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爲什麼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

易開江


李世民不殺武則天,個人認為主要因為下面兩個原因:

一、李世民不忍殺

試想一個美麗女子,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一個老皇帝,老皇帝又如何能狠心殺掉她。晚年的李世民,已經歷經滄桑,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自然不會下如此狠心。李世民臨死的時候曾說;“朕晚年只疼愛你一人,希望死後也能有你陪伴。”這句話半真半假,真的是李世民確實疼愛眼前這個女人,假的是他其實只是試探而不是真的要殺掉她。當時武則天梨花帶雨地說:“臣妾願意出家為尼,一生陪伴青鍾古燈,永不再踏進皇宮。”武則天非常聰明,他知道老皇帝不忍殺她,所以給了皇帝一個理由。李世民親眼看到武才人剃掉青絲,深入古寺,終於安心了。一是覺得為太子除掉了一個後患,再就是同時還保全了佳人的性命。他認為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處置方式。

二、李世民覺得不必殺

我覺得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

(1)、武則天沒有背景。

武則天雖然聰明,而且也有野心,但是他的家族在太宗時期並不是很顯赫,她的身後更沒有士大夫和軍事集團的支持。這些從她登基之後仍然仰仗太宗時期的文武大臣就可以看得出來。曾經有一段時間,她想重用自己家族的人,例如武三思、武承嗣,可是她發現自己家族無可用之人,這就是未什麼她給自己的族人高官厚祿,卻一遇大事很少聽取他們的意見。例如立儲、固邊、拜相,這樣的大事從來都不看重武氏族人的意見。甚至武承嗣想作太子,她只找鳳閣侍郎李昭德來詢問,而不徵求武氏族人的意見。因為她很清楚,終於李氏的集團非常強大,即便她立了武承嗣,武承嗣也逃不脫名敗身死的命運。

(2)、當時武則天沒有皇子。

在太宗看來,武則天沒有皇子,就不會有人追隨她。一個沒人追隨的後宮女子,怎麼會在朝野掀起波瀾。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不就是因為劉弗陵年幼,而鉤弋夫人正當壯年嗎。武帝當時也很不捨,可是自己即將殯天,鉤弋夫人又很有能力,如果不殺掉她豈不是莫大的禍患?!所以只好忍痛割愛。而此時的李治,已經長大成人,經過了幾年的政治歷練,況且背後有長孫家族和一般老臣的支持。李世民自負的認為,李家的江山牢不可撼。

太宗的考慮不可謂不周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想到武則天偏偏以一個尼姑之身搞定了李治,從太宗的孫子手裡奪過了大唐的江山?!


雪夜雕弓


(武則天書法)

武則天(624-705),即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性皇帝。“唯一”與“女性”,“武則天”一直是個熱門與熱鬧的歷史話題。比較有意思的是,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時,已知悉武則天日後將篡奪大唐江山,但沒有果斷處理。這種說法是子虛烏有,還是空穴來風?

這則傳聞,來自一本民間《秘記》:唐太宗之代有《秘記》,雲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以詢其事,淳風對曰:“臣據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四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佔已長成,覆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壯嚴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

這本民間《秘記》,是確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無法考證。但關於《秘記》的傳聞,為諸多正史所採信: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貞觀二十二年)時太白屢晝見,太史佔雲:“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之。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有布衣員道信,自言能絕粒,曉佛法,君羨深敬信之,數相從,屏人語。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壬辰,君羨坐誅,籍沒其家。上密問太史令李淳風:“《秘記》所云,信有之乎?”對曰:“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盡殺之,何如?”對曰:“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上乃止。

《舊唐書.列傳第十九.李君羨傳》:李君羨者,洺州武安人也。初為王世充驃騎,惡世充之為人,乃與其黨叛而來歸,太宗引為左右。從討劉武周及王世充等,每戰必單騎先鋒陷陣,前後賜以宮女、馬牛、黃金、雜彩,不可勝數。太宗即位,累遷華州刺史,封武連郡公。貞觀初,太白頻晝見,太史佔曰:“女三昌。”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太宗惡之。時君羨為左武衛將軍,在玄武門。太宗因武官內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羨封邑及屬縣皆有“武”字,深惡之。會御史奏君羨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將為不軌,遂下詔誅之。天授二年,其家屬詣闕稱冤,則天乃追復其官爵,以禮改葬。

《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九.李淳風傳》:太宗之世有《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殲盡。”帝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覆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讎。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太宗然竟善其言而止。

《新唐書.列傳第十九.李君羨傳》:貞觀初,太白數晝見,太史佔曰:“女主昌。”又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會內宴,為酒令,各言小字,君羨自陳曰“五娘子”。帝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又君羨官邑屬縣皆“武”也,忌之。未幾,出為華州刺史。會御史劾奏君羨與狂人為妖言,謀不軌,下詔誅之。

《新唐書.列傳一百二十九.李淳風傳》:太宗得秘讖,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問淳風,對曰:“其兆既成,已在宮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孫且盡。”帝曰:“我求而殺之,奈何?”對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無辜。且陛下所親愛,四十年而老,老則仁,雖受終易姓,而不能絕唐。若殺之,復生壯者,多殺而逞,則陛下子孫無遺種矣!”帝採其言,止。

以上史料可以歸納出這樣兩點:

其一,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唐太宗都在關注大唐江山是否變色的問題。唐太宗在分析各種可能性後,確定了重點嫌疑對象李君羨,讓其當了替死鬼。

其二,武則天也被列入重點嫌疑對象,但唐太宗權衡利弊後,沒有采取果斷措施以絕後患。

唐太宗當時的決策,是否正確呢?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其決策的依據是必然性,而不是或然性。如果所有的或然結果都解決掉,唐太宗只能殺掉所有人,只留下李氏皇室。所以,唐太宗的決策無可厚非,歷史中的“如果”只能是後人牽強附會。

武則天取代李唐是歷史事實,但這個結果同樣不能證明唐太宗決策的錯誤。武則天成為女皇,存在以下幾個關節點:

其一,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並無特別受寵之處。唐太宗駕崩後,武則天依後宮之例入長安感業寺為尼。正常情況下到這個時候,武則天“從政”“干政”的可能就不存在了。

其二,唐高宗將武則天納入宮中,發生在永徽二年(651年),起因是王皇后為制約蕭淑妃向李治提出的,並非武則天的主動作為。沒有這個偶然原因,武則天仍舊沒有“從政”“干政”的可能。

其三,武則天協助處理朝政,是因為李治風疾發作,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武則天儘管表現出出色的理政能力,並未得到李治的信任,且差點被廢。皇后協助理政,不是必然地導致江山喪失。

其四,武則天命運的重大轉折,是由於太子李弘病逝。而太子李弘的病逝與武則天無關,如果沒有這個偶然,武則天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安享晚年,不可能成為女皇。

其五,李治駕崩,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由於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皇太后武則天才開始走上歷史的前臺。李顯被廢黜,李旦為帝,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自專朝政。

其六,武則天臨朝稱制,徐敬業等舉兵反武。徐敬業兵敗自殺,武則天的女皇地位才正式穩固……

這些不難看出,武則天成為女皇,是一連串偶然的歷史事件形成的。《資治通鑑》等正史的宗旨,是為執政者歷史借鑑。借鑑,其實就是一種參考,絕對不是答案!


閒情偶記


武則天,千古第一女皇帝,治國有術,情感混亂。在李氏大唐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武則天硬生生地插進去,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十五年。

在李世民執政期間,民間有謠言:唐三世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也有人傳言,李世民是從一本古籍上看到的上面三句話。

有人說:“為什麼李世民看到或聽到這個消息,不及早殺了武則天,以絕後患呢?”在我看來,沒辦法殺,下不去刀。

1、武則天沒有大錯,沒有理由殺

為什麼要殺武則天呢?有人說殺她是為了以絕後患。後患是什麼?後患是建立在推理基礎上的產物,是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

可是做為一個才人的武則天,沒有大錯,也看不出什麼野心,實在推理不出有什麼後患。

既然過去、現在都無大錯,又推理不出她有什麼大的害處,那就沒必要殺啊!關鍵是,也沒明確的理由殺。

所以,對於謠言,一代名主李世民可能根本沒當回事。

2、武則天的父親立過大功,不能忘恩負義

武則天的父親,叫武士彠“yue”(577年―635年),唐朝開國功臣、卓有政績的高級官員。

隋朝末年,武士彠為鷹揚府隊正,資助李淵起兵。可以說,在那麼緊張的局勢下,冒險資助了李世民父子倆,這份情確實太重。貞觀中,武則天的父親又出任了工部尚書,後來轉為了荊州都督,加封為應國公。

為了大唐的建立,人家出了這麼大的力。現在,找個莫須有的罪名,轉過頭來殺他的女兒,是不是會顯得有些過?是不是有些不地道?

所以,為了這份人情,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可能置謠言於不顧,堅持自己的判斷,不殺武則天。

3、據說,是李淳風救了武則天

關於李世民為何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

傳說,李世民看到“武代天下”的謠言後,開始安排尋找姓武的有影響力的女士。

結果姓武的找到不少,有影響力的基本沒有。最後殺了一個叫“李俊羨”的人,算是給自己的內心交了差。

為什麼殺個姓李的呢?因為此人和“武”關係太密切,他是玄武門守將,也是左武衛將軍,還是武連郡公,更巧合的是:他是武安人,這就四個“武”字了。最有意思的是他有個小名叫“五娘子”,於是唐太宗認為他就是謠言中的“武王”,可憐了李俊羨。

殺了李俊羨後,李世民隱隱覺得哪裡不對。有一天,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小老婆武則天時,突然發現,這個老婆殺伐果斷,為人大氣,關鍵是姓武啊,“武王”不會是自己的這個小老婆吧!

拿不定主意,於是請來了那個時代最牛的預言家,那就是李淳風。

李世民有些迫不及待:“武氏篡權是真的嗎?是我這個老婆嗎?”

李淳風不慌不忙,掐指一算,說話了:“沒錯,四十年後,確有武氏篡權,就是你這個老婆。”

李世民頭好懵,這什麼事啊!一番痛苦的糾結後,開始安排人,準備殺了武則天。

關鍵時刻,有人攔了,這個人就是李淳風。

李淳風說道:“武氏是帝星轉世,命中當有此一回。十來年後,又會還政於李氏。如果殺了,會另有人篡權,而且李氏會被滅族。”

聽完李淳風的話,李世民深思良久,放過了武則天。畢竟,江山被人管理上十幾年,好過李氏被滅族。

武則天沒有被殺,後來真的當了皇帝,雖然某些方面做的有些不足,但治理國家上,武則天還是很有一套。正因武則天打下了良好基礎,武則天死後七年,唐玄宗又開創了一個盛世。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有書君將會挑選一個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獎!


有書共讀


筆者分析認為李世民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過於溺愛。武則天入宮後,李世民曾一度對其極為寵愛,原本對她的容貌極為喜愛,再加上和武則天的父親是世交,因此很快封她為美人。但就在武則天在後宮前程可期時,卻因為年少不更事,極於表現自己,因為一次“馴馬事件”,急於表現自我的武則天的野蠻舉動讓李世民心有餘悸,於是漸漸對其冷淡下了,慢慢打入了冷宮。好在李世民心裡還是愛著武則天的,因此,一直沒有直接對武則天痛下殺手,讓其得已延殘苛活下來。

二是過於大意。就在李世民和武則天打冷戰時,李世民在宮中的“藏書閣”翻閱書籍時,得到了這樣一句驚世讖言:唐三世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震憾之餘,李世民聽從朝中元老級人物長孫無忌的建議,以犒勞賞賜朝中文武百官為由,在宮中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超級盛世大宴。明義上是家宴,實現上是整理排查鎖定“極度危險人物”,最後進行“問診解剖”。

結果宴會上,一個名叫李君羨的小官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經查,這個李君羨還真跟“武”結了緣,出生在洛州武安,小名叫“五娘”,官名中帶有“武”字:武連郡公,武衛將軍。結果李世民認為讖言中的女主武王就是他。於是宴會後,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直接把李君羨送上了斷頭臺。與此同時,其它一次與“武”有關的官員或被砍頭或被革職。經過一輪大洗牌後,李世民心安了,認為讖言中的危險人除掉了。然而,過於大意的他不會料到,這個危險竟然是被他打入冷宮的武則天。結果,武則天陰差陽錯又逃過一劫。

三是過於自信。李世民臨死前,在處理武則天過程中,明顯是低估了武則天,他認為自己打把她打入了冷宮,死時又把她發配到皇覺寺當尼姑,這樣以後武則天只能青燈為伴,永遠進不了宮了,這樣既對武則天保留了情面,又把事情處理於無形之中了。然而,聰明的李世民顯然過於自信了,他不會料到,武則天還在他臥病在床時就已經紅杏出牆了,上他的兒子,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事實正是如此,李世民死後,武則天就在李世民的兒子,也就是唐高宗的幫助下,悄無聲息地回到了後宮之中。隨後,武則天開始一展才幹,通過各種手段戰勝勁敵,先是逆襲成為皇后,隨後架空唐高宗,最終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世界。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首先我們得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殺君弒父得到的——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剛剛誕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宮的玄武門外,發生了一場流血政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一舉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位,名為唐太宗。

這場政變的起因是:唐高祖李淵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為人正直,而且戰功卓著,身邊又有一批諸如房玄齡、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文武人才,因此威信極高。李建成戰功、個人威信均不如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甚至給李世民的酒裡下毒,千方百計想除掉他。於是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設伏,誅殺了建成、元吉二人,最終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想取代太子位是真的,李建成想剷除後患也是應該的,李元吉支持名正太子李建成也是正確的。這場皇儲之爭沒有誰對誰錯,不過,骨肉相殘,終究會給唐太宗這樣一位賢明的君主留下歷史的汙點。


然後就是李世民和武則天的關係——

夫妻

李世民叫武則天媚娘武則天叫李世民皇上

才人是武則天伺候李世民時候的封號,是地位比較低的妃子,但是的確是李世民的女人。後來李世民去世,武則天被迫出家為尼,李世民之子李治登基後把武則天接回宮又冊封了昭儀,後來升級到宸妃再到王后,李治去世後武則天做了皇帝。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武則天?

有幾種說法。

1 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宮外忽然開始流傳“女主武王”的預言,說唐三代之後,當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本來是一個民間的流言,後來就傳到宮廷裡了,李世民聽了這個話很難受。他秘密地把李淳風(時任太史令)召到宮裡,問他有沒有這回事。唐代的太史令管天文曆法,相當於現在的占星術大師。李淳風說,臣夜觀天象,發現有太白經天,這意味著有女主要興起。又說,我經過一番推算,發現這個女人已經在陛下的宮裡,是陛下的眷屬。不出三十年後,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還要誅殺李唐皇室的子孫。李世民聽了非常緊張啊,說,那怎麼辦呢,既然預言和天象都一致了,就這樣吧,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我要在宮裡頭清理清理,凡是姓武的、跟武沾邊的我們都殺了算了。李淳風說,這可不大好啊,有一句話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這麼一個人下來,就會保護她,您恐怕輕易殺她不得,而且會殃及眾多無辜,上天會怪罪的。退一步說,就算您把她殺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沒有改變的話,他還會再派一個人來。這個人我剛剛說是陛下的眷屬,已經在陛下的宮裡了,現在是個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後就是老年人了。老年人心地比較仁慈,可能對陛下的子孫會留有餘地。如果您現在把她殺了,上天又生出一個新的人來,那這個人三十年之後可是年輕人啊,年輕人心狠,殺起陛下的子孫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所以您還是別殺了吧。這是一個說法。


2 李世民那是隻知道一個關於“武”的人會奪取他兒子的江山(李淳風說的),然後就以為是李君羨,把他給殺了。壓根兒不知道那是指武則天……

3 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喜歡武則天(不太可靠的理由)

4 因為武則天又沒有犯法。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對於唐太宗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太宗馴馬一事。太宗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唐太宗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唐太宗誇獎武則天的志氣。  但武則天並未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皇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餅藏2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未必真的存在,即使非常巧合的存在,明顯也不會有人想到武則天這個李世民後宮的沒啥存在感地位不高的嬪妃那裡去。歷史上被李世民所殺的李君羨,看起來肯定比武則天應讖語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李君羨)

李君羨是瓦崗軍出身,和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等人一樣,在李密失敗後曾經投靠王世充,後來不滿王世充其人,轉而投降李唐,在秦王李世民屬下作戰。李君羨跟隨李世民參加了在山西平定劉武周、洛陽虎牢之戰滅竇建德王世充、河北平定劉黑闥等重大戰役,作戰勇猛,屢次立下不小戰功。

玄武門之變後,突厥乘唐朝內部出現問題,發動了一次規模很大的入侵,直抵長安附近。李君羨作為尉遲敬德的副手,和突厥在長安附近的涇州大戰一場,取得了勝利,阻止了突厥的攻勢。事後李世民大大誇獎李君羨:“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

貞觀年間,李君羨還參加了李靖滅吐谷渾的作戰,表現良好。

李君羨在貞觀年間一度非常受李世民信任,長期擔負守衛玄武門的任務。李世民曾經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其後唐朝還有多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能夠長期守衛敏感的玄武門,肯定是皇帝一等一的親信。

當時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一次宮廷宴會上,行酒令時讓個人自報乳名,李君羨的乳名是五娘子,讓李世民很驚訝。同時李君羨家鄉是洺州武安縣,爵位是武連縣公,擔任左武衛將軍,長期守衛玄武門,身上和武相關的因素太多了,很容易讓人誤會小名五娘子的李君羨就是應讖語“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人。之後李君羨調到地方任職時,被御史彈劾勾結妖人,被李世民乘機處死,家產抄沒,家人淪為奴婢。

不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說法,也很有可能是武則天繼位後編造出來的,李君羨純粹是因為勾結妖人被處死。唐朝能得天下,和“李氏將興”的流行讖言有不小關係,隋末同樣姓李的李密和涼州軍閥李軌等人,也聲稱自己應“李氏將興”的讖言。隋煬帝楊廣還因為“李氏將興”,誅殺了李敏一族,這一姓李的家族當時勢力比李淵家族更強大。李唐得天下後,自然對各種讖言的力量深有體會,對製造讖言的妖人打擊無比嚴厲,李君羨可能只是涉及了這個政治敏感問題被處死的。


仁勇校尉


武則天13歲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寵幸,之後被封為才人,長期在皇宮生活,後來李世民得了背瘡,身體大不如前,就趕緊忙著安排高宗李治接班的事,在李世民駕崩前,已經發現了武則天不是個普通女人,也意識到不除掉武則天,將來李唐天下有被竊取的危險,所以就猶豫不決,當時的占卜大師袁天罡告訴李世民,武則天如果被殺,李唐天下的龍脈就斷了,根本無法延續千秋萬代,如果留下武則天,李唐天下會被竊取,但武則天死後,會歸還李唐神器,讓李唐天下延續三百年,不知袁天罡這番話是真是假,但後來的事實確實如此,古人都迷信,李世民也不例外,經袁天罡這麼一說,李世民就更加猶豫不決,這一來二去,李世民就駕崩了,直到李世民臨死前,都沒有決定到底要不要殺武則天。個人認為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世民畢竟老了,所謂人老多情,就會心生憐憫,可能認為武則天一介女流之輩,翻不起什麼大浪,畢竟武則天是後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女皇帝,而且武則天是李世民的老婆,一夜夫妻百日恩,李世民還是有點人情味。


毒刺劍客


要問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同樣也可以問:秦始皇生前為什麼不殺劉邦、陳勝?元順帝為什麼不早點幹掉朱元璋?站在後人的角度看,李世民等人確實可惜,關鍵是:人無法預知未來呀,劉邦,一個小小的亭長,天下有多少亭長呢?朱元璋,一個窮苦的農民,天下又有多少呢?作為統治者,根本意識不到朱元璋等人會成為日後的掘墓人,他們實在是太平凡、太渺小了。

貞觀年間,武則天也是如此,在當時,她真的只是個很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雖然憑藉美貌選入後宮,可身份只是個卑微的才人,沒有半點權力,也不受皇帝的寵愛。更糟糕的是,晚年的唐太宗喪失了生育能力,武則天自然也不可能生下一男半女。無寵無子女,這樣的嬪妃,後宮多得數不勝數,李世民根本就不會想到其中有人會顛覆大唐。

按照制度和慣例,皇帝死後,像武則天這樣的嬪妃,必須到寺廟出家為尼,替皇帝祈福,她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死後與老皇帝會和,換句話說,她們的人生基本上已經結束了,幾乎沒有再入宮的可能。天下女子這麼多,才貌雙全多的是,新皇帝怎麼會冒著亂倫的指責,娶老皇帝剩下的女人呢?在當時,非皇家出身的女人想幹政,只有當上嬪妃一條路吧。出乎李世民意料的是,他的太子和武媚娘早就有地下情了,並且願意把她從感業寺接回,甚至立為皇后。

其實,直到唐高宗打算立武則天為皇后時,大家依然沒有想到武則天日後會稱帝。看看褚遂良反對立武則天的理由吧:

“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 ;

“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願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

主要的理由是:1.武則天門第不高,庶族出身2.皇后是先帝給高宗娶的,沒有過錯,不應該廢3.武則天是先帝的才人,立她為皇后,對皇帝的名聲不利。說來說去,也沒有提到武則天日後會顛覆大唐,如果當時大家都看出來了,肯定會優先提及這個理由,畢竟關乎社稷存亡,可事實上並沒有,說明大臣們也想不到武則天以後能稱帝,既然沒有這個意識,那當然不會想著去殺她了。

至於那些離奇的事件,應該是武則天上臺後,為了說明自己稱帝的合法性,編造出來。目的是將自己神話,讓人們認為她的登基是命中註定、符合天意的。古代的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比較迷信,一想既然是老天爺的意思,我們這些凡人不得乖乖聽從,不反抗武周政權。

時拾史事/高成


時拾史事


唐太宗為什麼不殺武則天?當然是因為沒有發現武則天對唐室社稷的威脅。李世民是什麼樣的人?“玄武門事變”殺兄妻嫂,進取帝位不惜逼宮,這種人怎麼會婦人之仁,如發現武則天的威脅,當會以誅武為第一要務。退一步說,古代王朝之中的權位之爭,慘烈、詭譎更甚於戰場,“一入宮牆深似海”,涉及皇權之爭,這些人犧牲親情都是在所不惜,武則天露出一點進取天下之心,恐怕等不到唐高宗納她入宮。

歷來能夠混上史書的人物,雖不見得都應該被歷史、後人銘記,但卻都算是其同時代傑出的人物。記錄者對這些人,除了某些特殊人士外,多會備上一份套話,以展示其不同常人之處——或人云亦云,或以訛傳訛,實質上如何,他們當然不曾見過。對於開國帝王之流,多附會一些迥乎不同的現象,用來昭彰君權天授等觀念——說白了,就是馬後炮。

唐貞觀二十二年,發生了李君羨案,據《新唐書•太宗本紀》記載,“七月甲子,太白晝見。壬辰,殺華州刺史李君羨”,李君羨由是下獄身死。到了武周時代,武則天掌權,李的後人將其解釋為武則天“天命”暴露,李君羨是李代桃僵。武則天集團竟然承認了這個說法,並同意將此事寫入唐朝國史。此事因此而廣泛流傳下來,諸多正史,諸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之流都對此保有記載,甚至《資治通鑑》等在李君羨的案子之上,進行了“拓展”,搞出了“李淳風勸殺”的故事,這就給後人帶來個極大的疑惑,既然已經發現了武則天的威脅,為什麼唐太宗能夠容忍大權旁落?

我們來看看《舊唐書•李君羨傳》的記載:

貞觀初,太白頻晝見,太史佔曰:“女主昌。”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太宗惡之。……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會御史奏君羨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將為不軌,遂下詔誅之。

在這些記載中,唐太宗幾乎就是秦始皇晚年的翻版,一樣的相信占卜,不過將長生之求改換成了國運的求索——合理?

我們來看看武則天發跡的過程。

武則天生於武德五年,其父武士彠官至工部尚書。武則天十四歲被唐太宗召入皇宮,立為才人,同年,武士彠亡故。貞觀二十三年,武則天二十八歲,入感業寺為尼,到三十二歲再入宮時,其父已去世近二十年,家道已衰,武則天除了自己再無依靠。

為了成為皇后,武則天可謂費盡心思,褚遂良、長孫無忌等對她的態度,可謂不屑一顧——長孫無忌之流,都算是唐朝開國重臣,如果武則天真的露出了“真龍天子”的氣機,這些人就算不示好,至少也應該有所戒備才是。其後,武則天一步步協助高宗弄翻高宗的反對勢力,一步步清算與長孫無忌等重臣的過往,到最終稱帝,這其中,高宗在前期的支持決不可少,如果唐太宗就已經發現了武則天是“天命所歸”,唐高宗有什麼理由支持她?

由上,可知所謂“天命”不過是附會之言,不殺武則天,不是因為顧忌,而是沒有發現這顆“定時炸彈”而已。


古今事


民間傳言的“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和占星師“女主昌”的讖語,以及太史令李淳風的星象解密,密集出現在李世民死前一年,距離武則天二次入宮不足三年。這個時間節點很值得懷疑,似乎其預測的不是王朝更迭,而是李世民的死,以及武則天的復出,頗有後世附會的嫌疑。如果此事子虛烏有,那麼李世民沒必要殺武則天。彼時的小武年輕而無機遇,非凡天賦尚未顯現——即便有,也被政治大拿李世民碾壓,在後宮都不起眼,更不足以威脅大唐。要不是後來高宗力捧,武則天恐怕就真如太宗所願,在感業寺當一輩子尼姑了。


因讖語而衍生的故事也值得商榷。李世民困惑於金星晝現,本是自然科學不發達的結果,而李淳風關於女人嬗代,並將人員範圍鎖定在宮廷,且時間具體到30年之內的解卦,則有點神乎其神了。如此精準的預測,更像一種事後總結,以論證歷史必然性。李淳風在解釋的同時,又打消了李世民“疑似者盡殺之”的念頭,則更能說明問題的荒誕。子虛烏有的結果並非天意難違,而是事實無法改變。


古人借天說事,讖語往往與謠言同生。而後世附會,亦有事後諸葛的情感依賴,為某種觀點服務——比如因李世民沒殺武則天而遺憾。因為同樣的原因,與“武”特別有緣的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乳名“五娘”的武安人李君羨,也就成了附會者的煙霧彈,為武則天的漏網背書。


如果讖語是真的,就像李淳風的解釋,所謂的“武王”以群體出現,殺了這個還有那個,李世民又能怎樣?不追查也在情理之中。而單單因為一句讖語便大開殺戒,也不是李世民這個明君所為。隋末“李氏當興”的讖語剛剛過去幾十年,他應該清楚是怎麼回事。現在咱們知道讖語說的是武則天,那時誰會懷疑一個小小的後宮才人呢?詔命其出家已是最好的善後。


其實真正對武則天有幫助的,在人間而非天上,是李治的痴情讓她重獲政治生命。但二人的戀情尚處於萌芽狀態,未能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對於性格怯懦的李治,李世民一方面進行政治培養,一方面也做了政治交代——即託孤於長孫無忌和諸遂良。然而性格缺陷的人容易極端,一旦意亂情迷便會失控,精明如唐太宗也不能左右。


還有一種可能,讖語是武則天自己——或者她的追隨者搞出來的,藉以證明嬗代的合法性——即順應天意。畢竟作為女人和李氏家屬的武則天,代唐興周具有不同以往的感官衝擊,尤其需要老天幫著說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