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宇宙的终极真相——无相!佛法自己也要被超越

编者按:有着“经中之王”之称的《金刚经》,属于般若类经典。《金刚经》与种族、年龄、性别、爱好、职业没有任何关系,尤其与信仰没有任何关系,它超越了信仰,不是佛教宗教信仰者的专属。它是哲学经典、修行经典、智慧经典,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习《金刚经》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2012年,潘麟先生在净土宗祖庭终南山香积古寺,讲授千古第一经《金刚经》。《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一书即由先生此次授课录音整理而成。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首次从生命科学角度,引领读者直探《金刚经》之本义,重新认识东方文化的内涵与本质。2017年1月,此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正在“生命与国学”头条号专栏连载中,敬请关注。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天地宇宙的终极真相——无相!佛法自己也要被超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合相”是佛家的专用术语,关于一合相,过去有很多种解释,听多了你就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现在,我们结合众家之说给一合相一个解释:一合相就是众缘和合之相。换言之,所有的事物,特别是现象界中,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等等都是众缘和合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形象。一棵树是不是一合相?几棵树合在一起构成的森林是不是一合相?森林和山水构成的独特风景是不是一合相?继续扩大,整个地球是不是一合相?地球和月亮构成的相对独立体系是不是一合相?太阳和其他几个行星和合构成的太阳系是不是一合相?一句话,众缘,即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现象,都叫一合相。为什么叫合相呢?因为它是各种因缘构成的。为什么叫一呢?它是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个相对独立的东西,是由很多个要素构成的。其实解释开了是很好懂的。接下来我们看正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三千大千世界代表的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现在把它们碎为微尘,那么这些微尘多不多?“甚多,世尊。”

“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佛陀依旧让我们不要执著,与“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故名众生”是一样的,无需解释,只是需要强调众生是主体,微尘是客体,佛要求我们主客(能所)双泯,一律超越。

此处,如来话锋一转,“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用微尘构成的,微尘构成了星球,星球构成了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了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了一个大千世界,三千个大千世界构成一个佛的国土。我们姑且把三千大千世界理解成银河系。其实三千大千世界不完全等同于银河系,跟现代天文学所说的银河系还是有重大出入的,但是我们没有其他办法比喻了,只好把这两个宇宙观勉强地作一个比较,你们千万别著相。所谓的客观世界在佛法中叫做“器世界”,这个器世界是一定要超越的,不可执著,所以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构成了一个自足的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理体系,名之曰佛土或佛国。

天地宇宙的终极真相——无相!佛法自己也要被超越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银河系,则非银河系,是名银河系。银河系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星球体系,一个客观世界,但也仅仅是相对独立。就像人们为了方便认识世界,勉强地划分出天秤座、猎户座、小熊座等星座。其实星系与星系之间是分不开的,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一合相是为了认识事物而人为作出的一个相对区分。就像这个桌子,我们说它是由木板、颜色、空间这么几者组合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是这种相对独立,只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而运用我们的精神强行切割事物形成的。桌子与地板是分不开的,地板与房屋是分不开的,房屋与大地是分不开的,大地与城市是分不开的……你会发现,宇宙是一个整体。在这种整体中,只有把桌子相对独立出来,才能够认识它。否则,我们认识桌子的前提是认识地板,认识地板的前提是认识房子,认识房子的前提是认识大地……那我们永远都认识不了桌子,因为桌子的前提就永远认识不完。

要去理解桌子,需要首先把桌子独立出来,用我们的精神把它割裂出来,单独进行研究,最后认识清楚它——它是由几块板和几根钉构成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个桌子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不然的话,我们永远理解不了这个桌子。这就叫一合相。客体相就是一合相,日月构成了一合相,山水构成了一合相,人的身体从外表看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也叫一合相。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各种相都叫一合相。其实没有一合相,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所谓的绝对独立的存在,所以“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当然不可说,因为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合相,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凡夫之人为了认识事物,必须用精神这把刀,把这些事物切割出来,把它从其背景中剥离出来,再对其进行独立认识,这是发生认识论。否则就没有办法认识任何事物。这是我们凡夫认识事物的不二法门。这容易让人产生一个惯性思维,以为这些事物都是相互独立的,甚至认为这些事物永远是这个样子。而真相是,没有一个事物是独立的,甚至没有一个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微尘构成的,微尘又是能量的临时聚集,所以这个世界没有物质,只有能量的海洋。

当继续深入时,连能量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东西——超越。这个世界除了“超越”真实存在着,其他什么都不存在。这个世界就是“超越”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构成了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外面的山河大地、天地宇宙。它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形有象的世界。但这也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痕迹,这些相无实无虚。说它是实的不对,说它是虚的也不对,所以佛家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字——“幻”。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被这些时间、空间与其他形形色色的事物表象所迷惑,著了一合相。佛陀除了让我们超越主体相,还要我们超越客体相,超越这些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世界,即超越一合相。

此时,你会由衷地赞叹佛法真是妙法,妙呀!这已经到达了语言的极限,没有办法再往前描绘了,再往前一步就突破了语言。禅宗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道”就是说的意思,语言只能把你带到思维的极限、感受的极限、眼睛的极限、耳朵的极限、文字的极限、极限中的极限……再往前走半步,就要突破语言,就像到了悬崖一样没有办法再往前走了。

西方的哲学也探索到了这一点,代表人物是康德。康德说“上帝不创造世界,上帝只创造物自身”,这一点非常难理解。“物自身”就是物之在其自己,即存在之在其自己,也即佛法中的空性。“物之在其自己”是指事物超越它自己的外形、颜色、质量、速度等等后,才是真正的事物之本身、事物之真相,即事物之无相、事物之非相。“上帝只创造物自身”等同于“上帝创造了空”。实际上上帝什么都没有创造。因为上帝什么都没有创造,所以上帝创造了一切。这很难理解是不是?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到了冷热轻重,这些是能量跟我们的感官密谋产生出来的世界,呈现出来的一个假象。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分子原子各种子,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上帝创造物自身,物自身又在不同的人的五官中形成种种色,这就是所谓的“一合相”,其实上帝什么都没有创造。

你只要能理解“超越超越其自己”,你就成就了。所以说佛法是天才之学,说这句话是有充分根据的。哲学、美学、艺术、伦理、道德、修行、生命和解脱的终极成就全在佛法里面了。所以佛是实语者,他说出了天地宇宙的终极真相——无相。你现在之所以觉得佛法很深奥、很丰富,有读不完的经,学不完的论,那是因为你还不理解,但当你有所启悟后就会发现,佛法其实很平凡。连佛法本身都不存在,都是幻相。佛陀一再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佛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自己也要被超越。讲法讲到这个地步,就极其深奥、极其微妙了,再次感叹“无上甚深微妙法”!

天地宇宙的终极真相——无相!佛法自己也要被超越

《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的作者:潘麟先生

潘麟先生《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连载三十七

关联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