》。那時初中課本中有很多文章摘自於此。至於所問我喜不喜歡他的文章,按讀書的時候講,還是喜歡的,甚至對他很崇拜,至於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切印跡都變得模糊。不過他個人所持有的氣質,我特喜歡!我時常把他理解成,在他那個時代經常揪耳朵掀被子,叫醒沉睡在封建社會不知清醒的國人們的那個人。


MLY9187117477


魯迅的文章有醍醐灌頂功效,文筆辛辣,文字雋永。是當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作家,魯迅的雜文像一把匕首,直刺敵人的胸膛。魯迅的詩又像山泉傾瀉一樣,令人沁人心脾,挽起青春!

魯迅的文章令人愛不釋手如《吶喊》《狂人日記》《孔乙己》《《故鄉》《阿Q正傳》,特別是《故鄉》結尾最後一句話令人深思發醒"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的話很多都是"一矢中的",在當時社會都很有份量。連蔣介石都敬畏三分。可見魯迅文筆鋒利,令人心寒!

魯迅已離開我們差不多八十二年,但他的《吶喊》永遠是喚醒麻木靈魂的清醒劑,"沒有思索和悲哀,就不會有文學,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魯迅這一番話將久久縈繞我的思緒!


張文禪


喜歡

我從小學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就覺得他們的童年跟我的特相似,諸如《社戲》《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後來開始讀先生的小說與雜文。先生的散文、雜文或者是小說對我的影響其一是人活著精神上要有解救,這個解救的人自己一定要是主角,偶爾可以是別人。否則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即使一個人體格如何強壯要是思想與精神上沒有改變,是沒有希望的。其二是學會了珍惜。小時候我讀先生《社戲》《故鄉》等散文的時候我就覺得書裡邊的主人公很像自己,所以我格外珍惜自己的童年時光,到現在回憶起來自己的童年依然可以像先生書中那樣美好。

先生說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我想那些沒有走出來的路就是我們的希望。很多事情過程很艱辛,但結果很美好,這可能就是希望。


吳家院子


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魯迅的文章的,和很多人一樣剛開始知道魯迅是在課堂裡,那時候根本不懂魯迅,所以也談不上喜歡。



真正的用心讀魯迅的文章是畢業後工作了十來年的時候,因為業餘時間沒有事做,便去公司的圖書館看書,猛然間就喜歡上了魯迅的文章,魯迅的文字鏗鏘有力,對於人物的描寫生動形象,寫盡世間百態,讓人感受頗豐。

魯迅的名言個人也非常喜歡,在這裡套用一句“世間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