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开车到天津寄快递回北京,这个寄件人有“猫腻”……

从北京开车到天津寄快递回北京,这个寄件人有“猫腻”……

7月5日,公安河北分局铁东路派出所接到辖区内一家快递公司报案,称公司可能遭遇诈骗。快递公司负责人称,早在今年5月份,他们就接到一笔数额较大的寄递物品损坏保价赔偿,寄件人寄了一套高端自行车的车架到北京,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车架有较为严重的损坏,由于当时寄件人对寄递物品进行了保价,快递公司很快就对寄件人的2万5千元的损失进行了赔偿。可谁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再次发生了赔偿事件,虽然寄件人的电话号码和收件人的电话号码,均与第一次赔偿的单据所记载的不同,但是寄递物品和保价金额几乎是一样的。由于察觉到异常,快递公司没有马上作出赔偿,而且选择报警求助。

寄件人从北京开车来津再寄回北京

办案民警梳理了案件线索,据快递公司员工回忆,第一次赔偿事件的寄件人是开着车到他们快递点寄快递的,第二次是快递人员上门取件,寄件人在小区门口等待。民警分别调取了这两次收取快递地段的视频监控,发现这两次的寄件人均为同一人。在第一次寄件时,寄件人开车达到邮寄点,他所开车辆的车牌照号并不属于天津。民警调查发现,寄件人是在寄件当天开车由北京到天津的快递点将车架寄出去的,有趣的是,快件的寄往地是北京。第二次寄件,寄件人依然如法炮制,不过他没有直接到寄递点,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小区。

寄件人如此大费周章的从北京带着车架到天津,再从天津寄回北京,且半个月内两次索赔,民警初步判断这是一起诈骗案件。7月6日,快递公司负责人联系民警,寄件人再次致电快递公司要求赔偿,并且要在当天下午到天津公司来面谈赔偿事宜。民警抓住这次绝妙的机会,将再次开车到天津的寄件人李某成功抓获。

面对警方出示的证据,李某开始一直在狡辩,强调自己的东西的确发生了损坏,索赔是符合程序的。他之所以到天津来寄快递,是因为从外地寄出能给朋友一个惊喜。但当民警询问为什么相隔半个月又以不同的电话号码再次寄出相似的物品时,李某无法自圆其说,只得交代了他设计“坑快递”索赔的经过。

精英销售的“生财之道”彻底破灭

李某是河北省人,大专毕业后在北京一家销售高端自行车的店铺做销售。在做销售期间,李某不但恶补了关于高端自行车的相关知识,还在网上认识了不少热爱自行车运动的网友。因为对这一领域越来越熟悉,李某开始在工作中“截流”公司的客户。他在聊天过程中,告诉客户如果走网购流程,价格可以便宜。不少客户接受了他的建议,从微信或者支付宝转账给他,然后等着他走物流寄给自己。但是客户并不知道,他们收到的并非是店铺内看到的商品,而是李某从网购平台低价购入的相同型号,李某从中赚取差价。

而让李某盯上快递公司的是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寄件经历。那是另外一家快递公司,当时李某从北京寄一套自行车零件到外地,但零件在寄件过程中被损坏了,他的客户第一时间通知了他。由于李某寄的东西都很贵,因此他一直都有为寄递物品做保价的习惯,在申请了索赔后,快递公司审核了相关的资料,一个月内就将赔偿款5000元打入了李某的账户。

这次顺利的索赔让李某找到了“生财之道”。很快,他精心策划了一次“坑快递之旅”。李某先是在网上以超低价格订购了一款门店价格25000元的车架,跟朋友要了地址,然后开车拉着车架直奔天津。原本,他想在北京寄出,但是考虑到“剧情”的完整性,他觉得异地寄件“损坏”的可能性更高。李某在寄件之前,故意在一个十分隐蔽的位置磕了一个小坑,在寄件时又故意催促快递员,一副有事不能多耽误的样子,就这样,在李某的完美演技下,快递顺利寄出。随后李某开车回到了北京,并嘱咐他朋友一定要在家等快递。

快递收到之后,朋友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等李某到了之后才一起开封。李某发现,快递包裹的一个角有压痕,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于是他拆开快递,在压痕相对应的车架处,用扳手砸了两下,这才给快递公司打电话要求赔偿。不出李某所料,这次赔偿相当顺利。李某索赔成功之后,立刻又在网上订了一款原价近30000元的车架,到货之后马上拉着车架到了天津,准备故技重施。虽然寄件成功了,但是这一次索赔却没那么顺利。但李某坚信自己能得到赔偿,于是一次又一次的与快递公司联系,还亲自到天津来面议,可他没有料到,他的犯罪事实早被警方洞悉。

经李某的供述,李某的朋友孙某也被警方抓获。孙某在整个过程中并未获利,还曾劝过李某,鉴于此,孙某被取保候审,李某被依法刑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