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了106亿,终于要把海底捞吃上市了?

继小米之后,“人类已经无法阻挡”的海底捞也要上市了,并且已经于5月17日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据招股书披露的内容显示,海底捞在国内主要中式餐饮品牌中已经排到了第一位,以翻台率、年度收入和年度客流量计算的话,海底捞位居国内五大餐饮品牌之首。

2017年,海底捞收入总额破了百亿,高达106.37亿元,是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更是同行呷哺呷哺营收的三倍之多。翻台率也是居高不下,高达每天5次,而呷哺呷哺仅为每天3.3次。

在客流量方面,2017年,海底捞的客流量就超过了1.03亿人次,在中国内地,海底捞每家门店平均每天的客流量有近1500人次。

可以说,是我们这1亿多的用户一口一口把海底捞吃上了上市之路的。

我们吃了106亿,终于要把海底捞吃上市了?

当然了,我们吃过的餐饮企业还有很多,不仅仅是海底捞这一家。可是,为什么我们吃了那么多家的餐饮企业,却没有能吃出第二个海底捞呢?

1、对1号用户——顾客的运营有道

有关海底捞的话题,我们接触到的最多的,感受也最深的一定是“人类无法阻挡”的变态服务。

随手在微博上一搜关于“海底捞服务”的话题,就看到网友表示“试图把人家服务员挖到我家当阿姨”、“海底捞门店的服务热情得像屠宰场老板迎接小猪猪”、“惬意又舒适”、“奢华级服务”......

海底捞的服务是从它的第一家店开始的。

那个时候,海底捞还只有4张桌子,创始人张勇当然也不大懂厨艺,从炒料到熬汤都是现学现卖,有所不足。为了弥补厨艺上的不足,张勇只能以超值的服务来让顾客找到“上帝的感觉”,赢得顾客的青睐。

如今,海底捞的“服务经”,已经积攒得可以出书了。

比如在等位的时候提供各种免费的水果、饮料、零食、美甲、擦鞋、娱乐,如今又开始给顾客提供彩纸折星星,用折出来的星星抵现了。

除了在等位时提供超值服务来防止顾客的耐心消磨,影响顾客用餐的情绪体验,海底捞还在其他很多方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比如顾客在等位的时候说有点感冒,想再喝一碗银耳羹,自己都没在意的事情,结果服务员细心地煮了一杯姜汁可乐,还打包了两份银耳羹;顾客喝不了饮料,就专为顾客煮了一杯冰糖雪梨;顾客喜欢吃店内的某些免费食物,服务员就会单独打包一份让其带走;如果一个人吃火锅,会有玩具陪伴;带孩子就餐,服务员会帮忙喂食,甚至准备婴儿床......

我们吃了106亿,终于要把海底捞吃上市了?

▲来源丨微博用户_美哈哈

学姐就曾收到过海底捞服务员专门打包的瓜子。

这些不断满足用户细节需求的服务,正式海底捞声名远播的重要原因。

海底捞式的服务文化不仅吸引了1亿多顾客,还吸引了小米的创始人雷军。雷军曾在海底捞参观学习,称“教会了我许多”。当然,海底捞教会雷军的肯定不会是如何做火锅,而是它的服务文化。

除了与“人”相关的服务,海底捞还在不断进行技术方面的提升,来更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缩短候餐时间以提升顾客的就餐效率等等。

比如海底捞将在2018年年底开出首家拥有智能厨房设备的餐厅,用来加强食品的安全控制,满足餐具收拾等流程的自动化,来更好地进行质量的管控,以及节约顾客的排队时间,提升就餐体验。

在口味方面,海底捞也在开发个性化技术,以期通过实现定制锅底中原料的数量,来为每位顾客只做定制化锅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口味需求。

海底捞还上线了自动电话热线接受顾客订餐,回答常见的餐厅问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更准确地为顾客提供服务等等。

同时,为了满足用户更多元化的用餐需求,海底捞还是第一家推出外卖业务的火锅餐厅,目前已经在中国超过40个城市推出了外卖业务,而且均由自己的员工来完成配送。

在2017年,海底捞的外卖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2亿元,发展迅猛的背后折射的正是对顾客需求的满足。

2、对2号用户——员工的管理有加

狭义上,我们通常认为餐饮行业的用户就是顾客,但对于海底捞来说,员工也是它的主要用户,并且,顾客和员工这两大用户群体是息息相关的。

海底捞的让用户感到“奢华”、“舒心”的服务都是由员工提供的,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高度依赖于员工。为了让员工积极主动地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海底捞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

首先,海底捞用“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取代经营或者财务指标,来作为门店的考核指标。

每个季度,海底捞都会委派15位神秘嘉宾,从服务质量、服务员的敬业程度、食物质量、餐厅环境等方面来进行体验评级,除此之外,对顾客不可进入的区域卫生等方面的突击检查、互联网的用户评论、员工流失率、外部顾问执行的调查、报告及研究等也是评级的标准。

我们吃了106亿,终于要把海底捞吃上市了?

如果门店评级取得了A级,其员工在选择新店长方面就会拥有优先权,取得了B级,则会由教练提供改善建议和帮助,取得了C级,店长则要接受6个月的管理培训,且如果再次被评为C级,就要革去店长职位。

其次,对于员工,海底捞也有一套管理考核标准。

截至招股书发布时,海底捞共有员工50299人,其中一线的餐厅员工有49162人,占比高达97.74%。

针对这部分一线员工,海底捞在员工的工资结构里面,设计了至少8块不同的细分内容,来激励员工在不同方面的工作行为。比如服务客人的数量、清洁的餐具数量、送达的菜品数量等等。

截至2017年底,排除董事薪酬,海底捞员工的人均工资约为6.24万元,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考核,海底捞还给员工充分的授权。

据了解,在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负责100万以上的签字权,100万以下由副总、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负责;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小区经理拥有30万元的签字权,店长有3万元的签字权。

就连一线员工也有先斩后奏的打折和免单权,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

这些一线员工不会永远是一线员工,海底捞为他们设置了清晰的晋升通道,任何员工经过三级六次考都有机会成为海底捞的店经理,成为店长之后就可能享受门店业绩提成。一名员工最快可以在四年内晋升为店长。

海底捞绝大部分店长、经理都是从服务员、杂工、清洁都多个一线职位培养出来的,比如海底捞的COO,就是从服务员晋升的典型代表。

我们吃了106亿,终于要把海底捞吃上市了?

根据第三方调查,海底捞75.9%的受调查员工认同职业发展机会,79.4%的受调查员工对人才池晋升制度表示满意。

除了工作方面,海底捞还致力于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困扰,来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比如为员工租住正式住宅小区的两居室、三居室,配备空调,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内配备上网电脑,方面员工工作之余的生活需求。海底捞还会为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发补贴,让员工的父母也能鼓励孩子好好工作。

我们已经把海底捞吃到了快上市,但未来我们还能把海底捞吃到多远,还要看它能否在成本、顾客人均消费、食品安全、扩张之后的管理等各个方面探索出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