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籌楊胤:難以抉擇時,就選更難的那條路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楊胤自認比以前胖了一點,但肯定不是因為不良習慣。

胖了就少吃幾口,這是楊胤過去保持身材的方法。 一個有自控力的職業女性,少吃點根本不算什麼。但現在不是這樣,楊胤覺得這是年齡給身體帶來的變化。

很多事都有不能靠意志力或自控力控制的時候,,尤其是身體。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創始人兼CEO 楊胤)

這不難理解。輕鬆籌上,絕大部分眾籌發起者都是因為自己或家人身患嚴重的疾病。這是提起輕鬆籌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大病籌款平臺的重要原因。

在健康保障系統不夠完善的現階段,疾病的毀滅性力量,太容易被感同身受,而當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以朋友、朋友的家人、同事、鄰居等的身份通過輕鬆籌出現在微信朋友圈時,更容易獲得捐助者的信任和同情,並提供實際的幫助。

聚沙成塔。2014年成立的輕鬆籌,如今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5.5億,為超過160萬個家庭籌集了超過200億元的善款。

雖然幹著救苦救難的活兒,需要幫助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楊胤和她的團隊對健康保障這件事有樂觀的估計,他們相信通過努力,事情總會變得越來越好。

就像創業這幾年走過的溝溝坎坎,她也沒太放在心上,“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從來不難過。”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

楊胤成為輕鬆籌創始人,跟她在IDG的前下屬、也是輕鬆籌聯合的創始人於亮有直接的關係。

“眾籌”是當年最火的創業風口之一。中國報告大廳的數據顯示,2014 年成立的眾籌平臺共有84家,平均每個月有七家新平臺誕生。離開IDG之後的於亮帶著他的技術團隊接了很多眾籌網站的外包開發,發現這些產品常常受限於信任關係的建立。這個小小的技術團隊,想到了一種基於微信和移動端的眾籌模式互助籌,這是輕鬆籌的前身。這個模式設想通過微信的熟人社交解決信任的問題,以朋友圈的社交屬性解決傳播渠道的問題,以微信支付 解決付款問題。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聯合創始人兼COO 於亮)

於亮找到當時已經是IDG副總裁的楊胤,希望老上司能夠“先支持一點錢,把這個產品做出來。”

楊胤看好這種模式。很痛快地成為了輕鬆籌的天使投資人,並在產品開發出來後將其引見給了IDG的老闆熊曉鴿,幫助輕鬆籌獲得了IDG投資。2014年10月,楊胤離開工作了近18年的IDG,加入輕鬆籌,負責戰略和管理。

關於這次職業選擇,楊胤曾對媒體袒露心跡,“想著40歲了,我要改變一下自己。”

楊胤在看重輕鬆籌團隊的技術與產品的同時,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個團隊缺乏專業的市場推廣及宣傳管理人員。這一點,輕鬆籌的另外幾個早期團隊成員同樣意識到了。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聯合創始人 區塊鏈實驗室VP 李汐)

聯合創始人李汐熱切地歡迎楊胤的加入,“她能夠帶領我們,把她手裡的一些資源都利用起來,讓公司變得更好。”

李汐認識楊胤要早於輕鬆籌的出現,他們結緣於和揚州市政府做的一個項目。後來到北京做輕鬆籌,沒想到跟楊胤成了同事。他用“制衡”形容楊胤加入輕鬆籌後的變化。

今天,朋友圈出現輕鬆籌的眾籌項目,大家都覺得習以為常了。只有楊胤和她的團隊知道,這種“習以為常”的狀態,輕鬆籌這幾年是通過怎樣的努力實現的。

輕鬆籌的模式不像其它創業項目,可以找到國外成功的模板,這一套完全原創的系統。和其他創業項目一樣,輕鬆籌在成立之初受到過種種質疑甚至詆譭,有時甚至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楊胤接受這種質疑。這種質疑的背後,是因為相信公益眾籌的社會價值。

她是怎麼頂住這些壓力的?

楊胤跟著熊曉鴿工作很多年,他對楊胤最大的啟迪是,“無論遇到天大的事情,他都覺得,那都不是事。”

打開社會公益的大門

今天,輕鬆籌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病救助。但最開始輕鬆籌在項目選擇上並沒有傾向性,只是單純想要切入眾籌市場,等到2014年9月一個“拯救程序員”的大病救助項目被廣泛傳播之後,這類救助項目日漸多了起來,帶給平臺爆發式的用戶增長,楊胤調整了公司的方向,將眾籌業務更多聚焦到大病救助。

由於輕鬆籌主打的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發起項目,作為平臺方,審核項目真實性的責任和壓力與日俱增,這一點在大病眾籌項目上尤其顯著。從人工審核到招募志願者,楊胤知道,輕鬆籌能做的就是儘量去通過技術降低成本,優化效率。2017年,輕鬆籌推出了基於人工智能的“智愛”審核系統,以人機協作的方式加快審核速度,使得項目審核的成本由此前的平均200元,降低到現在的60元。

看上去這一切都水到渠成,但至少在2016年,輕鬆籌還想過放棄大病救助業務。 這一年的3月,全國兩會,中國首部《慈善法》通過了,但是“大病眾籌”這種新興的模式到底合法不合法,還沒有一個定論,輕鬆籌內部有聲音支持做農產品的眾籌,降低平臺的政策風險和輿論壓力。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創始人兼CEO 楊胤)

2016年的一天,公司的人都等著楊胤的決策,而楊胤在讀輕鬆籌的數據和用戶留言時注意到,大部分留言,都跟大病救助項目有關。

“有一天,我就想明白了這件事兒,如果我們不去把這條路走通,可能很多人通過互聯網得到幫助的這樣一條路就被關上了。所以,我們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情, 既然是對的事情,就應該堅持。”

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楊胤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了決定,“哪條路不好選的時候,我們就選難的路,因為難的路上人少。”

此後,他們多次與相關主管部門及法律界專家一起研究、討論。最終大家得出的定論是:個人為自己或者是直系親屬在網絡上發起的救助是合法的,但是,為他人或者是為其它某些特定群體籌款,必須通過具有合法資質的公募組織,這個界限劃分得很清楚。

2016年8月31日民政部公佈了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輕鬆籌與騰訊公益、淘寶公益、京東公益等12 家平臺同時入選,是唯一一個入選的眾籌平臺。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生效實施。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首席戰略官CSO 王政)

輕鬆籌的首席戰略官王政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楊胤邀請加入輕鬆籌,他曾在民政部工作過,有長達十幾年的公益項目運營經驗。主動與制定慈善法的法律專家和民政部溝通,向官方解釋輕鬆籌的模式和管理方式,聽取意見,調整產品,經驗豐富的王政主導了輕鬆籌的政府事務和相關戰略。

認同輕鬆籌的公益模式是一方面,對楊胤的認可是王政加入輕鬆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她的正能量、氣場和號召力,才使得這麼多人能夠跟隨她做這麼陽光的事情。”

全民大健康平臺

以大病救助項目為主體,是輕鬆籌的第一次正式轉型。 但大病救助歸根還是事後補救,一些社交圈不廣的求助人,很多時候難以達到預期的眾籌效果。輕鬆籌決心把“事後救助”延伸到“事前保障”,2016年4月,輕鬆籌上線了輕鬆互助業務。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大病醫療事業部VP 楊廣濤)

一兩年前,很多賣保險的人,會在輕鬆籌平臺捐一塊錢然後寫,“與其事後輕鬆籌,不如事先買保險。”

輕鬆籌的同事跟楊胤商量把這種言論屏蔽。楊胤不同意,“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說的對呀。其實如果我們的社會大家都有保障的話,那就應該事後輕鬆籌的人少,事後沒有人輕鬆籌了,沒有人因為看病沒有錢因為這些在事後籌款了,那才是我們的成功。

以上是輕鬆籌開始做互助和保險項目的引子。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健康保障事業部VP 戴文哲)

通過更深層次地思考並結合實踐,楊胤帶領團隊在業內率先推出了四重健康保障體系。這個由大病救助、輕鬆互助、輕鬆公益、 輕鬆e 保組成的健康保障體系,分別對應重大疾病應急救助、事前健康互助、公益組織對接和定製化商業保險保障,構成了一整套涵蓋事前、事後的完整健康保障體系,輕鬆籌也由大病籌款平臺升級為全民健康保障平臺。團隊“讓事情變得更好”的初心得以實現。

這是輕鬆籌的第二次轉型,同樣跟楊胤的決定有關。

公司涉及的範圍不斷擴大,在這個理工男為主的團隊裡,楊胤既是決策者,也是協調者,不斷為團隊選擇合適的人,彌補管理上的短板。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首席財務官CFO 王靜)

輕鬆籌CFO王靜,與楊胤是十幾年的老朋友。

隨後,大病醫療事業部VP楊廣濤、市場VP馬克、健康保障事業部VP戴文哲、運營VP章恆等更多優秀的人才被楊胤引入輕鬆籌。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運營VP 章恆)

輕鬆籌內部有一個叫“理工男純爺們”的群,楊胤也在群裡。學計算機的她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團隊裡,並沒有覺得不習慣,“讀大學的時候,班裡就6個女生,周圍全是男的。”

李汐認為楊胤在團隊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創業的時候都會有衝突點,哥們的話可能就會打架或者當面撕破臉,但是和女性創業者一起的時候,總是相互給對方一個臺階下。”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市場VP 馬孝武Mark)

楊胤毫不掩飾對這些男同事的讚美,“有的時候呢,一個沒本事的老闆也挺好的。多找一些像我們這樣的團隊裡面的男人們,就不用那麼苦哈哈了。”她拒絕用“管”這個詞形容自己在團隊中的工作,“我們是一個自主力很強的團隊。”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輕鬆籌從大病救助延伸到互助、保險和公益板塊,在這種業務擴張和調整的過程中,輕鬆籌日漸明晰了自身發展目標——做一個全民健康保障平臺,讓每一個家庭都擁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

以前楊胤想過等到退休以後要去做公益事業,但是有時候人會得到命運的垂青,她在適當的時機碰到了原本以後要做的事,“我非常慶幸當時沒有因為麻煩、擔心、困難而退縮,這一點兩年以後想,我覺得也是那個時候的幸福。”

這種幸福在持續,並且有了新的麻煩和困難。

楊胤說,團隊同事經常批評她,不會秀,也不願意接受採訪。

這種時候,楊胤就會盡量配合。她說自己會從歷史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並且,“我真的是個樂觀主義者。”

我們問同事們為什麼選擇加入輕鬆籌。

同事們說,“這是個有希望的公司。”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會穿“爆款” 才值得買!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減齡圖案T恤,瞭解一下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一位難求!這家用emoji表情的餐廳,才是創意的美味王國

轻松筹杨胤:难以抉择时,就选更难的那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