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不齊怎麼辦?教您快速了解心電圖報告!

讀懂心電圖是一門技術活,心血管醫生能夠從中捕捉到很多信息,普通人則是隔行如隔山,一頭霧水。

心電圖報告不像血脂、血糖等有直觀的箭頭,我們想要了解心電圖報告,就要明白報告裡的具體內容都是什麼。

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不齊怎麼辦?教您快速瞭解心電圖報告!

竇性心律——

竇性是正常的,非“竇性”需警惕。

正常的心臟搏動來源於心臟右心房上一個叫“竇房結”的特殊小結節,從這裡啟動的正常心跳都稱作是“竇性心律”。

竇性心律不齊——

正常生理現象,無病理意義。

竇性心律不齊多見於健康兒童和年輕人,多數屬於生理現象。只要沒有任何其他症狀,就不用治療,完全可以從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竇性心動過速——

排除誘因,積極對症處理。

竇性心動過速,是指正常的竇性心律同時伴有心跳次數快於每分鐘100次。

首先要排除是不是過於緊張導致的,可以嘗試讓自己休息保持安靜,如果幾分鐘後恢復如常,可以繼續觀察。

如果出現持續性的心動過速,伴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建議儘早、就近就醫。

竇性心動過緩——

如無明顯症狀,多數沒問題。

我們常把心率低於60次/分稱作為竇性心動過緩。

如果沒有臨床症狀不用理會,一般問題不大。在伴有胸悶、乏力、頭暈等症狀時,考慮做一下動態心電圖,進一步檢查以確診有無隱藏的心血管疾病。

早搏——

老年人多發,戒酒很重要

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指原先規則的心臟跳動之外忽然呈現提早的心跳。

健康人也有相當比例出現早搏,但更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隨著年齡增長,早搏比例增高,約90%的老年人可呈現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飲酒、飲咖啡和茶,運動、情緒激動,甚至便秘等,都會增加早搏發生的比例。

ST-T段改變——

並不等同於“心臟病”

ST-T段改變是診斷心絞痛、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標。但是,ST-T段改變並不等於“冠心病”。

很多因素能夠引起ST-T段改變,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血鉀過低、冠心病、神經系統疾病等。

此外,緊張、空腹和女性經期所致的交感神經張力增高,也可引起功能性ST-T段改變。

傳導阻滯——

傳導阻滯是指心電從竇房結出來後,在傳導進程中遇到了阻礙。這一結果也需要充分考慮是否有其他明確的症狀,因為傳導阻滯也可能是生理性的。

如果白天安靜體檢時發現有傳導阻滯,活動後仍得不到改善甚至加重,這就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