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中国姓名风格浅说

近百年中国姓名风格浅说​近百年中国发生了亘古以来所未有之大变革,从政体到民生,从科技发展到生产力之提高,与既往之老大中国不可同日而语。而我们的姓名于此百年间亦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迹。


笔者谨就近百年~~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的姓名风格做个大概介绍,最后追述民国时期之姓名。

民国名字之风格克绍中国之传统命名法,亦时有创新,笔者有《古代女子命名简说 民国篇》细述其取名风格,在此不做详论。
一 政治口号性名字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由于时代特点,政治对个人之作用前所未有之巨大,人民之思想主流以“紧跟政治,紧跟形势”为主,此时新中国甫创,百姓了解,参与政治之热情高涨,故于1949--1983这个阶段,命名特点有:
1949--1950-这个时段,新中国初创,胜利之激情澎湃,因是命名以 解放,南下,天明,建国者为多。特别是建国和解放,据保守估计以建国二字为名者超过96万人。

1950-1953年~土地改革运动(1952)三反五反运动(1952)抗美援朝(1950)
以这三次历史事件,运动为主,受此影响的姓名有~~卫国,援朝,抗美,停战,土改,等等,比如援朝,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血色浪漫》就有一位名叫“黎援朝”的,笔者所认识的,以及社会上有影响的名援朝者,更是很多。

1954-1957 -这几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的黄金时代了。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几次大事件,对名字影响在,这个期间以,“建设”“和平”“互助”者为多。不用笔者举例了,一拉一大片。

1957-1959~大跃进,人民公社时代。
1957年,大跃进万岁。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

在大跃进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一些时代英雄人物,比如“铁人”王进喜。
于是时代性的名字有~“跃进”“红旗”“胜天”“铁汉”之类。记得有部小说的名字就是“我叫刘跃进”。


1960-1963年,“反帝反修”运动,因此取名特点有“反修”“反帝”“向党”等等

1963-1965年,“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的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
因此这个期间,取名风格大多为“学雷”“学峰”“永进”或者单名为“峰”比如《芳华》里男主人公“刘峰”笔者怀疑就是受此政治运动影响而改的名字。
1966-1976-文革时代,名字里以“文革”“永红”“卫红”“永红”之类特别多。。。

1977-1985这个时代,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则以“振兴”“文明”之类名字为多。

。。。。 。。。。

二 姓名多元化与“滥大街”名字并存的时代



虽然说中国2000年后逐渐进入多元化时代,但是国人的跟风观念依旧严重。

笔者思考这种现象时,认为这是由于国人长久处于一种主流价值观影响之中,以至于在提倡思想自由的多元化时代显得无所适从了。
这种无所适从体现在各种方面,比如拜金主义,比如权力崇拜,比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都是其体现。
而在姓名的择取方面,则是大量的重名,或者某些字的滥用出现!
下面我们看一些图片

这是2010年之后,

男宝宝第二个字出现频率前五名的图表

分别是
睿 浩 博 瑞 昊
男宝宝第三个字出现频率前五名的图表
分别是
子 梓 浩 宇 俊
笔者非常赞同这项调查,因为职业原因,经常接触不同年龄段的人名。很多2010后的男孩名字中出现这些字,当然还有这类字的变格,(同音字)十分常见。


甚至,有些宝宝家长点名要用这些字中的某几个。
比如 “梓”“宇”“睿”
当这些字与国内某些大姓结合起来,(比如张 王 李 赵 刘 胡 朱)等等,其结果无非是增加了重名率。
以至于不少小学,幼儿园重名率集中在某些名字范围内!

我们再看2010年之后,
女宝宝第二个字出现频率前五名的图表

第二个字按出现频率高低排次序为

悦 妍 涵 玥 蕊
笔者认为应该还有 xin发音的字,比如欣 心 歆
而涵还有其同音字 如 含 菡 晗
我甚至遇到过冬天出生名字 带个寒字的 ,笔者心里说,不觉得冷吗?按照八字理论,“寒”字这种字不适合女孩用,更不适合冬天水旺之季使用,这是后话,现在不细说。
第三个字按出现频率高低排次序为
雨 梓 欣 子 思
大家有没有看到 zi 发音的就占两个字,因此这种组合中,出现
梓涵 子涵 这种概率是很高的,实际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前两年,满大街都是王子涵 王梓涵 王紫菡


如果你不幸用了这个名字,你会觉得满世界的人都在深情的“呼唤”你么?


下面图片通过统计学概率,得出了男宝宝双名名字前六名

天啊,这不就是我隔壁邻居家小朋友的名字吗?

各位家长你看看是否中标了呢?

还有女孩的,不出意外,梓涵一定有的

综上所述,凡是出现梓涵 欣怡 诗涵 带浩 轩 什么宇 之类的,就算是进入“状元谱”了

恭喜恭喜啊。
此时笔者的心思,忽然凝重起来,因为有一种责任感使然,让我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这样一个文化融合的大时代,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如此便捷的信息时代。
我们新人类的姓名仍然被禁锢在一个“状元榜”的圈子里,是否是时代的悲哀?文化的悲哀?思想的悲哀?

三 民国时代的名字


遥想70年前的民国时代,那时候旧文化与新思潮碰撞交汇融合,那时候“子曰诗云”与“德先生赛先生”并存,那时候国力贫瘠,甚至战火纷飞。然而我们的姓名之正朔犹存,弦歌不辍。

秋瑾 陶斯咏 吕碧城 冰心 庐隐 张幼仪
陆小曼 林徽因 苏雪林 石评梅 丁 杨绛
林黛 上官云珠 阮玲玉 黄柳霜章含之
沈佩蘅 沈秋水 沈祖棻 赵萝蕤 章亚若
赵一曼 潘素 许心箴 柏曼卿 何香凝
林海音 韩素音 施寄青 邱妙津 谢君白
关南施 严倬云 严停云 章诒和 董竹君
朱梅馥 黄碧云 林巧稚 江畹徽 叶嘉莹
张怡微 苏枕书 胡晴舫 凌拂 沈双 何景窗
李玫瑾 戴君竹 张织云方君璧 时宜 胡采蘋
何春蕤 何式凝 白绮君 游思行

夏之时 辜鸿铭 钱玄同 钱穆 钱稻孙
刘半农 台静农 吴虞 胡适 沈尹默 傅斯年
梁漱溟 朱自清 汪精卫 龚心湛 瞿秋白


陈潭秋 阮啸仙 张恨水 林语堂 卞之琳
叶渭渠 徐悲鸿 傅抱石 蒋吟秋 程千帆
戴笠 徐志摩 梁思成 郁达夫 邵洵美 戴望舒
胡兰成 梅兰芳 程砚秋 苏步青 苏曼殊
李叔同 黄药眠 钱锺书 郭沫若 叶浅予
陈半丁 马一浮 李默庵 侯镜如 吴镜汀
戴安澜 陈梦家 闻一多 臧克家 常书鸿
刘海粟 吴湖帆 李可染 林风眠 吕思勉
胡寄窗 金克木 李苦禅 梁宗岱 饶宗颐
季羡林徐梵澄 柳重言 杜自持 查良铮
刘师培 朱屺瞻 柳亚子 童书业 陈从周
陆侃如 林寒碧 冒鹤亭 秦鹤鸣 陶行知
秦萼生 杜月笙 陈无我 谢无量 南怀瑾
郭鉴予 周予同 江弱水 俞陛云 黄裳
朱光潜卞孝萱 柳诒徵 顾随 许悔之
吴藕汀 庄一拂 沈茹松 薛忆沩 陆谷孙
严北溟 杨柳桥 白谦慎 古苍梧 丁乃非
范烟桥 顾而已 成仿吾 罗寄梅 申赋渔
孙伏园 钱君匋 费新我 陈希我 龚未生
李莼客 穆时英 张春帆 江文也 程抱一

唐不遇 王道还杨泮池 何乏笔 黄自
陶冷月 盖叫天 张君秋 徐知免 林斤澜
丰子恺 楚图南 黄雨时 潘光旦 董问樵
顾蕴璞 刘湛秋 程一身 萧开愚 关梦南
沈揆一 陶忘机 戚安道 丁荷生 钱思渡 温可铮

多么美好的姓名,似乎一首首诗篇,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其所体现的是虽遭欧风美雨甚至国殇而不能断绝的文化使命。

其延续的 是文化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
因此我想这个大时代,和平,富足,自由,我们应摒弃~“口号化”“政治化”之名字,树立文化自信,从古代诗文典籍中探寻,从世界文明宝库中汲取,重塑汉唐雅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