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汽車金融:向網際網路學什麼?

【深度】汽車金融:向互聯網學什麼?

導語:對汽車行業來說,IT企業對金融的介入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汽車界也完全能夠以貸款、車險為切口,玩轉更多的延伸模式。

【深度】汽車金融:向互聯網學什麼?

早上出門會朋友,發現忘了帶錢包,所幸手機還在,於是通過一系列手機支付、掃二維碼,筆者照樣打車、吃飯、買飲料、看電影。吃喝玩樂一樣沒落,並且是在沒帶錢包的情況下。在五年前,這樣的情景你能想象嗎?

這一切,我們給了它一個時髦的名稱“互聯網金融”。上述只是作為用戶端的體驗,而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卻是遊走在互聯網領域中巨大的金融鏈條。

【深度】汽車金融:向互聯網學什麼?

互聯網金融讓許多年輕人有最直觀感受的無疑是餘額寶,儘管它只是讓白領每天多收入了一份“早餐錢”,但也比放在銀行裡存個三年定期也就4.25%的利率要高(支付寶今日利率為4.31%)。

於是大量閒散資金一時間由傳統銀行流向“互聯網銀行”,幾大門戶銀行不無失落感。

餘額寶的火熱,成就了它背後的浙江天弘基金。在支付寶的平臺重推之下,2014年度,天弘基金的總資產規模達到了5897.97億,其中98%的收益來自餘額寶,穩坐貨幣市場基金公司的第一把交椅。

最大的贏家當然還是阿里巴巴,僅僅是一個餘額寶,就讓阿里巴巴順理成章的掌握住了消費者的錢包,讓紙鈔變為數字貨幣,為其電商及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牢牢佈局。

這只是冰山一角,互聯網金融已經在各個領域發酵,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同樣如此。汽車本就是個重資本集聚地,汽車金融在互聯網的助推下,形態已逐漸發生改變。

【深度】汽車金融:向互聯網學什麼?

比如,你去4S店買車,貸款車險通常是4S店的銷售員給你推薦,並且有一大推資料著等你填,最後還要走一長串流程、等上半個月才能落實。而有了互聯網金融後,這一切完全可以線上化。

專為購車提供貸款服務的“平安直通貸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只需要在官網上註冊,從申請到信用審核再到放款全都在線進行,最快一天內就能資金到賬。對在生活中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的80、90後消費者來說,平安的做法容易引入更多的貸款客戶,對車貸業務的發展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對於小規模或者還處在創業階段的汽車企業、經銷商而言,由於它們需要的貸款規模小、時間短,又缺乏穩固的借貸關係,汽車金融的互聯網化可以簡便地為其提供短期資金支持,使得中小企業在最需要資金的成長初期增加抗風險能力。

當然,這當中會涉及到信用風控險制,我們往往誤以為線上、簡便就會增減風險,其實不然。

原因在於基於互聯網大數據之上,金融機構反而能夠獲得消費者更全面、更透明的信用信息。

用戶從過去到現在發起的每一筆線上消費、還款、銀行卡賬戶資金進出狀況,都被牢牢記錄在互聯網的超級數據庫裡,這些數據可以讓金融機構更精準和公正的判斷客戶的信用等級,以決定是否或者怎樣向用戶提供貸款資金,減少不良評估帶來的信用風險。

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了客戶線上資金行為的基礎上,金融機構才會懂得適時“送溫暖”,推送更貼合個人偏好的金融服務,稍微有點遠見的金融機構都不會放過個人信用這塊具有潛力的商業寶地。

【深度】汽車金融:向互聯網學什麼?

如筆者所言,支付寶在1月28日新晉推出了“芝麻信用”服務,它將個人信用、金融服務與社交生態有趣地結合在了一起,創新力度尚屬頭一遭,這將會是支付寶未來幾年內很有競爭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對汽車行業來說,IT企業對金融的介入方式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汽車界也完全能夠以貸款、車險為切口,玩轉更多的延伸模式,例如:汽車O2O、汽車共享、汽車租賃等等。

簡而言之,無論互聯網金融的哪一個領域,怎麼將消費者的資金合理地吸納到線上,就要看你怎麼去思考商業模式,資金上線以後又怎麼去服務來產生新的價值,這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我們需要明白,無論紅海還是藍海,被OUT的往往都是那些以老大自居不願被打破的對象。

【深度】汽車金融:向互聯網學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