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科普,如何选择女装尺码

女装尺码体系每个国家都不太一样,常见的如意大利码,法国码,美国码,日码,中国码(俗称国标)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先聊中国的国标是哪里来的?或者说,是依据哪个地域的情况为基础,制定的。

就好比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基础,兼顾北方方言,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这个过程中,南方方言被冷落了,所以才会有外婆试图改成姥姥的事情(幸好没改,不然以后会有《姥姥的澎湖湾》)

那么,服装是以哪里为基础的呢?我们先问一下,中国的时尚之都在哪?

上海?嗯,上海,不是北京,不是深圳

理由很简单,上海有一百多年引领时尚圈的历史了

上海人是哪里来的?(此处没有地理炮,没有地域歧视,纯实事求是的描述,呵呵)

上海人不等于上海本地人(松江人是地道的本地人,其他地方原来要么是海,要么荒凉,要么是江苏人)

狭义上海人特指来自苏南(比如苏州、无锡)、浙东浙北(比如宁波、嘉兴),经过几十年融合后形成的,住在上海市区(老市区)的那波人

讲这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些人的身高、体重,包括三围。因为历史上的上海人主体来自江南水乡,所以他们注定是先天婉约+后天洋气的一群人,而不是人高马大(比如像北京人、山东人、东北人),或者娇小(比如广东人、湖南人、四川人)。为上海人服务的裁缝,主要来自宁波、嘉兴、苏州、无锡一带,也有来自南通、泰兴的,这些地方至今都是纺织、服装业发达的地区。这些裁缝们有各个流派,比较有名的比如红邦裁缝。

这些老师傅们一代传一代,在他们眼里,中码(基准码)是160-164cm身高,胸围84cm左右,肩宽38cm左右,臀围91cm左右的女性,丰乳肥臀是不符合当时审美标准的。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变化最大的,一个是身高,一个是三围,实际上江浙沪的中码已经变成了162.5-167.5cm左右,胸围变成了84-88cm为主。

国标是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南北方差异,制定的。比如165/84A或者165/88A,165代表身高范围,84,88代表胸围,A代表体型,A是正常体型(指胸围和腰围差正常,不是丰乳蜂腰,也不是指水桶身材)

在以前,女装品牌有很强的地域性,比如南方品牌以160cm(身高)/84cm(胸围)为中码,北方品牌以165cm/88cm为中码。在以前,女装品牌的消费人群年龄段比较窄,比如分少女(未婚未育),少淑(已婚未育),中淑(已婚已育,孩子刚会打酱油),大淑(已婚已育,孩子已经上小学、中学),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重叠度不高,但是现在,20+,30+40+甚至50+的人,很可能在买同一个品牌。这就给品牌制定尺码标准,带来很大挑战(特定人群,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而广谱人群,是若干个正态分布的叠加)。

大数据时代,服装品牌对数据的应用,不会高于小学奥数的水平,达到小学五年级奥数水平的,基本就可以横着走。

新零售、敲级供应链、柔性供应链时代,几乎没有品牌会真的自建供应链(为了圈钱说说的除外)、几乎没有品牌会自己把控尺码体系,哪怕标榜原创设计、高端自制的品牌,几乎都是清一色成衣采购的(设计部的职能一是参与选款,二是为了修改而修改;商品部的职能,主要是成衣采购、跟进度,而不是把控包含尺寸在内的品质)。

成衣采购优点多多,就不列举了,致命缺点在于,当品牌和成衣供应商之间已经敲定了成本之后,成衣供应商有一万个理由去削减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更换材料,找更便宜的加工工厂,外发外发再外发;在公差范围内,把衣服尽可能做小(走负公差)...

成衣采购另外一个致命缺点,是各个ODM供应商的尺码体系是不统一的,比如有的公司提案的衣服,中码臀围可能是91cm,有的可能是93cm。这个问题在实际中,会被营业员掩盖为“款式不一样”“版型不一样”....

所以,当你去实体店,经常会听到营业员说“这个款是宽松的,所以您可以选小一码”“这个款是修身的,您可以选大一码”“这个款偏小,您可以选大一码”“这个款偏大,您可以选小一码”。当适合你的某个尺码已经断了,比如你穿M码,但M码断了,只有S了,你觉得小,而营业员工作的重点是说服你衣服不小,你穿S码正合适,以便她把衣服卖掉,拿到提成,而不是帮你去调一件合适你的尺码。这导致消费者长期被误导,因为真的存在不同款式需要选大或者选小一码的必要。

有朋友说了,大牌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嗯,是的,大牌的很多衣服,也是在中国或者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制造的,尺寸把控没那么严格,这是可能的理由之一;大牌设计师在造型方面会更夸张,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穿衣习惯,比如廓形版会做到超级廓形,修身版会比让中世纪女人无法呼吸的衣服还修身,确实需要根据国情选小一码(或者选大一码);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牌一个款,分到某个店里的通常没几件(比如有且仅有三四件,每个尺码一件),营业员得想方设法把没卖掉的尺寸卖掉,而不是给消费者更多的更合适的选择,所以她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忽悠你你穿的任何一件衣服,都非常适合你,当你质疑的时候,她会说这是设计。

不多说,再多说就变成看不起同行了,哈哈哈,本文的目的还是科普,同行业也可以看了学习鉴戒的。

=======分割线========

戎美源自日系,日系体型和江浙沪是非常接近的。日系也分人群,比如girl是指5-18岁,miss是指16-35岁(未婚,通常未育),Mrs(已婚,通常已育)是指30-60岁,60以上是银发人群(silver)。成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围会增加,比如臀围会从91cm(miss)逐步增加到93cm(Mrs),然后是95cm(比如silver)。

戎美对年龄段的切割,全国来说是27岁,一线城市是30岁(一线城市婚育的年龄,是接近日本的),然后我们再考虑地域,人群,季节的叠加(我敢保证,应该没有女装品牌在设定尺寸、尺码时,会考虑季节因素,倘若有,那么恭喜他,他们品牌已经达到了小学奥数六年级的水平)

戎美所有产品都是自主企划,自主修改(在别的品牌会厚着脸皮说,是自主设计的),自主把控的,即便有成衣供应商,也是纳入我们体系,由我们对样板进行修改、核实,制定尺寸表,核定尺码。我们走的是一条苦路,别人打死他都不会去走的苦路。

所以,我们所有的尺码,都是源自一个体系,不会出现某个款式某个尺码某人可以穿,另外一个款式某个尺码同一个人不能穿的情况。

大概只有1%的概率,会出现尺码偏码的情况,这种情况页面会特别说明。

在尺码体系稳定的情况下,选尺码就非常简单,无论任何款式,买且仅买一个码

对于老客户来说,应该会知道自己买什么码合适(哪怕一直买错尺码,只要您适应了这种穿衣习惯,也没毛病)

对于新客户来说,建议优先看体重,其次看身高(所有先看身高选尺码的,都是错误的,因为认识三围的,不是一维的)。

只看体重可以选对90%的尺码,加一个身高参数,可以选对99%的尺码

如果你非要看第三个指标,所有上装看且仅看肩宽,所有下装看且仅看臀围,其他部分尺寸请不要看,请千万不要看,请千千万万不要看,你看不懂,也永远不会懂。只要你看第四个参数,你选对尺码的概率,不会高于60%。肩宽本身已经足够误导人了,虽然标准38码的净肩宽是38码正负1公分,跳档一般也是1cm,而肩正常肩、窄肩、落肩、加肩垫等等。

反复科普,如何选择女装尺码

注意表里的数据都是范围,而不是某个唯一的数字,比如165,是指162.5cm-167.5cm。人的身高一天中的偏差大概有1-2cm之多,体重也是,饭前饭后,有没有喝水喝奶茶撸串喝啤酒,有没有上厕所,都会影响1-2kg的体重。

先在表中找到自己最接近的体重,比如体重60kg的人,可以是40码(BMI=21,标准身高170cm),可以是42码(BMI=20,标准身高175cm),也可以是44码(BMI=19,标准身高180cm)。再找身高最接近的尺码,比如某人身高165cm,那么,离她最接近的标准身高是170cm(在体重接近的那三个尺码所对应的标准身高里选),也就是说,身高165cm,体重60kg的人,她最适合的尺码,是40码,上身效果和BMI=21的人是类似的,会显得略修身。

有朋友说了,身高165,体重60kg,可以选42码么?可以,这样的好处,是部分地方,穿出的效果和BMI20的人是一样的,不好的地方是有些地方会嫌长,比如袖长,裤长。

也就是说,对于体重偏重的人来说,尺码可以在标准身高的基础上选大一码,或者两码,看每个人的穿衣习惯,但我们不建议你买大3个码。

当然世事无绝对,也有70kg的朋友,买戎美42码穿了挺好的。

对于体重偏轻的人来说,尺码可以在标准身高的基础上,选小一码或者两码。瘦的人穿什么都好看,所以上装对瘦的人来说,只要肩宽hold住(比如净肩宽是38cm的,穿38码没毛病,体重偏轻也没事,注意是净肩宽,不是指衣服的肩宽)。下装会难选一点,最常见的是腰围大,只要穿下一点,或者改小一两公分即可。对瘦的人来说,不存在臀围偏大,大腿围偏大的问题,只存在腰是否挂的住胯的问题。

大家一定要理解,衣服是立体的,对人体来说,最能提现立体情况的是体重,而不是某个线条尺寸(比如腰围,比如胸围)。

FAQ

1. 选尺码是否需要考虑版型,比如修身、宽松

答:之前已经答疑了,不需要。穿且仅穿一个码。

2. 选尺码是否需要考虑缩率?

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所有面料都是有缩率的,只有聚酯、尼龙等化纤面料是几乎没有缩率的,当然还有铁皮,缩率也可以忽略。

正常高端天然材质的面料,比如真丝,缩率在1-3%左右,成衣制作的时候,缩率会放在样版里,做衣服的过程中,会有小烫、中烫和大烫,缩率会被消除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会残留在崭新的成衣里。当洗涤后(干洗或者水洗),再次整烫的时候,还会再缩掉一点点。所以,天然材质的衣服,第一次上身,一定是略宽松的,洗过两三次再穿,尺寸就会稳定下来,变成合适。这些事情我们都考虑到了,并不需要你觉得会“缩水”,再去“选大一码”。

面料缩率大于3%的,会进行预缩,把面料烫缩控制在3%以内才会开始缝制,不然成衣尺寸很难把握。

有朋友会问,就不能把面料缩率都消除,变成0么?不能,就好比您不能要求您的孩子,考试的时候多检查几遍,不要错,门门一百分。孩子会说:老妈,您当初为毛不门门一百分呢?

成衣和所有产品一样,都是有公差的,比如胸围90,是90公分,正负一公分,这个公差很多时候就比残余缩率大。

出现成衣缩水不能穿,十有八九是洗坏的,不是因为“面料有缩率或者面料缩率大”,再强调一遍,所有面料都是有缩率的,并且都已经预先放在样版里,或者面料做过预缩。最常见的洗坏的是含羊毛的产品水洗,尤其是温度高于30度时,一定会缩水。这个你买大十码都没用。

冬天常见的错误是把含羊毛的产品水洗,或者用温水洗衣服(包括手洗),或者有温控功能的洗衣机洗衣服(大部分洗衣机默认的洗涤温度是40度,已经超出了很多天然材质允许的温度)。

夏天常见的错误是把衣服在室外晾晒(包括在阳台、阳光房里),这些地方夏天温度在50度左右是正常的(哪怕没有阳光),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局部能煎鸡蛋也正常,衣服是湿的,局部温度是高的,很多消费者会很无辜的说自己是冷水手洗的为毛还缩水,嗯,这就是原因-----你相当于把衣服浸在了几十度的热水里几个小时,不缩才怪。

高速脱水,烘干,通常也是造成衣服缩小的重要原因。

所以,冷水手洗,自然阴干;或者用delicate 档,装洗衣袋,都是好办法。

天然材质里,羊绒的尺寸稳定性是最好的,买羊绒产品不需要买大一码。天然材质里,棉的尺寸稳定性也很好。

除了洗涤,还有一个是整烫,建议家里配备挂烫机,大部分女式衣服都能靠挂烫机解决(挂烫机出口温度都是100度,不信的可以复习一下初中物理);棉质、麻质职业装需要压板烫,比如棉衬衫的门襟处,压板烫的熨斗必须开相应材质的档位,不然会烫坏衣服。

小结一下,洗护正确的情况下,不需要买大一码。当然,你非要买大一码,我们也没意见。衣服买大了,至少是可以穿的,买小了,肯定不能穿。从减少风险的角度,买大不买小。

3. 下装可以比上装大么?

可以。大部分已婚已育的女性,梨型身材居多,比如下装40,上装38,也常见。戎美的尺码体系脱胎于日系,但我们做了改进,我们已经考虑了梨型身材,所以大部分人上下装是可以买同一个尺码的,如果试过之后,还是觉得下装需要买大一码,也可以。

4. 上装可以比下装大么?

这个。。。也可以吧。不排除有些人的胸围,比FBI warning里的还大....

5. 买了戎美几年,为毛还是会发现有的衣服需要买大一码,有的衣服还需要买小一码?

可能答案:你在系统性的买小了尺码,比如本来你应该穿40码,你非要硬生生的假装自己是38码,所以大部分38码可以穿,遇到某些修身的款式,或者面料缩率偏大,我们又考虑不周的款,你实在塞不下。

也有可能是洗护不当;或者买到了尺码有问题,但是我们没发现或者您没看仔细页面的。。。。

6. 如果介于两个尺码之间呢?

比如,某人身高167.5cm,体重56kg,刚好在38码和40码之间

假如您已婚已育,或者年龄在30岁以上,我们建议您买40码

假如您未婚未育,年龄在27岁以下,正青春年少,我们建议您买38码

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身高不会.....珍惜当下

中间码的人,也可以上装就小,下装就大,比如上衣选38,裤子选40码。

7. 为啥有人会觉得衣长长或者短,裤长长或者短

首先款式是不同的,比如箱式上衣,长款衬衫,比如七分裤,八分裤,九分裤,十分裤。一定要把九分裤当十分裤穿,真没办法。

抛开没理解衣服本身的款式、版型,造成局部尺寸不合适,主要是因为BMI不对(超出了19-21的范围)

如果您觉得衣长短,通常是因为你尺码没选对,比如胖,本来应该穿40的,你穿了38,衣长被你吃掉了(衣服是立体的,横向撑开了,衣服就显得短了)

同样,有人觉得裤子短,通常也是因为BMI不对,比如偏瘦,为了凑腰围、臀围,选小了一码,比如本来应该穿42码,穿了40码,造成裤长短。

嗯,没错,胖的人通常会嫌上装短(强行挤进衣服,衣长被撑短了),下装长(为了凑腰围臀围,买大两码三码,裤长远超她实际身高);瘦的人通常上装问题不大(买小一码,身体瘦,抵消衣长的不足),裤子嫌短(为了凑腰围臀围买小一码两码,导致实际身高比裤长对应的标准身高高)。

==========分割线============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看尺码不要看尺寸数据。比如以胸围为例,请看实例

反复科普,如何选择女装尺码

反复科普,如何选择女装尺码

两款连衣裙,一款38码胸围76cm,一款胸围99cm,请问,如果某人净胸围是86cm,看了胸围数据,她应该选什么?她会不会觉得,一个是修身款,应该买大一码两码三码,一个是宽松款,应该买小一码两码?

有人说了,一款弹力,一款无弹力,是啊,问题是看了76cm的胸围,你如何看出来这款衣服到底弹力是多少呢?

同样是连衣裙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产品了,比如

反复科普,如何选择女装尺码

比如这款衬衫的胸围是111.6cm,应该买小几码?

所以我们已经强调了一千遍,还会强调一万遍,忘记所有尺寸,只选尺码。

我们以胸围为例,是因为胸围是大尺寸,很容易看出区别,另外一个原因,是胸围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尺寸(无论男女,哈哈哈),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然后我们告诉你,即便是你熟悉的数据,是很重要的数据,对于你选尺码,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会起负作用。

胸围尚且如此,有几个人知道你大腿围是应该从大腿根部量?还是腹股沟以下多少公分量?

有不同意见的,请搁置争议,你不可能说服我,我也不指望说服你。

心大的才适合继续往下看

心大的才适合继续往下看

心大的才适合继续往下看

///////////////////////前方高能,不喜勿入/////////////////////////

退

///////////////////////前方高能,不喜勿入/////////////////////////

【澄清一下】我们并不歧视体重偏重的人,尤其是因为生育导致身材走样的人,你们是伟大的母亲。我们歧视的是体重偏重又自以为是,不听劝的人;我们并不歧视身高不高的人,我们痛恨的是身高不高,还满满负能量的人。

......................

网上时不时有人会呼吁添加前档后档,大腿围尺寸。放心,在大家养成良好条件反射之前,我们坚决不会加的。

有朋友会说,自己是大粗腿,大腿围小于多少多少,就不能穿。不怕打击你,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原因,其一,你尺码选小了,本来应该穿大一码两码的,你非要塞进不是你的尺码里。其二,你的BMI已经超出了戎美所能容纳的极限,你应该要么减肥,要么立即取关,去选大码装。

至于前档后档长度,如果你觉得档不够,唯一的原因是因为你太胖,你的肚子吃掉了档的余量,硬生生把裤子撑大了,裤档被你撑短了。你要么选更大的一码,要么去买大码女装。

说句直白但心里话,你不仅仅是腿粗,你是所有地方都粗,只是你的大腿实在粗的触目惊心,才让你忽略了你的粗腰,大肚子,粗胳膊,粗小腿,大脚丫,让你误以为是戎美没有提供大腿围,导致让你买不到合适的裤子,而真相是你的BMI严重超标,这里压根没有合适你的裤子。假装看大腿围,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戎美无论leggings,窄腿裤,西裤,休闲裤,牛仔裤,阔腿裤,短裤,七分裤,九分裤,十分裤,还是加长裤,你能穿其中一个尺码,一定可以穿所有裤子的那个尺码,除非页面特殊提示。

如果你的BMI已经严重超标,只有阔腿裤才能藏的下你满身的肉,那其实你得认识到,你压根不需要看大腿围,就能分辨出那条裤子是不是阔腿裤,不是么?你差的不是一公分两公分的精确数据,你差的是十公分以上的活路!是肉眼就能看出来的阔腿裤!

觉得档短的更惨,小肚子和屁股上的肥肉已经不是戎美裤子能容纳的了,唯一能救你的,要么是大码女装,要么是垮裆阔腿裤!可怜我们一年也出不了一条垮裆阔腿裤!

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服装行业依赖的人台,允许的误差是正负2公分,允许的测量误差,通常也是2公分;更不幸的人,不同的人,测量同一个衣服,会得出天差地别的差异(比如相差3公分以上)。比不幸更不幸的是,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工作台测量同一件衣服,也会出现不止一公分的偏差。基于错误数据的严谨判断,能得出正确结论么?

................

抨击一下“显胖”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显胖的衣服的,如果有,那也只是你真胖。一个胖子让人觉得没那么胖的唯一办法,是穿宽松的衣服,这样的衣服通常藏肉。在一件宽松款42码下面,可以藏的下一个120斤,130斤,140斤,甚至150斤的人。在一个修身版38码下面,你会被勒得像米其林轮胎卡通图像一样,原形毕露

反复科普,如何选择女装尺码

胖子只能穿大衣服,如同胖子应该开路虎,买不起路虎也得买陆风,而不是装酷装环保去买mini cooper或者奇瑞QQ或者smart!

..............

相比于不听劝的胖子,做服装最痛恨的是满满负能量的矮子,如果不是不能爆粗口,我不惮用最恶毒的言语去攻击这些自己不幸福,非要拉着别人一起不幸福的矮子

举个例子,34码的退货率,是所有尺码中最高的,是所有尺码平均值的2-3倍(源自于不自信,不听劝,还喜欢到处散布负面言论,误导其他34码的退货,因为基于所谓的“xxx款对小个子不友好”)。

说过几百遍,服装款式都是推档的,每个尺码上身效果几乎都是一样的,一个34码,身高155左右(指152.5-157.5cm)的人,和一个44码,身高180cm(指177.5-182.5cm),效果几乎是一样的,如果拍成照片,去掉可以参考身高的参照物,一般人是无法去判断哪个人是155cm,哪个人是180cm的。

这也是很多明星喜欢报高身高,大部分网红身高都是150-155cm,还能混得风生水起的原因。

如果你的身高低于150cm,套用80年代恶毒的言语,属于二等残废,就别出来显眼说,“xxx款对小个子不友好了”, 据我所知,整个中国女装品牌是没有人做32码 的 (150cm及以下),所以,那些喜欢到处发表这个款不友好,那个款不能穿的矮子们,大概一直是多东西藏的裸在地球上的。地球上都是满满的恶意,回火霍比特星去吧。

反复说,服装每个款都是推档的,155cm和180cm,上身效果几乎是一样的,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和胖子应该穿宽松一点的衣服一个道理,矮子就应该穿稍长一点的衣服。所以服装行业推档的时候,并不是严格等比例的,而是小码会比大码从比例上来说,略长一点点。

衣服的作用,除了遮羞,就是遮缺陷,一个胖子,就应该横向多遮一点,让大家更多的注意衣服本身,而忽略她肉体的胖;一个矮子,就应该纵向多遮一点,让大家注意衣服本身,而忽略她的矮。可惜很多胖子非喜欢把肉箍出横道来才觉得显瘦;很多矮子非要让大家看清她短胳膊短腿小头矮身子,才不会觉得是对“小个子不友好”。当然最悲催的莫过于矮且胖,还喜欢穿小衣服,短衣服的,让人看起来像箍了一道的红烧狮子头

幸福除了自信,还需要听人劝。胖也许是某个人的错(比如吃得多,不运动,没节制,抛开因为生病或者生育的原因),矮真的不是某个人的错。先天不足,后天就要不断学习,学搭配,学知识,学文化,做一个灵魂和思想上的巨人,积极主动的去争取幸福,到处去发现美,赞美美,传播美,漫漫的正能量。

150-155cm的时尚达人、网络红人,比比皆是,她们自信,不断学习,且正能量,工作、生活、家庭都很幸福。

=======即使有人玻璃心,我也得说========

其实我很想说,我之所以能考完北大考清华,本科毕业三四年就年薪百万,年纪轻轻就身价过亿,真的是因为我比很多人聪明,比绝大部分人聪明,你能想到的问题,我会想不到?

我也很想说,在服装行业,没有人会比我老婆知识更全面,考虑更周到,更亲力亲为的在把控每件事,你能想到的问题,她会想不到?

强强联合,你能想到的问题,我们会想不到?

如果我坚持说,我们俩比你聪明,你应该听我们的,你可以有不同意见

如果我坚持说,我们俩比你成功, 你应该听我们的, 你 可以 有不同意见

如果我坚持说,我们俩比你专业, 你应该听我们的, 你 可以 有不同意见

但是,我们做服装,你不做服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既然买戎美,为毛不在服装领域,听听我们俩的专业意见呢?

我们俩要求不高,只要求你在选码的时候,听听我们的专业意见,不要瞎捉摸。仅此而已

===============================

比城墙厚的分割线,划开话糙理不糙

===============================

大家买衣服、穿衣服的经验,少说有二十年,多的有五六十年

请大家静下心来想一下,在你接触的实体品牌、街边小店、网店里

有几家,是坚持每个款都6个尺码的?

戎美是女装界的清流,我们不光是价格杀手,坚持做产品、做品质,坚持自己的信念

而且,我们对高矮胖瘦,天南地北,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一样友好,一视同仁

相逢不易,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