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區塊鏈項目毀掉 「社羣」!

正在被區塊鏈項目毀掉 “社群”!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佈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從發佈到落地已超過9週年,市值從0增長到1000多億美元。在它快速成長的背後,比特幣社區自然而然的擔負起了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任,它的運營完全依靠一群有共識的人支撐起來,這就是目前區塊鏈世界最成熟的作品。

在社區的運營下,比特幣市值一路飆升,StandpointResearch創始人兼分析師羅尼•莫斯(RonnieMoas)曾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在2018年將達到5000美元,10年後將達到5萬美元。

未來比特幣社群會更加壯大,比特幣市值也將突破歷史最高點,達到8萬億美元。面對如此高額的市值,你可能會想問,那得需要多少韭菜(社群)?

1

什麼是社群

一般社會學家與地理學家所指的社群(community),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在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係。

它可以指實際的地理區域或是在某區域內發生的社會關係,或指存在於較抽象的、思想上的關係,除此之外。Worsley(1987)曾提出社群的廣泛涵義:

可被解釋為地區性的社區;用來表示一個有相互關係的網絡;社群可以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包含社群精神(community spirit)或社群情感(community feeling) 。

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150定律”,即著名的“鄧巴數字”: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固定的,最多148人,但現在一個微信社群人數或者QQ社群早已超過148人,並非社群管理多麼高明,而是社群內都有統一共識的形成。

正在被區塊鏈項目毀掉 “社群”!

若沒有共識,分歧就會產生,也不利於人員的維護。7月11日,BM在EOSRam電報群發了最後一條消息:“再見。忍你們很久了,這個聊天群裡有太多欺騙、謊言、還有誤解”後就退出了該電報群。但實質上這是BM與群成員無法達成共識的結果。

李笑來都說:“有共識的項目,才有巨大投機的機會。”

所以,社群本質上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做進一步的連接:連接人與信息;連接人與人。通過建立群員之間的信任關係搜索成本和交換成本,這是建立共識的過程。

2

社群為什麼出現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已經基本滿足了人類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而社交需求是人類融入群體(同學、親人、同事、朋友等)、獲得歸屬感的下一個層次必然需求。

社群在這個時間段出現,正好滿足了不同群體對社交需求的訴求,使得人類能夠通過社群的組建,尋找到志同道合的群體並與之產生關係。

而區塊鏈社群與目前以“結果”為導向的社群不同,它有著“返璞歸真”的特點,主要依靠主動建立、自發幻想“共識”發展,一定程度上,區塊鏈社群是比較趨近與人類最早期的部落社群。

正在被區塊鏈項目毀掉 “社群”!

社群的發展,不僅需要擁有“共識”,他還是一個信息獲取的路徑,“我們的信息過濾器精準度會越來越高,而社群是基於興趣愛好和共同利益所產生,便成為了一個半定製型的信息過濾器,我們從社群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將非常高。”比如一位金融學在在社群內發佈的宏觀股評,往往就是大的方向,在社群內收聽的群友這大大節省信息的過濾成本。

既然社群優越性眾多,那麼區塊鏈社群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3

區塊鏈社群什麼樣

其實說到區塊鏈,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這些特點,除此之外,它的發展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基礎:社區成員的共識。也正式基於這個特性,和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大數據這些技術相比,這一波區塊鏈熱的傳播路徑也是非常特殊的,它從一個小圈子的狂歡逐漸走向大眾,很大程度上是從“微信群”開始的。

一個純粹網絡化的公司,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分佈式、去中心化、協作以及可適應性。一個純粹的區塊鏈社群也應該是,去中心化,外加協作運營,適應區塊鏈發展的。

BTC社群就是很好的範例。比特幣官網表示是受社群支持的:

關於BTC,我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BTC沒有公司,沒有ICO,運營依靠論壇、社交網站等社群來完成。

“區塊”挖礦需要個人“貢獻”算法來實現。代碼開源,每個人都可以提交新的代碼。交易雙方可以以任何方式和任何價格自願買賣,歷史上最著名的“一萬個比特幣買披薩”,就是通過比特幣社區論壇Bitcoin Talk完成的。

以上一切,“無組織無紀律”,全靠社群在“共識”下自覺完成,與此同時,創始團隊基本上已經被“邊緣化”,甚至中本聰是誰,也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比特幣的社群現狀:

正在被區塊鏈項目毀掉 “社群”!

就目前來看,比特幣所有社群至今仍然非常活躍,代碼持續更新,社交網站的關注訂閱量和點贊數量每週都會增加,這是一個成功的區塊鏈社群模式,它全靠社群的“共識”自發推動。然而,但是並非所有的社群都是成功的,它還有另一面。

4

區塊鏈社群另一面有多可怕?

無論是A股還是幣圈,真正算的上入門的一定要割過一次韭菜。被莊家割,被項目方割,甚至是被交易所割,或者是三方開著聯合收割機一起來割,但無論怎麼割,這個收割的過程都要群來配合,社群就是導火索。

火爆的區塊鏈,除了成就一批又一批的發幣機構以外,更是聚起一個又一個區塊鏈社群,吸引了大批“要錢不要命”的區塊鏈投資者,紛紛加入熱聊。在這些既有行業“大佬”帶路,又有新手散戶跟風的群裡,他們徹夜“無眠”聊的到底是什麼?

國內一些早期區塊鏈社區,創始人為早期老韭菜,號稱群內半數人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更是有蔡文勝、蟲哥等大佬幫忙組建,對外號稱“國內第一個區塊鏈社群”,據說群裡還有大牌娛樂明星,並以此為噱頭大肆宣傳。

原以為是一個暢談區塊鏈的社群,但卻幹了發幣的“生意”,發行500枚山寨幣,上線首日,AISI就被炒至1000萬美金一枚。如果按AISI每枚1000萬美元算,該社群總身價50億美金。

但好景不長,風光過後便是是難尋蹤跡,山寨幣就是山寨幣,彷佛一夜間徹底銷聲匿跡。

無獨有偶,更多的案例驗證了現在區塊鏈社群發展的弊端,社群被作為了一種工具,一夜之間數百個微信群如雨後春筍迅速成立,每個群都喊著統一的口號,穿一樣的馬甲,建立一樣的信仰與“共識”,組織化傾向明顯......這是一片火熱的區塊鏈戰場,同時也可能是最廣闊的屠宰場。

正在被區塊鏈項目毀掉 “社群”!

“三點鐘社區的發起人”。玉紅曾在公開演講中說:

“企業未來的運轉機制會基於共識化的社群,所以我現在講,社群治理未來十年可能很大的程度上會取代掉公司。

我投了一個公鏈項目。項目方急著上線,我說兄弟們不要急,我給他們一個建議。

第一步人肉全球2100個投資人,先跟他們談,每一個人談,2100個人談完決定怎麼搞。你在人肉的過程中你就在不斷的迭代你的想法,我覺得很重要,別人對你的項目的看法也會幫助你去打磨你的產品。在溝通的過程中,你的產品你對社區的理解都會變得不一樣。”

現在,玉紅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眼中的所謂社群“共識”只不過是要把一心想賺快錢的韭菜們都忽悠進來,然後圈一波錢走人罷了。

所以,目前區塊鏈社群的發展具有“經濟體”的特點,區塊鏈的“分佈式”經濟讓社群中每一個人都成為經濟共同體,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項目都必須要有自己的社群。但同時愈加強調“共識”的背後,更應回到區塊鏈的初衷,為技術的發展而“共識”,為美好的未來而“共識”,誠如木心《素履之往》中所說: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