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央行新規將使支付寶和微信失去約10億美元收入

中國兩大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Alipay)和騰訊(Tencent)將因為央行一項新規而共計每年損失約10億美元收入,新規要求第三方支付集團把所有客戶資金保留為備付金。


這項央行新規將使支付寶和微信失去約10億美元收入​研究機構Analysys Mason的數據顯示,隨著消費者在從超市購物、打車到向朋友支付等各種事情上從使用現金轉向使用智能手機,去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額達到109萬億元人民幣(合16萬億美元)。支付平臺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購買共同基金、P2P貸款和其他理財產品。

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主導著該領域,第一季度兩者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4%和39%。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Alibaba)的金融關聯公司。兩家集團加起來控制了數千億元人民幣的客戶資金——當用戶收到付款,但並未立即把資金轉至銀行賬戶或投資時,資金便積累在支付平臺上。

之前,第三方支付集團被允許投資客戶資金,就像銀行利用存款來發放貸款和用於其他投資一樣,儘管支付集團並不像銀行那樣向用戶支付利息。那種免費資金時代如今接近尾聲。

2017年1月,中國央行(PBoC)表示,將要求第三方支付集團把客戶存款的20%存入商業銀行的單一保管賬戶中,並規定銀行不會為該賬戶支付利息。

今年4月,該比例上調至50%,上月央行宣佈將在明年1月前將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上調至100%。屆時支付集團將無法再通過客戶資金賺取利息。

央行轉變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欺詐和保護客戶。“備付金不是支付機構的財產——所有權屬於這些機構的用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支付寶和騰訊等大型企業處理客戶資金相對保守,但通過把資金存入商業銀行的有息賬戶來賺取收入。騰訊年報顯示,2017年該集團的利息收入為39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1.7%。未上市的螞蟻金服並不公佈財務報表,但其在移動支付領域更大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其利息收入甚至更高,儘管這也可能只佔其總收入的一小部分。

中國央行的最新通知切斷了銀行與支付集團之間的關係。網聯清算有限公司(NetsUnion Clearing Corporation,簡稱NUCC)及其競爭對手中國銀聯(China UnionPay)將取代商業銀行,成為此類資金的保管方。他們進而將把這些資金交由中國央行。

支付寶表示,“已經完成了必要的工作”來滿足備付金新規,並且“從不依賴備付金作為收入來源”。

騰訊表示,正在實施新規,並已告知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該集團補充稱,騰訊在2016年第三季度便已經把客戶資金從資產負債表中剔除了。

與支付寶掛鉤的貨幣市場產品“餘額寶”不受新規影響,因為該規定不適用於共同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