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如果我们对以往大获成功的产品或者营销案例做一个分析统计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利用了人性的“七宗罪”:Zynga选择了懒惰、LinkedIn选择了贪婪,Facebook选择了傲慢。你会选择哪一个?

前几天,微信群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对骂战争”。

这些“对骂群”起源自NBA“骑士”与“勇士”开赛,两方激战引发球迷对骂,双方球迷专门建了个“勇士骑士球迷互喷群”,不走程序,直接开骂。

随后,势态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肯德基麦当劳对骂群”、“南方北方对骂群”、“苏南苏北互骂群”、“篮球VS足球对骂群”、“长发短发互撕群”......无论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外貌特征、地域文化还是其他因素,只要能产生差异,就能建起一个“对骂群”。

是什么驱使“对骂群”一夜之间火起来了?

根据澳大利亚作家路丝·韦津利在其作品《脏话文化史》中的观点,这次波及甚广的见人就骂的“对骂”当然不是为了报复或者伤害别人的有目的性的骂战。

追根究底,这场“对骂”战不过是一场大型情绪发泄会罢了,人人都有情绪宣泄的欲望,欲望的满足更容易挑动用户的神经。

在之前分析“西瓜足迹”爆红背后的原因的时候,学姐曾经提到要抓住用户的弱点,而构成人性弱点的正是人类的欲望。

如果我们对以往大获成功的产品或者营销案例做一个分析统计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激发人性的欲望,从而引起沉迷。

人类最根源的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宗罪”里面,多多少少都有我们的影子。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些每个人的欲望和弱点,正是我们可以利用起来让用户付诸行动的方法。

色欲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性是人的本能里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哲学家叔本华也在他的著作中明确地指出,“人类活动总是要受到性冲动的影响。”

同样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性”这类生理需求也是级别最低但最具优势的需求。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受到了性方面信息的刺激,脑核神经的活跃程度会瞬间提高3倍左右,做出更加冲动的决定。

我们不可否认,在微信前期发展的过程中,“摇一摇”的功能为其积累了大量的用户;陌陌的成功是因为它的“陌生人社交”定位;杜蕾斯的营销每每能够让人拍手称快,重点还是在它的“内涵”,就连网易也开始做起了情趣生意。

再比如,车展总是要美女模特站台,直播主播总是颜值高、身材好的美女、帅哥更受欢迎,香水、内衣等产品的广告总是会用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和海报来给人暗示。

在营销中,我们不妨适当的使用一些色欲相关的元素,来提高用户消费的接受度和冲动性,促进用户的购买几率。

比如,如果你的产品更需要用户冲动消费,可以像天猫、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品牌一样选用红色这类具有性暗喻的颜色作为主色调,或者利用美女、帅哥作为形象展示来提高用户的关注度等等。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但在利用人类色欲的弱点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避免违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给用户带来low的感觉,从而损害品牌的形象。

贪吃

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叫“食、色,性也”。

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除了色,还有“食”。色,满足的是人的繁衍需求,食,满足的是人类的生存需求。

贪吃,则人类在生存需求基础上的过度满足倾向,换句话说就是,more is better,越多越好。

我们在电商平台购买手机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选项,可以选择加多少钱延长多久的保修期。

其实,按照如今的手机替换速度,每过2—3年,我们就需要换一部手机,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时间可能更短。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加钱购买延保服务,就是因为这种超出需求的过度满足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所以,我们在营销中心,可以尝试一些过度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用一些边际成本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来打动用户,占据用户心智,提高用户的购买率。

贪婪

贪婪也是所有人的天性,小到超市商品的打折、买一送一,大到购买股票证券,背后都是人性的贪婪在作祟。

比如横空出世、搅动格局的爆红电商平台拼多多,走的就是利用人性“贪婪”的拼团低价策略,为用户提供非常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的眼球。

在贪婪的心理驱使下,很多用户会盲目消费,参加各种各样的拼团,买上一堆自己并不那么需要的东西,却还乐此不疲。

比如余额宝,也是一个利用人性贪婪的例子,为了更多的收益,用户可以不那么看重服务的安全性和持久性,一股脑把钱转进去。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再比如某理财产品,在营销的时候告诉用户,使用产品可以让他们资产增值更快,收益率可以达到活期16倍以上,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6.4350%。

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既可以像拼多多一样,通过优惠等方式降低用户的感知成本,让他们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也可以像余额宝和其他的理财产品那样,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让用户觉得超值。

这种超值除了体现在金钱发面,还可以体现在心理方面。

比如奔驰、宝马的用户买车,除了使用产品本身,还可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购买苹果的用户展示了自己的品味、态度;A、B站的用户展示的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与众不同。

懒惰

宅、怕麻烦、不想思考、拒绝新事物、拖延症、选择困难、依赖、从众......这些我们常见的行为,都是“懒惰”的表现。

懒惰也可以说是七宗罪里面表现最多、最丰富的一个。

为了满足人类的懒惰,帮助人类减少在体力和脑力上的消耗,我们可以发现,如今产品的进化几乎都是向着自动化、简单操作、人工智能、展示内容少、选择少、开箱即用等方向进行的。

比如从大型吸尘器,到小型轻便手持的吸尘器,再到定时扫地、自动归为充电的扫地机器人;从多按键的遥控器,到只有几个按钮,可以盲操的遥控器;从手动给宠物扔球,到自动发射小球的机器......都是在减少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的例子。

反映到营销上,能够满足人类“懒惰”需求的营销方式,就是帮助用户减少决策成本,尽快作出决断。

比如香飘飘的“一年卖出的奶茶可以绕地球两圈”,卖得多=买的人多=东西好,从众跟着买大家都在买的产品,就是在帮助用户降低决策成本。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嫉妒

在百度百科的释义里面,嫉妒是指由于怨恨且察觉别人享有的权益,并欲将其占为己有,因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与心理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嫉妒别人自己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钱多,比自己过得好,或者外形比自己可爱、好看,皮肤比自己好......就比如我们常说的“仇富”,就是一种嫉妒心理。

其实,嫉妒的根源不是怨恨,而是靠近或者成为被嫉妒的对方的渴望,我们要利用的就是用户嫉妒背后的“渴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一些游戏产品里面的排名和等级,就是在利用用户的“嫉妒”。

当别人的名词比自己高,等级比自己强,用户就会产生嫉妒,渴望靠近、超越他们,也会选择购买更多的道具来帮助自己加速追赶。

再比如keep利用的是用户对健康的身材和生活状态的渴望,VIPkid利用的是家长想让孩子更优秀的渴望。

在做营销的时候,我们可以为用户选择一个他们渴望成为的目标群体,来刺激用户的“嫉妒”心理。当然,前提是,想成为这个目标群体的用户基数要足够大。

傲慢

如果说,嫉妒是用户渴望成为某个群体的话,那么傲慢就是用户想方设法避免成为某个群体。

比如我们都知道,QQ用户的年龄层次明显要低于微信,为了避免成为微信上的“年长者”,很多青少年就会从微信转向QQ,让自己从年长的一代中区分开来。同样的,A、B站的用户也是为了脱离三次元世界群体,而转向了二次元世界。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作为营销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用户逃离他们想逃离的群体和身份,帮助他们划出清晰的边界。

我们在产品中常见的高级头衔、勋章、荣誉、称号等,都是在帮助用户划出界限,将自己与对方群体区别开来。

暴怒

用户的“暴怒”并不少见。

比如最近的小黄车资金紧张的消息,就造成了用户对押金难退的愤怒和恐慌;比如OV以往被人诟病的高价低配,也经常引起用户的不满和愤怒。

当用户感觉到自我原则和自身利益收到侵犯的时候,就会进入愤怒、反感甚至攻击的状态。

与其他几种用户欲望不同,在营销中,不会将用户的“暴怒”引向自己,而是会引导向对手身上,将对手放置在用户的对立面,将自己放在对手的对立面,给用户早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感受。

比如小米,一直将“性价比”作为自己的营销重点,同时披露手机行业的价格不公平现象,将竞争对手送到了用户的对立面,从而获得了用户的认同。

人性七宗罪,企业必须抓住的命根!

Linkedin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硅谷成功的风投家Reid Hoffma说:如果能够利用七宗罪中的一宗,就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

Zynga选择了懒惰、LinkedIn选择了贪婪,Facebook选择了傲慢。

接下来,你想好自己要选择哪一宗罪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