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開車到天津寄快遞迴北京,這個寄件人有「貓膩」……

從北京開車到天津寄快遞迴北京,這個寄件人有“貓膩”……

7月5日,公安河北分局鐵東路派出所接到轄區內一家快遞公司報案,稱公司可能遭遇詐騙。快遞公司負責人稱,早在今年5月份,他們就接到一筆數額較大的寄遞物品損壞保價賠償,寄件人寄了一套高端自行車的車架到北京,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車架有較為嚴重的損壞,由於當時寄件人對寄遞物品進行了保價,快遞公司很快就對寄件人的2萬5千元的損失進行了賠償。可誰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再次發生了賠償事件,雖然寄件人的電話號碼和收件人的電話號碼,均與第一次賠償的單據所記載的不同,但是寄遞物品和保價金額幾乎是一樣的。由於察覺到異常,快遞公司沒有馬上作出賠償,而且選擇報警求助。

寄件人從北京開車來津再寄回北京

辦案民警梳理了案件線索,據快遞公司員工回憶,第一次賠償事件的寄件人是開著車到他們快遞點寄快遞的,第二次是快遞人員上門取件,寄件人在小區門口等待。民警分別調取了這兩次收取快遞地段的視頻監控,發現這兩次的寄件人均為同一人。在第一次寄件時,寄件人開車達到郵寄點,他所開車輛的車牌照號並不屬於天津。民警調查發現,寄件人是在寄件當天開車由北京到天津的快遞點將車架寄出去的,有趣的是,快件的寄往地是北京。第二次寄件,寄件人依然如法炮製,不過他沒有直接到寄遞點,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個小區。

寄件人如此大費周章的從北京帶著車架到天津,再從天津寄回北京,且半個月內兩次索賠,民警初步判斷這是一起詐騙案件。7月6日,快遞公司負責人聯繫民警,寄件人再次致電快遞公司要求賠償,並且要在當天下午到天津公司來面談賠償事宜。民警抓住這次絕妙的機會,將再次開車到天津的寄件人李某成功抓獲。

面對警方出示的證據,李某開始一直在狡辯,強調自己的東西的確發生了損壞,索賠是符合程序的。他之所以到天津來寄快遞,是因為從外地寄出能給朋友一個驚喜。但當民警詢問為什麼相隔半個月又以不同的電話號碼再次寄出相似的物品時,李某無法自圓其說,只得交代了他設計“坑快遞”索賠的經過。

精英銷售的“生財之道”徹底破滅

李某是河北省人,大專畢業後在北京一家銷售高端自行車的店鋪做銷售。在做銷售期間,李某不但惡補了關於高端自行車的相關知識,還在網上認識了不少熱愛自行車運動的網友。因為對這一領域越來越熟悉,李某開始在工作中“截流”公司的客戶。他在聊天過程中,告訴客戶如果走網購流程,價格可以便宜。不少客戶接受了他的建議,從微信或者支付寶轉賬給他,然後等著他走物流寄給自己。但是客戶並不知道,他們收到的並非是店鋪內看到的商品,而是李某從網購平臺低價購入的相同型號,李某從中賺取差價。

而讓李某盯上快遞公司的是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寄件經歷。那是另外一家快遞公司,當時李某從北京寄一套自行車零件到外地,但零件在寄件過程中被損壞了,他的客戶第一時間通知了他。由於李某寄的東西都很貴,因此他一直都有為寄遞物品做保價的習慣,在申請了索賠後,快遞公司審核了相關的資料,一個月內就將賠償款5000元打入了李某的賬戶。

這次順利的索賠讓李某找到了“生財之道”。很快,他精心策劃了一次“坑快遞之旅”。李某先是在網上以超低價格訂購了一款門店價格25000元的車架,跟朋友要了地址,然後開車拉著車架直奔天津。原本,他想在北京寄出,但是考慮到“劇情”的完整性,他覺得異地寄件“損壞”的可能性更高。李某在寄件之前,故意在一個十分隱蔽的位置磕了一個小坑,在寄件時又故意催促快遞員,一副有事不能多耽誤的樣子,就這樣,在李某的完美演技下,快遞順利寄出。隨後李某開車回到了北京,並囑咐他朋友一定要在家等快遞。

快遞收到之後,朋友並沒有第一時間打開,而是等李某到了之後才一起開封。李某發現,快遞包裹的一個角有壓痕,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於是他拆開快遞,在壓痕相對應的車架處,用扳手砸了兩下,這才給快遞公司打電話要求賠償。不出李某所料,這次賠償相當順利。李某索賠成功之後,立刻又在網上訂了一款原價近30000元的車架,到貨之後馬上拉著車架到了天津,準備故技重施。雖然寄件成功了,但是這一次索賠卻沒那麼順利。但李某堅信自己能得到賠償,於是一次又一次的與快遞公司聯繫,還親自到天津來面議,可他沒有料到,他的犯罪事實早被警方洞悉。

經李某的供述,李某的朋友孫某也被警方抓獲。孫某在整個過程中並未獲利,還曾勸過李某,鑑於此,孫某被取保候審,李某被依法刑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