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滴滴出行

網絡新聞更新速度很快,前兩天還是’米脂的兇徒殘害學生’餘溫未涼,這兩天又出來了‘空姐的一條命和滴滴的100萬’。空姐被滴滴司機性侵殺害之所以引爆網絡,原因就在於很多人使用滴滴,猛然醒悟,原來自己一直都用的是一個高危產品。

輿論和被害人家屬指責滴滴監管不嚴,車輛信息審核的時候沒有把關。指責的沒錯,但更深層次原因在於滴滴的價格體系,和低價運營的模式。

滴滴出行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價值是什麼?又為社會提供了什麼?滴滴的價值就在於:為出行服務的提供者和需求者進行了一個連接。而信息的對接只不過是出行服務的一個環節,信息對接之後才有司乘之間的見面;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位置的移動;路況擁堵與否;出行安全的保證;乘坐體驗的舒適;服務質量的評判等等問題。整個服務鏈條滴滴只做了一個信息對接的環節,而滴滴卻要對整個服務打上滴滴的標籤,從而收取高額的信息服務費。乘客為什麼要接受滴滴的信息服務呢?因為便宜。滴滴的主力產品是快車。快車和城市出租車收費不相上下,但快車的服務是有接有送還要等客,一單生意耗費的時間要比出租車多的多,也就是說快車實際比出租車便宜,這也是出租車行業整體蕭條的原因。如此的運價之低,滴滴還要抽取20%信息服務費,請問這樣的入駐條件,滴滴如何把關嚴控?

再來看看順風車。順風車設計的初衷是私家車主順路捎帶一個乘客,分攤一點油費。順風車有拼車的功能,但在城市擁堵的路況下,拼車是有困難的,第二個乘客沒接到第一個乘客已經不耐煩了。在實際的運營中,順風車變成了低價快車,而且我很懷疑,順風車的設計初衷,就是提供一個比快車更加便宜的低價快車,因為順風車的服務流程和快車是完全一樣的。目前順風車,滴滴收取10%的信息服務費,這樣的價格和入駐條件……。

滴滴掙的是司機的錢而不是乘客的錢,乘客支付的運費低於市場平均價格。

滴滴只提供信息連接,卻要對整個服務鏈條打上自己的標籤。乘客的思維裡她使用的是滴滴出行,實際上她使用的是私家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