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个人财产都到哪儿去了?

Seven_樂樂


爱钱如命的普通人,你很难从他身上看到诸如理想、民族、国家之类的高尚标签。因为他不需要用这些东西来掩饰自己爱钱如命的本质。

但是作为政治领袖来说,就必须得掩饰掩饰了。比如希特勒。要让德国民众相信他是为振兴德国而来,是为了德意志民族的荣光而奋战,希特勒就不能让大家看到他爱钱如命的那一面。


邮票上的希特勒

于是就发生了希特勒将自己担任德国元首的所得薪金捐献出去的“政治秀”。但是希特勒却能够购买大量豪车、别墅,用的全是《我的奋斗》的版税是不足为信的。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1939年2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闪击波兰。1940年4月9日到5月10日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之后占领法国大部分。德国从这些占领国掠夺了不计其数的财富和资源,一部分用于支撑随后的对英国和苏联的作战,一部分放在了一个欧洲小国的银行里。这个小国就是瑞士。

希特勒其实也把瑞士纳入了入侵名单里的。但是最终却没有入侵瑞士,希特勒自己的说法是,瑞士早晚也是德国的。真实的原因其实就两个。一是瑞士可以秘密提供给希特勒大量的战争贷款;二是可以为希特勒开一个私密个人账户,将掠夺得来的巨额财富存在里面。这应该是瑞士当局和希特勒之间达成的一个交易。要不然,小小的瑞士不可能靠一个“中立国”的名号得以保全。为了掩饰自己的举动,希特勒对另外一个中立国瑞典也没有入侵,希特勒利用了这两个国家的“中立”掩饰了自己疯狂敛财的行径。



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之前解密的一些文件,以及欧洲史学届对希特勒遗留下来的文件的研究表明,希特勒在整个二战过程中将大量的现金、黄金首饰、名人字画等存在瑞士银行里。这些东西的价值达到了惊人的11亿马克。相当于现在的36亿英镑。只是这些钱在希特勒自杀之后最终落入谁的手中,已经是个迷。至于希特勒留下的近两千副画作,基本被美国和英国当局没收,并以每副8000到15万美元的价格先后被拍卖。《我的奋斗》的版税,被德国政府没收,他位于慕尼黑和阿尔卑斯山的别墅以及他的豪华汽车,通通被没收。


独钓寒江


希特勒的财富,绝大部分来自《我的奋斗》的版税。这本超级畅销书,在他死之前的全球销量超过千万册,给希特勒带来巨大的个人财富,使他有能力为自己购买豪华生活,包括遍布第三帝国的别墅、奢华车队。此外,希特勒还通过授权使用他的肖像,如印制邮票、帝国马克、政治宣传品等,获得大约数百万美元。

《我的奋斗》作于1923

年,于1925年出版。当年,该书在德国只销出了9000册,希特勒获得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希特勒的崛起,该书的销量持续上升。1933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该书的销量陡增至85万册。随后几年,德国政府陆续购买了600万册,免费送给士兵们和公众。高峰期,希特勒每年至少可挣得100万美元的版税,这个数字约等于如今的1200万美元。

《我的奋斗》一书在国际市场上也是畅销书。比如,单是在英国,19331938年,希特勒就收获了50万英镑的版税。美国的这个数字自然更大。但是1939年后,德国和希特勒成了英美的敌人,《我的奋斗》在英美的版税,由两国政府各自没收。

还在监狱中写作《我的奋斗》时,希特勒就梦想有一辆梅塞德斯奔驰11-40型轿车,那是他的最爱。出狱后,他给慕尼黑的销售商写信,希望贷款买一款上述车辆,但是被拒绝。成为富翁后,他买了整整一个车队。

1945年自杀前,《我的奋斗》总共为希特勒挣得

885万美元,约等于如今的1.5亿。即便在今日,《我的奋斗》的纸质书,依然长期高居亚马逊政治类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二名,其电子书则长期是第一名。1945年希特勒在柏林地堡自杀后,他姐姐的儿子利奥声称拥有希特勒遗产的继承权。但巴伐利亚州政府宣布没收希特勒的所有财产,包括他的别墅、银行存款、汽车,也包括《我的奋斗》的版税。
2015430日,希特勒死亡70周年,根据德国的版权法,《我的奋斗》一书进入公版领域。

战后,美国出版公司霍顿米夫林以3.7万美金的代价,从政府手中购下《我的奋斗》一书的美国版权。在英国,1945-1969年间,禁止出版该书。1970年以后可以出版该书了,但是版税被捐给不具名的慈善机构。但那时,要找到愿意接受这些版税的机构也很难,因为大部英国人认为,这些钱是带着血的。

希特勒在维也纳做着美术家的梦时,画过几百幅油画。后来,这些油画全部被美国人缴获。利奥声称有权继承这些油画,要求美国政府归还,但同样被拒绝。


世界真的很大


希特勒与爱娃在神父见证下交换戒指,他们终于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婚礼现场,只有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守卫着元首最后的幸福时光,在压抑许久的军事要塞里,大家看到久违的元首动情的一面,地面上炮声隆隆,盟军部队已经包围柏林了,纳粹德国的二号人物戈林在等候希特勒最后的授权,不过分崩离析的纳粹内部斗争不断,戈林被诬陷失去了继承人资格,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接任联邦总统(而非元首)。



帝国黄昏后

邓尼茨与丘吉尔和罗斯福及斯大林会商德国无条件投降事宜,纳粹德国被英法苏美分区占领。四国成立盟军占领委员会负责对德国进行改造,德国的经济被肢解,政治被废除纳粹和经济寡头体制,投降后的德国政府享有地方管理权。德国没有恢复中央政府,只是保留了财政和外交及教育和卫生等必要部门维持国家机器运作,盟军不得掠夺德国财政税收留足德国维持运转的费用,不至于依赖他国援助。

英法美在消灭欧洲统一敌人后,开始研究苏联人问题,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利益,需要被消灭,欧洲需要重新团结,德国人遭受巨大战争创伤已经没有能力成为战争之源了,拉拢德国加入自己阵营成为当务之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与苏联为代表的华沙条约国家展开了冷战,标志性建筑就是德国柏林围墙。

国家有国家的命运,个人也有个人的归宿,纳粹士兵放下了枪被严谨的德国法律继续追责,纳粹二号人物戈尔被处绞刑前服毒自杀了,其他党卫军的高级干部都被清算的很清楚,那么元首希特勒的个人财产呢?



从纳粹党首开始,希特勒开始兜售自己邪恶之书我的奋斗,以此获得稿酬,同时出入高级社交场合接受企业家的赠送,据慕尼黑地方税务局估计至少希特勒收入在300万马克(相当于一马克兑换五美元),希特勒需要纳税20万马克,他找出了种种借口缴纳一部分,直到他做了元首后没有人敢提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我的奋斗被希特勒强制性卖给德国政府,自己的头像作为德国邮票的图案都为他挣了5000万马克,战后清理希特勒相互存款发现,希特勒在瑞士银行存款超过46亿美元。

希特勒与爱娃并没有后代,那么作为沉睡的账户将如何处理呢?

瑞士银行向来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著称。但在近日,不少外媒报道,由于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的银行家们不得不打破这一制度。他们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份包含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通过此举为那些被遗忘在银行里的存款寻找到主人。   



瑞士银行为何要处理这些被遗忘的账户,他们打算如何处理,是否可行?公开账户身份,对瑞士银行保密会带来哪些影响?   

破例 公布2600份遗忘账户名单   

西班牙媒体《阿贝赛报》网站报道,瑞士银行家协会介绍,瑞士共有4400万瑞士法郎(约合4360万美元,2.8亿元人民币)正沉睡在瑞士各家银行的账户里。除了这一大笔资金以外,目前有80个保险箱里的钱也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为了寻找到这些被遗忘的存款的主人,瑞士各个银行联合公布了2600人的账户名单,为这2.8亿元被遗忘的巨额存款寻找它们的主人。报道说,这些账户已经有至少60年处于不活跃或休眠状态,没有进行过任何操作。而“入选”这份被遗忘的存款名单的条件是,账户存款余额在500瑞士法郎以上,但被公布的名单上不会列明每个账户内存款余额的具体数目。 这份名单由瑞士银行家协会公布在网站www.dormantaccounts.ch上。在每份被公布的账户信息中,包含开户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最后被记录的居住地、国籍等信息。有些账户没有姓名,则以账户的数字代码代替。在这份公布的名单上,不仅有瑞士人,还有美国人、巴西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



规定逾期未认领将转入政府账户   

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这些出现在名单中的账户持有者或者其继承人将有一年的时间前去相关银行认领存款。   

瑞士银行家协会解释,之所以规定继承人也可以认领存款,是因为信息显示,有些账户持有者出生于19世纪或者20世纪初,由他们的继承人认领存款是更加可行的方案。   

比如在名单中有一位名叫海格·阿兹那瓦里安(Haig Aznavorian)的美国人,他最后被记录的居住地也是在美国,如果他还活着的话,现在已经112岁了。还有一名显示出生于1881年的德国人,最后被记录的居住地是苏黎世,他遗忘了一个价值未知的保险箱在瑞士的一家银行中。   

据悉,对于这些开户时间在1954年之前的账户,账户持有者或其继承人可以有5年的时间前去银行认领存款。   

银行家协会也指出,如果逾期未被认领,这些被遗忘的存款最终会被转入瑞士政府。希特勒的存款显然有了出处,他收集的字画珍宝则没有任何踪迹,期待着进一步解密。


唐俊龙55398571


尽人皆知,希特勒杀人成性,使世界付出了极大的血泪代价。但他爱财如命,从不马虎于自己的银行账号,还千方百计欺骗税收机关,似乎就鲜为人知了。他死时已是当时世界的巨富之一,根据意大利的计算,他的财产总额高达1.5万亿里拉。1986年在《欧洲》杂志10月号上罗伯特·加丁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德籍波裔历史学家沃尔夫·施瓦茨伐勒所著《希特勒的财产》一书,对此作了叙述。

施瓦茨伐勒认为,大概历史学家们过多地注意于希特勒主义的历史、政治、社会和心理方面(因此钱财在这里就不重要),这是希特勒贪财的一面长期不为人注意的原因。同时还出现了一种关于希特勒的神话,似乎他虽“嗜血成性”,却“诚实俭朴”。施瓦茨伐勒希望他的书能粉碎这一神话。

希特勒到处鼓吹国家社会主义,以蛊惑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拥护,暗中联络有产阶级以获得垄断资本集团的资助与支持,并同容克军国主义势力相勾结。施瓦茨伐勒说,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说,自幼就生活在贫困之中,只是有赖于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智慧才摆脱了这一困境。这完全是谎言。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是海关工作人员,并非穷光蛋。在希特勒出生的那一年(1889年4月20日),他月薪达216克朗,比一个中学校长的工资还高。当时一个身怀专长的工人月薪不过90克朗。阿洛伊斯的房租只花16~20克朗。此外,希特勒的生父约翰·奈波克·希特勒在1888年病死时留下了一笔遗产,虽然其数不详,但施瓦茨伐勒说,阿洛伊斯·希特勒能用此款买一幢价值1万克朗的房子。

1903年阿洛伊斯病故,这对希特勒的生活水平是有影响的。但他母亲每月有100克朗的退休金,她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阿道夫和保罗每人有40克朗的抚恤金。她卖了房子,搬迁到林茨。阿道夫·希特勒过着充裕而安定的生活。母亲毫无困难地支付儿子的一切生活费用,并在全城缝工最贵的裁缝店做衣服。希特勒不像父亲,他既不愿当兵,也不肯做公务员。母亲说服他去了维也纳,开始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但他被开除学籍(后来他说是犹太人的阴谋所致)。于是只好回到林茨。母亲因重病在身,无力反对儿子的反复无常的爱好而为他买了一架很好的三角钢琴,并为他学弹钢琴大花其钱。希特勒总说母亲的患病和死后的埋葬用光了她的钱财。然而施瓦茨伐勒查考,这也是谎言。因为她留下了一笔钱,为数约800克朗。1908年初希特勒又到了维也纳“献身艺术”。他月薪高达125~130克朗,生活很宽裕。希特勒居住在富人区,出入艺术界,在轻歌剧院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使他的遗产很快就花光了。1909年夏,他只得靠孤儿救济金过日子,不久他的处境就愈发困难,甚至有时不得不在普拉代尔公园的长凳上过夜。这时他的朋友莱因豪特·哈尼希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希特勒得以靠画维也纳的风景明信片来挣钱糊口。他的姨妈为他提供学习的费用,不过钱他总是花得很快。他同朋友哈尼希争吵后分道扬镳(希特勒对此不能忘怀,在他吞并了奥地利后,盖世太保奉命把哈尼希关了起来。他死在了牢里。正式说法是哈尼希死于肺炎。事实上他是不堪折磨上吊自尽的。)希特勒又去找他姨妈要钱,好心的女人把自己的积蓄也给了他。

1913年5月24日,希特勒离开维也纳去慕尼黑,靠绘画赚钱,他在税务机关申报一年可得1200克朗(银行职员年薪略多于800克朗)。

施瓦茨伐勒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同图莱的秘密小组、同军事情报网有联系。战后他出入各种沙龙,从 女人们手中取得金钱和宝石。1920年他买进了《民族观察》日报,其后的曲折把他送进了监牢。“1924年12月24日,当我走出监牢时,”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我把全部财产——234个马克分给了牢中‘难友’。”但他忘了说:在汉莎银行有一笔数目为4.5万马克的款子等待着他,那是他的支持者们预订《我的奋斗》一书的款项。到1925年底此书卖出1万册,从出版商阿芒处又获得了高达18万马克的书款。此前税务机关并不关心他,但从此检查员开始计算他的钱了。希特勒申报全年共挣11231马克,日常用途为9785马克。税务机关不信,不认可他的申报。于是发生了纠葛。直到他上台执政才告结束。1928年他以妹妹安盖丽卡的名义花了3万马克在豪斯瓦亨费尔德农村购买了一栋住宅。在慕尼黑王子广场16号他花了4176马克租了栋有9个房间的漂亮房子。事实上他已开始从工业家盟兰茨·蒂斯奈尔手里接受财政支持了,从1933年起德国工业家每年都捐赠给他100万马克,感谢他为德国所做的一切。

1930年《我的奋斗》卖出54086册,稿费收入达4.6万马克。1932年《我的奋斗》稿酬达6.5万马克,1933年猛增到100万马克。所以他当总理时已是百万富翁。1933年2月7日《民族观察》报道,希特勒放弃了总理薪水,把47万马克捐赠给牺牲了的纳粹党员和冲锋队员的家属。税务人员计算他的收入,1933年超过了100万马克。他要支付29.7万马克税款。因为他说开支大,而获部分减免,但他仍不交纳税款。1934年他接到一份税单,他共欠国家40.5494万马克。慕尼黑税务局长路德维希·米勒忧心忡忡地来到柏林。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快找到了:1934年8月2日,希特勒不仅是帝国的总理,而且还当上帝国的总统。对这么一种身份的人,区区税款何足挂齿!此时此刻《我的奋斗》一书已是每对德国新婚夫妇的必备书,其发行量达到100万册。1944年出版商那里已为他积存了552.5万马克稿费(相当于现在的22亿里拉)。不过,希特勒待人很吝啬。1936年3月30日他下令在瓦塞堡街为爱娃·布劳恩建造一栋房子,那房子完全没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他为情妇买的宝石首饰价格仅几百马克。希特勒不喜欢自己的亲戚,原因是他怕他们会把他的身世,他有犹太祖先和他是非婚生子的情况暴露出来,因此更不愿为他们花钱。

希特勒贪得无厌。总理府摄影师亨里希·霍夫曼曾给他出主意说,为什么不从第三帝国发行他的肖像邮票一事上挣钱呢!希特勒接受了这一主意。阿道尔夫·斯贝尔说,他曾看见邮政部部长把一张5千万马克的支票交给希特勒,这当然不完全是肖像费。


回忆还是要忘记


年轻时的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位非常努力的画家,喜好画建筑类景物,不过收入却很拮据仅够果腹,经常住在简陋的小旅馆里。一战时他在德国陆军服役,之后加入后来被他改造为纳粹党的德国工人党。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随即被捕入狱。
希特勒青年时代的画作
近一年的狱中生涯,希特勒完成了《我的奋斗》的第一卷,作为他的政治宣言。20年代中期两卷本的《我的奋斗》出版。随着他逐步接近权力中心,这部反犹主义著作也流行起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这个国家每一对新婚夫妇都会收到一本免费《我的奋斗》(地方政府花钱向出版商购买)。至1945年,《我的奋斗》销量超过1000万册,仅靠版税收入这位独裁者就变得极为富有。
不过在希特勒成为第三帝国元首后,他并没有刻意区分个人财产、纳粹党财产和国家财产。他既能将担任总理的工资全部捐献出来,又利用职务之便逃掉大多数税款,包括他的版税收入。他利用国家与个人的双重财富过起了奢靡的生活,包括修建一系列别墅、购买豪车以及占据名画。他还经常将财产分配给爱将们以巩固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的奋斗》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将《我的奋斗》的版权移交给巴伐利亚政府,该政府禁止此书在德国境内刊印。2015年12月31日,《我的奋斗》的著作权保护期期满,这部书方进入公众领域。希特勒的个人财产还包括一处在阿尔卑斯山的别墅和一处慕尼黑的公寓,它们都在战后被转移给州政府。其中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休闲住所在战争最后的混乱中遭到炸弹袭击,并被冲进来的士兵洗劫一空。1952年巴伐利亚政府将这处住所拆毁,以防止它变为旅游景点。元首在慕尼黑的公寓如今仍在使用,只不过变为了一个警察站。

历史研习社


我是“智化冰川”,热衷于德国二战历史相关问题的研究。让我来帮你解答这个疑问吧!

纳粹党魁希特勒是在德国开始崛起的,但在去德国之前,他在奥匈帝国的首都被称为艺术家乐园的维也纳生活,但他的生活比较穷困,在1908年2月离开家考取维也纳艺术学院,他梦想着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希特勒便和家乡林茨好友奥古斯特·库比泽克一同前往维也纳,两人合租了一个公寓,库比泽克比喻希特勒为“猫头鹰”,原因是他经常睡到下午起床,并在维也纳城内四处瞎逛,到了深夜依然亢奋,与伙伴大谈阔论,讨论的都是对社会变革的看法和城市布局的意见。



虽然希特勒出身贫寒,但他始终打扮的很绅士,出生于各大歌剧院,而且脾气不稳定,有时通情达理,有时会因小事火冒三丈,最后,同伴顺利考进维也纳艺术学院,但自己却搬离到外面,依然花费大手大脚,在积蓄花完之后进入流浪所。最后为躲避兵役逃到德国的慕尼黑,虽然非常贫困,但他仍坚持着读报,看报的习惯,德国历史政治相关书籍。


因其21岁政治敏感就开始关注政治生活,并且支持其市长卡尔·吕格反犹太人的思想,并且鄙视没落的奥匈帝国。借装病逃过兵役,在1914年8月加入德国军队,穷困潦倒时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坚强冷酷。在他独揽大权于一身的时候,其冷血,狡猾,怪异的生活习惯,贪财如命的本性也就显露出来,言其收入微薄,没有银行存款,努力在公众面前塑造清廉形象,很明显这是在撒谎。

当时希特勒做了素描画家,水彩画家,并不愁钱不够用,在1913年慕尼黑税务机关纳税,希特勒上交一年税务1200克朗,远超银行职员的800克朗,进入政坛之后,大头来自薪水,外界馈赠以及自己写出了《我的奋斗》一书,这书的当时大卖,销量甚好,稿酬得了不少,1933年开始企业捐赠100万马克,并强行要求政府购买,1944年稿酬有500多万马克。



德意志又以其肖像作为邮票,给予5000万马克作为肖像使用权。希特勒并收藏了大量艺术品,但在其死后不知所踪,没人估算到底有多少钱,但其银行有存款11亿马克,相当于46亿美元,但花钱十分吝啬,对情妇和亲戚也是一样,并千方百计逃税,收入100万马克应缴税20万但其找理由没有上交。

至于最后剩下的其它财产,在座的各位看官有知晓一些的吗?可以来评论区留言哦!


智化冰川


希特勒抛开战争不说,他本身的自律性比较强,没有不良嗜好,也不太财,不像当时其它欧洲元首一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他本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德国,当然身边的财产在死亡后也一并充公了。

希特勒1933年当上德国总理后,一心扑在权利事业上,对自己的财富毫不关心。1928年希特勒租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上萨尔茨山别墅,并完成了《我的奋斗》续篇,因景色优美希特勒就一直租着,1934年希特勒购买了此处房产,开始扩建,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鹰巢”,希特勒死后此地被巴伐利亚州政府充公,现在是旅游景点。

1929年希特勒在慕尼黑摄政王广场16号租了一幢豪宅,于1935年进行装修,并于1938年取得房产权,1939年建好,前后耗费5吨钢材,堪称坚固的地堡,德国战败后此地也被巴伐利亚州政府充公。

图为希特勒私人城堡,鹰巢。内有120米隧道电梯。

1945年希特勒去世后,苏军和美军共同查收了希特勒的财物,苏军运走了现金和贵重首饰,而美军返还了能找到失主的名人字画,没有失主的就交给了德国政府充公。

最重要的是希特勒写过《我的奋斗》一书,1932年以前希特勒还曾提取过版费,但1933年以后再没取过,出版商一直帮希特勒存着,到1944年《我的奋斗》一书销售几百万册,版费已经高达500多万马克,换算成现在超过30亿人民币。

1948年纽伦堡审判,宣布没收一切希特勒财产,全归当地政府所有,于是《我的奋斗》版权收归巴伐利亚州政府,版税自然也充公了。虽然德国的法律规定版费归作者和亲属所有,70年有效,意味着希特勒的版权可以到2015年,希特勒的外甥列奥·劳巴尔曾为了继承这笔版费和巴伐利亚州政府打官司,最后不了了之。


图文绘历史


希特勒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有理想,有追求。如果是太平的时候,希特勒多半是个偏激爱国的小人物。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为自己的祖国战斗道理。实际上,一战的时候希特勒也是一个普通士兵,并在战场上立下了功劳。

有句话是这么形容德国的“普鲁士是一个军队拥有国家”。

在那个时局下,他抓住了时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德国的元首。同时,他很好了操纵了德国老百姓,发动了二战。这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特别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使得他永远的成为了历史罪人。

至于说希特勒的个人财产,他其实并不爱财。因为财富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他大部分的精力都在用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虽然这些政治抱负大部分的内容是错的,并且会给很多无辜的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和传统的官员是不大一样的,他几乎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好像是在自杀之前才和自己的情人结婚的。所以个人财产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作为纳粹头领,希特勒敛取了大量财富。而表面上,他却“哭穷”,说自己身无分文,甚至连银行帐户都没有!真的是这样吗?



据外媒报道,希特勒生前曾在几家瑞士银行私藏了大量财产,总数高达11亿马克,就相当于今天的约36亿英镑。那这些钱是怎么来的?



希特勒其实是个极度爱财的人,他曾要求德国政府购买他的自传《我的奋斗》,从而大赚了一笔。


另外,他还对印有他的头像的邮票收取肖像版权税。因此,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希特勒攫取了大量财富,却秘而不宣。那么,最后纳粹覆灭后,希特勒的巨额资产又到哪里去了呢?



二战进入尾声,苏联军队步步逼近德国纳粹总部。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与随行人员躲进了总理府下面的地堡中,并在那里留下了他的遗嘱(口述):

我所有的一切,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属于纳粹党。如果纳粹党已经不复存在,那这些东西就属于德国;如果国家被毁灭了,那就不用我做任何决定了。

因此,可以知道,希特勒剩下的私人资产,包括私宅、别墅等(未被炸毁的),在1945年被占领的德国军队充公,后来又归还给了德国政府巴伐利亚州。


大千极微


二战期间,希特勒表面以一个简朴形象示人,没事还喜欢“哭穷”,实则他生前私藏巨额财产。众所众知,在纳粹德国宣布投降前,希特勒和爱娃在地下室自杀身亡,那么他的巨额财产都到了哪儿去了?

希特勒幼年贫穷,屌丝完成逆袭。在希特勒在年轻的时候,家庭清贫,他自己后来更是一直过着卖画为生的贫困生活,完全就是一个穷屌丝。后来,他积极参与政治,表现出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参与政党,迅速完成逆袭,成为德国的国家元首,就此他带领纳粹德国开启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希特勒做了纳粹德国的国家元首后,生财有道,视财如命。希特勒一方面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简朴的人民公仆,另一方面却费劲心思去敛财。他的财产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从自传体《我的奋斗》中收取版权费,当时《我的奋斗》成为当时德国新婚夫妇结婚必备品,希特勒仅从这本书的版税上就赚取了大约780万马克,当时的1马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至8美元。二是希特勒还以保护肖像权为名,对印有他头像的邮票收费。三是希特勒还从个体商人和公司那里收取大量的捐赠。同时,希特勒还收藏了大量的珍贵艺术品。

希特勒死得突然,他的巨额财产都到了哪儿去了?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绝望中,在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在希特勒死后,他的巨额财产和收藏的大量艺术品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历史学者查找了与希特勒相关的银行存单和纳税记录,发现他在几家瑞士银行私藏了高达11亿马克的财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6亿英镑。

希特勒一生没有子女,并且和自己的亲属的关系冷淡。在他死后,他在瑞士银行的巨额存款成了永远无人认领的“死账户”,便宜了瑞士的银行家们。当然,也有人说当年希特勒并没有死,他用自己的巨额财产换了一条命,后来逃到了阿根廷,继续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真假难辨。各位,你们怎么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