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顧海良:「術語的革命」彰顯思想的力量

「学思平治」顾海良:“术语的革命”彰显思想的力量

顧海良:“術語的革命”彰顯思想的力量

學思平治

「学思平治」顾海良:“术语的革命”彰显思想的力量

★★★★★

“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這是1886年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革命意義的評價。對於“術語的革命”在科學發展史上的意義,後來的科學史學家也予以認同。托馬斯·庫恩就認為,“科學革命”指的就是“某些科學術語發生意義變革的事件” 。

1868年1月,在《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後不久,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勞動二重性和工資範疇是《資本論》中三個“嶄新的因素”。這三個“嶄新的因素”是馬克思經濟思想發展的重要標識,是“術語的革命”,彰顯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特徵和思想力量。

剩餘價值作為這三個“嶄新的因素”的首要範疇,是馬克思實現的政治經濟學革命的主旨所在,也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區別於當時其他經濟學流派的根本標誌之一。他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章”中首次提出剩餘價值範疇。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他從經濟思想史的視角指出,“所有經濟學家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不是純粹地就剩餘價值本身,而是在利潤和地租這些特殊形式上來考察剩餘價值。”《資本論》在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闡釋中首先研究剩餘價值,在剩餘價值一般形式中,利潤、利息、地租這些具體形式還沒有區分開來,還處於融合狀態;《資本論》在對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的闡釋中,又對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以及商業利潤、利息、地租等展開論述。剩餘價值範疇是貫穿於《資本論》邏輯的核心範疇。剩餘價值範疇的提出,使得馬克思與他之前的經濟學家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恩格斯認為,“這裡的問題不是在於要簡單地確認一種經濟事實,也不是在於這種事實與永恆公平和真正道德相沖突,而是在於這樣一種事實,這種事實必定要使全部經濟學發生革命,並且把理解全部資本主義生產的鑰匙交給那個知道怎樣使用它的人。”這就是剩餘價值“術語的革命”的思想力量和理論魅力所在。

勞動二重性之所以成為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因為“對問題的批判性理解的全部秘密就在於此”。在《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中,馬克思指出:“進一步考察表明,商品中包含的勞動也具有二重性。這一點首先是由我批判地闡明瞭的,這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勞動二重性在“術語的革命”上的意義,充分體現為它在《資本論》第一卷商品二因素、勞動力商品、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剩餘價值生產形式及其本質、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和實際從屬、工資的本質、資本積累過程和趨勢等理論的理解中起著樞紐作用。同時,勞動二重性也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法及特徵的集中體現,深刻揭示了《資本論》所闡明的經濟關係的社會性和歷史性的本質特徵。

與剩餘價值和勞動二重性範疇不同,工資作為經濟學術語是馬克思對當時流行於政治經濟學各流派中已有術語的批判性借鑑。馬克思將工資範疇與關於異化勞動、僱傭勞動以及勞動和資本的階級關係的分析聯繫在一起;將工資範疇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展和創新聯繫在一起,以確立工資範疇這一“嶄新的因素”為實現勞動價值論科學革命的標誌。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認為:那種把工資看作是“勞動價值和價格”的“用語”的觀點,“是直接地、自發地、作為流行的思維形式再現出來的”,其結果必然“陷入無法解決的混亂和矛盾中,同時為庸俗經濟學在原則上只忠於假象的淺薄性提供了牢固的活動基礎”;而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的觀點,“古典政治經濟學幾乎接觸到事物的真實狀況,但是沒有自覺地把它表述出來。只要古典政治經濟學附著在資產階級的皮上,它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馬克思“站在工人的立場上”,第一次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工資的本質,揭示了其背後隱藏的經濟關係和階級關係的性質。馬克思賦予工資範疇“嶄新”的涵義,彰顯了“術語的革命”的思想力量。

剩餘價值、勞動二重性和工資作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術語的革命”的顯著標識,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基本立場和根本方法的表達。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術語的革命”的深刻意蘊,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術語的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發展提供了理論上和方法論上的重要啟示。

(顧海良: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教育部原黨組成員)

「学思平治」顾海良:“术语的革命”彰显思想的力量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学思平治」顾海良:“术语的革命”彰显思想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