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61.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會的品德轉化為___的過程。德育過程區別__的過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受教育者品德、學生思想品德形成)

62.德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的矛盾)

63.德育過程的四個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64.德育過程是對學生___、__、___、___的培養和提高過程。(知、情、意、行)

65.德育原則是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___。德育原則來源於實踐,是德育實踐經驗的__。我國孔子曾提出過循循善誘、___原則,英國洛克提出___,法國的盧梭提出___,德國赫爾巴特提出__,美國的杜威提出__的原則。(基本要求、總結和概括、因材施教、環境教育的原則、自然後果原則、愛的原則、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社會化活動)

66.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服教育、榜樣示範、實際鍛鍊、陶冶教育、指導自我教育、品德評價)

67.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以外,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___、___、___的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

68.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有___、___、___。(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

69.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___、___、___。(自願、靈活、實踐)

70.三結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71.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___、___、___,是學校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聯繫各科任課教師、學生集體的__,也是溝通學校與__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樑。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__、___。(組織者、指導者、教育者、紐帶、家庭、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72.瞭解和研究學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觀察法、測量法、問卷法、談話法、實驗法、調查法、訪問法、書面材料分析法)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瞭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班級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全面瞭解統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事業單位考試,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複習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C)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恆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B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誇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C)。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D)。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A)。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B)。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這是指(C)。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8.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佈於(D)。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2006年

9.北京師範大學學制研究小組於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D)。

A.六三制;B.雙軌制;C.分支型;D.五四制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A)。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絡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1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A)。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範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C)。

A.是同時的;B.師範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C)。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B)。

A.並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B)。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範例教學”主張的是(B)。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係問題上,應堅持的是(C)。

A.堅持人文教育為主;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並進;D.要看情況而定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B)。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B)。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2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C)。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4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係。

41.(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聯繫:

①知識、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並推動能力的發展;

②能力制約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影響知識、技能的學習進度。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區別:

①知識是認知經驗的概括;技能是活動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識、技能的掌握並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只有達到熟練程度;通過廣泛遷移;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42.簡述助人行為的促進策略。

42.(1)增強責任明確性與人際相互作用;

(2)提供親社會行為榜樣;

(3)將助人行為歸因於利他動機;

(4)運用社會影響策略;

(5)進行助人行為的社會實踐。

43.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43.(1)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創造性動機;

(2)培養髮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

(3)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4)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創造性人格。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1.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是在年。選D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2.20世紀初,我國出現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1908年由房東嶽譯、日本小原又一著的。選A

A.《教育實用心理學》

B.《教育心理學》

C.《教育心理大綱》

D.《教育心理統計》

3.教—學過程的三種過程是。選A

A.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

B.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互動過程

C.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思考過程

D.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管理過程

4.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選C

A.初創時期

B.發展時期

C.成熟時期

D.完善時期

5.1868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對當時的心理學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烏申斯基因此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選B

A.《大教學論》

B.《人是教育的對象》

C.《教育心理學》

D.《教育心理大綱》

4.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選D

A.卡列傑夫

B.廖世承

C.烏申斯基

D.桑代克

事業單位考試,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複習14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並

將正確答案的代碼填入答題紙的相應位置。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

每小題2分,共12分)

1.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A.階級性 B.道統性 C.功用性

D.專制性 E.刻板性

2.下列教育家中,屬於人本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A.凱興斯坦納 B.盧梭 C.康德

D.小原國芳 E.裴斯泰洛齊

3.學校潛在課程主要是指

A.教學過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

B.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受到的影響

C.校風、班風等制度化與非制度化的影響

D.未來社會要求的新科技

E.學校物質文化對學生所構成的各種影響

4.中小學體育的主要任務有

A.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體正常發育

B.提高運動素養,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

C.參加各種體育競賽,選拔運動人才

D.增強體育興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

E.養成運動習慣,培養競技體育觀念和競爭意識

5.建立良好班集體的策略主要有

A.對學生實行專制管理 B.樹立明確的共同目標

C.建設一支好的學生幹部隊伍 D.培養健康的集體輿論

E.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

6.發展性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A.發展性原則 B.激勵性原則 C.合作性原則

D.整體性原則 E.多元化原則

二、多項選擇題(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2分)

1.ABDE 2.BCE 3.BCE 4.ABD 5.BCDE 6.ABCDE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3道小題,每小題1分,共1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1.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稱為( )。

A. 終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職業教育 D. 義務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誇美紐斯 C. 赫爾巴特 D. 贊科夫

3.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 )。

A. 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

B. 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

C. 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

D. 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

4.( )是指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針 B. 教育目的 C. 教學目標 D. 培養目標

5.( )是教師最為常用的研究方法。

A. 觀察法 B. 訪談法 C. 實驗法 D. 行動研究法

6.( )是指視覺系統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

A. 視角 B. 視敏度 C. 視野 D. 明適應

7.考察被試個體差異,用於衡量被試相對水平,用於以選拔為目的的測驗是( )。

A. 常模參照測驗 B. 標準參照測驗 C. 目標參照測驗 D. 團體參照測驗

8.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 )。

A.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B.知識、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9.作為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學者是( )。

A. 杜威 B. 盧梭 C. 赫爾巴特 D. 誇美紐斯

10. 在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中,主導性的因素是(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內容

11. 馬克思指出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 )。

A. 理論聯繫實際 B. 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C. 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 D.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2. 某學生在研究事物時,容易受他人態度的影響,這位學生的認知方式很可能屬於( )。

A. 場依存型 B. 場獨立型 C. 衝動型 D. 沉思型

13. 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稱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歸因感 C. 自我預期感 D. 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請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4. 教育是對教育專制性、等級化和特權化的否定。

15. 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裡講授,最早始於德國哲學家。

16. 對學生是人的屬性的理解包含三個基本的觀點:學生是主體,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學生具有獨特的創造價值。

17. 感覺對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分和。

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現為個人對自己行為的和,使之達到自我的目標。

19. 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的交叉學科。

20. 奧蘇貝爾指出,一切稱之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決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學習的最重要和最穩定的動機。

21. 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軟情境,通常是指課堂裡某種佔優勢的與的綜合表現。

 一、單項選擇題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1.A[解析] 終身教育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終身教育思想成為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終身教育是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3.D[解析] (1)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2)從課程任務的角度,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3)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分為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實踐性課程。(4)從教育階段的角度,可分為幼兒園課程、小學課程、初中課程、高中課程。(5)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可分為學科中心課程、學生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等。

4.D[解析] 略

5.A[解析]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和記錄,然後對所做記錄進行分析,發現被觀察者心理活動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6.B[解析] 視敏度在醫學上稱為視力,視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視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試在常模參照測驗中的成績必須放到所在團體中,以被試在該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評估其能力水平,這一團體即為常模團體。

8.A[解析]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9.C[解析] 赫爾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觀點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 A[解析] 教育者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動的主導因素。

11. D[解析] 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

12. A[解析] 場依存型者的知覺傾向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從題幹可以看出該同學容易受他人態度的影響,很可能就屬於場依存型。

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能力能否勝任一項任務的判斷與評價。

二、填空題

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動的 17. 不同刺激同時對比繼時對比 18. 監督調節

19. 教育學與心理學結合而產生 20. 認知內驅力 21. 態度情感

事業單位D類考試複習17

柳老師送乾貨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一、單項選擇題

1.滲透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口授身傳生產、生活經驗的現象,稱之為(A)。

A.自然形態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會教育

2.人類社會最早誕生的教育學是以(B)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學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現象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思想出自(C)。

A.《學記》 B.《大學》 C.《論語》 D.《師說》

4.“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A)。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5.反映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論》 B.《雄辯術原理》 C.《理想國》 D.《巨人傳》

6.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形態的學科,形成於(A)。

A.資本主義社會初期 B.封建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初期 D.原始社會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並詳細論證班級上課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D.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爾巴特 C.誇美紐斯 D.柏拉圖

9.教育史上兩大對立學派——傳統教育派與現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C)。

A.凱洛夫和赫爾巴特 B.杜威和赫爾巴特 C.赫爾巴特和杜威 D.誇美紐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是(D)的重要主張。

A.實踐教育學派 B.實證教育學派 C.傳統教育學派 D.實用主義教育學派

11.周恩來稱讚的“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楊賢江 D.陶行知

12.首次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社會主義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較大影響的教育學家是(C)。

A.蘇霍姆林斯基 B.楊賢江 C.凱洛夫 D.贊可夫

13.強調學生的“一般發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的蘇聯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贊可夫 C.加里寧 D.凱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優化教學 B.範例教學 C.發展教育 D.終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標分類學》,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三個主要部分的美國教育家是(A)。

A.布魯姆 B.布魯納 C.根舍因 D.斯金納

16.1901年,由立花銑三朗講述、王國維翻譯的(B)刊載於《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國流行面廣、影響力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論》 B.《教育學》 C.《大教育學》 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來華講學,此後西方教育學說在我國廣泛傳播開來。

A.桑代克 B.蓋頓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國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蘇聯的教育學教材是(A)。

A.凱洛夫的《教育學》 B.岡察洛夫的《教育學》 C.巴拉諾夫的《教育學》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學》

1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論語》 B.《學記》 C.《四書集註》 D.《孟子》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C)。

A.《論語》 B.《師說》 C.《學記》 D.《孟子》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階段,進行德智體多方面和諧發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昆體良 D.蘇格拉底

22.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是(D)。

A.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柏拉圖的《理想國》 C.斯賓塞的《教育論》 D.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23.首次在科學分類中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劃分出來的是英國哲學家(B)。

A.盧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認為,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是(B)。

A.柏拉圖的《理想國》 B.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D.斯賓塞的《教育論》

25.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大學裡講授,最早始自德國哲學家(C)。

A.柏拉圖 B.赫爾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誇美紐斯 C.凱洛夫 D.赫爾巴特

27.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B)。

A.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B.凱洛夫的《教育學》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28.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楊賢江 D.徐特立

29.被周恩來稱為“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布爾什維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楊賢江 D.陶行知

30.倡導發現法教學的是美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家(C)。

A.斯金納 B.杜威 C.布魯納 D.加涅

31.提出“範例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魯納 C.巴班斯基 D.贊科夫

32.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B)。

A.認知結構的教育理論 B.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 C.範例教學的理論 D.教學最優化的教育理論

33.建國初期從前蘇聯譯介的大量教育學教材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學》   B.斯米爾諾夫著的《教育學初級讀本》

C.葉希波夫·岡察洛夫著的《教育學》 D.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

34.最早倡導教育實驗並提出“實驗教育法”這個名稱的教育家是(C)。

A.赫爾巴特 B.裴斯泰洛齊 C.梅依曼 D.洛克

35.最早提出“行動研究”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凱洛夫 D.勒溫

36.研究者按照預先確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育現象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屬於(B )。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行動研究法 D.文獻法

37.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去的研究方法屬於(A)。

A.行動研究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D.調查法

38.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的教學理論是(C)。

A.最優化理論 B.認知結構的理論 C.發展性教學理論 D.範例教學理論

事業單位D類考試複習18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1、教育是培養人的(B)

A 認識活動 B 社會活動C 交際活動 D;生產活動

2、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根據其他弟子的言行編成的書是(A)

A 《論語》 B 《大學》 C《學記》 D 《孟子》

3、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B)這個題目有爭議)

A 每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B 人一生的心理發展並不是以相同速率前進的

C 各種心理發展水平的速率不同

D 人一生各個階段智力發展的速率不同

4、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是誇美紐斯的(A)

A 《大教學論》 B 《雄辯術原理》 C 《理想國》 D 《教育論》

5、提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是(B)

A《關於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B《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C《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D《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6、“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說的感覺現象是(D)

A聯覺 B 感覺對比 C 感覺後像 D 感覺適應

7、以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為發展空間為媒介展開的教育形態是(D)

A 實體教育 B 社會教育 C 非正規教育D 虛擬教育

8、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是趨勢是(C)

A 時快時慢 B 倒U型曲線 C 先快後慢 D 先慢後快

9、在學生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是是(C)

A 道德意志 B 道德行為 C 道德認知 D 道德情感

10、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階段的標誌是2001年教育部頒佈的(B)

A 《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

B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C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D 《中小學課程標準》

11、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後對學習英語字母的發音形成干擾,這是知識學習的(C)

A 正向遷移 B 負向遷移 C 前攝抑制 D 後攝抑制

12、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方案編寫的有關課程與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C)

A 教學計劃 B 課程資源 C 課程標準 D 教科書

13、有些學生爭強好鬥、真誠直率、熱情仗義、但魯莽冒失,其氣質類型是(A)

A膽汁質 B 多血質 C 黏液質 D 抑鬱質

14、某校根據學生要求,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開發的“經典誦讀”課程屬於(D)

A 國家課程 B 地方課程 C 本土課程 D 校本課程

15、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B)

A形象思維B發散思維C輻合思維 D 直覺思維

16、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條件是(A)

A備課 B 輔導 C考核D 作業

17、教師批改作業後及時告知學生批改結果,此種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是(A)

A 利用反饋激發學習動機 B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C外部動機為輔 D 內部動機為主

18、學校不得隨意開除學生,主要是因為學生具有(A)

A 受教育權 B 安全保障權 C 參與權 D 受尊重權

1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 智力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也高

B 智力水平高,心理越健康水平則低

C 智力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呈現顯著相關

D 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沒有必然的聯繫

20、我國中小學的德育方法不包括(D)

A 說服教育法B榜樣示範法C 情感陶冶法D懲罰教育法

判斷題

21、廣義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

22、學習動力品質的培養主要包括提高成就動機、形成積極歸因以及提高學習自信心三方面 (對)

2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教育功能的正確體現(錯)

24、心理健康的人就是經歷任何挫折失敗,也不會出現負面情緒,留下心理創傷的人(錯)

25、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利用者,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對)

26、消極歸因是把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對)

27、班主任是對全班所有學生負責的教育工作者。(對)

2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體現了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原則。(錯)

29、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錯)

30.“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對教師角色的準確描述。(對)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一、知識細點

1.從詞源學上看,不同語言的“教育”一詞,都與(兒童)的培養有關。

2.(人類生產勞動)的進行,是生產教育的最具基礎性的條件;(語言)的形成則是教育產生的另一重要的社會條件。

3.關於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說)和(模仿起源說),蘇聯教育界則堅持教育起源於(勞動)的觀點。實際上,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

4.(學校)的出現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對獨立形態的標誌,自此以後,教育就有了兩種形態:(專門化)的學校教育和(非學校)教育。

5.古代社會中學校教育為社會統治階級(政治)服務的功能佔中心地位,近代以後,社會要求學校教育為(社會物質生產)服務,為(科學文化)的普及與發展服務。

6.從形式看,教育經過了從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過程。

7.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徵。

8.中國最早的學校稱為(庠序)之學,其宗旨在於(明人倫)。

9.六藝由六門課程組成:(禮、樂、射、御、書、數)。宋代以後,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定為《四書》、《五經》。其中,《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10.(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古代斯巴達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忠於統治階級的(軍人)。

12.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13.(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中。他主張“性相近,習相遠”和“有教無類”,重視啟發教學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注曰:“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詞。”(啟發)一詞由此而來。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論述教育教學的專著是(《學記》),它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開而弗達)”等觀點。

16.蘇格拉底主張(產婆術)。柏拉圖認為人類要從“現實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過(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國》)。亞里士多德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學》)。

17、(誇美紐斯)強調教育的自然性,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每一個人”。

18、盧梭宣揚自然主義教育的作品是(《愛彌兒》)。

19、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20、洛克提出(白板說)。他主張(紳士)教育。

21、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標誌著科學教育學的誕生,他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教育價值的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他提出教育的四個形式階段: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強調(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22、《民主主義與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或改組”等觀點,主張“做中學”。

23、凱洛夫教育學分為總論、(教學論)、德育論和學校管理論四個部分。

24、《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佈於(1985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頒佈於(1993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頒佈於(1998年)。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知識細點

1、教育是社會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生產水平、科學技術發揮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傳統具有反作用,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科學技術發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3、(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

4、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電氣化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級中等)教育的要求,以電氣化為標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級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則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

5、明確提出人力資本理論的經濟學家是(舒爾茨),他根據人力資本理論,通過(教育資本儲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

6、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認識活動,還是一種社會建制即某種共同的規範和獨特的(精神氣質)。

7、從形態上看,文化可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諸因素中,(價值觀)處於核心的地位。

8、現代教育對文化的選擇主要通過對(教師)的選擇、對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來實現的。

9、中國傳統的價值取向的特點是:在認知上具有(重傳統與權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10、校園文化可以分為校園的物質文化、組織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課程活動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第三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一、知識細點

1、在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力問題上,主要有(內發論)、(外鑠論)和在個體活動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2、內發論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孟子)、美國的(格塞爾)。外鑠論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荀子)、英國的(洛克)和美國的(華生)。

3、“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這是(華生)的觀點。

4、在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力問題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5、皮亞傑有關發生認識論的研究,說明了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6、個體身心發展水平主要受到遺傳、成熟、環境和(個人實踐活動)的影響。

7、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8、(格塞爾)提出了個體身心發展的成熟決定論。

9、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範,它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10、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11、(未來)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知識細點

1、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教育目的的確定受(教育價值觀)的支配,也與社會的發展水平與需要相關。

2、學校教育的目的一般分為四個層次: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

3、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係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係是(具體和抽象)的關係。

4、教育目的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

5、誇美紐斯主張造就(泛智)的人。

6、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蓋(世界觀)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必以道德教育為根本”的教育目的。

7、1924年,孫中山規定了“全力發展兒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針,按照這一方針,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兒童個性)的發展。

8、日本把(個性發展)、(豐富的創造能力)列入21世紀的教育目的。

9、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五章 教師與學生

一、知識細點

1、教育系統是以(人的集合)為主要構成要素的社會系統。在諸種要素中,(教師)和(學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2、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6年提出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把教師工作視為(專業)。

4、教師專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5、教育具有兩個最基本的功能,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6、能不能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機會和良好的氛圍,是區別一名普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真正標誌。

7、教師的語言首先是要求準確、明瞭、有(邏輯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個性)。

8、學生是處於迅速發展時期的人,是具有能動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對象。

9、學生的社會地位屬於學生(權利)問題。

10、(1989年)聯合國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其核心精神是維護青少年兒童的社會(權利主體)地位,這一精神的基本原則是(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無歧視)原則。

11、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包括:生存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和(安全)的權利。

12、(《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13、(《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隱私。”

14、(《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15、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結成(授受)關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六章 課程

一、知識細點

1、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內容的總和及其(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

2、課程具體表現為三種形態:即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3、制約課程發展的主要因素有社會發展水平、科學文化發展水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4、(學科課程)就是分別地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並從課程體系出發,整體安排它們的順序、授課時數及期限。

5、我國古代的“六藝”和古希臘(“七藝”)等,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學科課程。

6、誇美紐斯最早提出要設置(“百科全書式”)的課程。

7、活動課程是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以各種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動組成的課程。

8、活動課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9、課程計劃是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是課程的(總體設計)或總體規劃。

10、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1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標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九章 德育

一、知識細點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稱。

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學校德育)、社會德育等形式。

3、德育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和民族性、(繼承性)。

4、(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格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

5、1988年《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愛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6、制定德育目標的主要依據是: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國家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徵。

7、(德育內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範的總和。

8、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藉助於德育內容與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的統一活動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發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的統一過程。

9、德育過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10、德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1、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鍛鍊品德意志和(培養品德行為習慣),可以將其歸納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12、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3、德育的開放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向國內社會開放,二是(向國際社會開放)。

14、涂爾幹的德育思想主要體現在《道德教育論》一書中。

15、(“合作教育學”)的核心思想是強調教育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和個性民主化,主張教學、教育過程應建立在師生合作的新型關係上。

16、馬卡連柯的集體教育體系簡單地說就是“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的教育體系。

17、杜威認為(道德教育)是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們幸福的決定因素。

18、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法”)研究了兒童的道德發展和教育問題,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論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19、社會學習論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0、社會學習論者研究兒童道德教育問題主要集中在模仿學習、抗拒誘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實驗法)。

2018年教師招考教育學心理學複習資料(四)​​

第十章 學校班級活動與課外活動

一、知識細點

1、班級集體活動是學校按班級組織學生的(教育活動)。

2、(班級)既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集體。

3、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基本標準是由共同的奮鬥目標和形成分工明確、(互相配合)的學生幹部隊伍。

4、日常性班級活動有班級(晨會與班會)、值勤、班級自辦報刊等輿論宣傳活動。

5、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是自主活動能否開展起來的首要條件。

6、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學生集體的自我教育和(集體成員間的自我教育)。

7、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學科教學活動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

8、教學是學校實踐活動中的主幹部分,(課外活動)和(班級活動)是它不可或缺的兩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