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滴滴出行

网络新闻更新速度很快,前两天还是’米脂的凶徒残害学生’余温未凉,这两天又出来了‘空姐的一条命和滴滴的100万’。空姐被滴滴司机性侵杀害之所以引爆网络,原因就在于很多人使用滴滴,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都用的是一个高危产品。

舆论和被害人家属指责滴滴监管不严,车辆信息审核的时候没有把关。指责的没错,但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滴滴的价格体系,和低价运营的模式。

滴滴出行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价值是什么?又为社会提供了什么?滴滴的价值就在于:为出行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了一个连接。而信息的对接只不过是出行服务的一个环节,信息对接之后才有司乘之间的见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位置的移动;路况拥堵与否;出行安全的保证;乘坐体验的舒适;服务质量的评判等等问题。整个服务链条滴滴只做了一个信息对接的环节,而滴滴却要对整个服务打上滴滴的标签,从而收取高额的信息服务费。乘客为什么要接受滴滴的信息服务呢?因为便宜。滴滴的主力产品是快车。快车和城市出租车收费不相上下,但快车的服务是有接有送还要等客,一单生意耗费的时间要比出租车多的多,也就是说快车实际比出租车便宜,这也是出租车行业整体萧条的原因。如此的运价之低,滴滴还要抽取20%信息服务费,请问这样的入驻条件,滴滴如何把关严控?

再来看看顺风车。顺风车设计的初衷是私家车主顺路捎带一个乘客,分摊一点油费。顺风车有拼车的功能,但在城市拥堵的路况下,拼车是有困难的,第二个乘客没接到第一个乘客已经不耐烦了。在实际的运营中,顺风车变成了低价快车,而且我很怀疑,顺风车的设计初衷,就是提供一个比快车更加便宜的低价快车,因为顺风车的服务流程和快车是完全一样的。目前顺风车,滴滴收取10%的信息服务费,这样的价格和入驻条件……。

滴滴挣的是司机的钱而不是乘客的钱,乘客支付的运费低于市场平均价格。

滴滴只提供信息连接,却要对整个服务链条打上自己的标签。乘客的思维里她使用的是滴滴出行,实际上她使用的是私家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