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战场上10000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

MiDream-末世


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只能出现在特种作战中,比如抗日期间的游击战,实际上当时游击队也是被逼的,每一个人只能配发5颗子弹,还要经常在战场上捡子弹壳换弹药。子弹打完之后无可避免的要和日伪军进行近身白刃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子弹对敌人的杀伤效率似乎就增加了,其实不是,大多数敌人是在白刃战中被解决掉的。子弹的作用只在压制敌军,为白刃战做准备,即便这样杀死一名敌军也要消耗数十发子弹。

放到世界战场上,10000发子弹杀掉1名士兵是极为正常的。尤其是二战之后,士兵们的防护能力增强,又有坦克装甲车及各种掩体等作为掩护,靠轻武器精准杀伤敌军就更难了。

之前看过美国版悟空问答上一位曾经在阿富汗战场上战斗过的美军做过的相关回答。这个人在2012年被派往阿富汗,他说在巡逻中如果发现敌情,会以最密集火力向敌人藏身的位置扫射,同时准备迫击炮向敌人的位置炮击,必要的时候甚至呼叫空中支援。在使用轻武器射击时根本不会瞄准,因为也无法确切知道敌人的位置,机枪扫射的目的就是要压制敌人,防止对方反击或者逃走。可见,只要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被子弹击中,最有可能的是在接下来的炮击或者空袭中被干掉,如果他不及时撤离的话!

另外,二战以后作战方式的改变也极大降低了子弹的杀伤效率,与之前排队枪毙或者索姆河战役那种集团冲锋相比,二战后,士兵有意识的避免了直接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往往在冲锋时排成稀疏的散兵线,并且不断做各种战术动作躲避。这就导致倾泻而来的子弹绝大多数根本无法威胁到攻击中的士兵。

以上!


历史风暴


我是军林纵横!10000发子弹打死一个敌人,这个说法自然是不够准确的,但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其实,你懂的!

历史上,每次战后都会有大量的有心人进行细致的战场统计,包括多少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有人统计,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平均发射5万发子弹消灭一名敌人;伊拉克战争时期,同样的单位耗弹量骤增至20万发。

美国人如此土豪,可不是每个国家的军人都可以这样阔气的。

1943年末,常德会战。此役,中国军消耗的子弹(步枪、机枪弹)达1700余万颗。若按国府公布的日军伤亡数据(3万左右),约500多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若按日军公布的数据(减员万余),则需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其他战役战斗,存在较大差异。

有人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亦须消耗600颗子弹,方能击中一名日军;需要3700颗子弹,方能杀死一名日军。

历史上的美苏军可都是不缺弹药的。

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欧洲参战为时不到一年,消耗弹药即达690万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共毙伤日军110万人,其中击毙80万人,击伤30万人,耗费弹药约三百万吨,平均3吨弹药毙伤一人。

二战中,苏联制造并消耗了1000万吨弹药,德国的产量为780万吨。4年卫国战争中,苏军向德军倾泻了4.2亿发炮弹,170亿发子弹,1.21亿枚手榴弹,还有近三百万吨航空炸弹,共毙伤德军1300万人。苏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要消耗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



军林纵横


10000发子弹杀死一个人,你甚至说少了。这很正常。因为你要知道一点,战场上,很多时候的开火并不是为了杀人。只不过因为战术需要构成火力压制。这就需要你不停的开火扫射尽管没有敌人露出身子,但你为了保证火力压制就是要一直开火。而且人被子弹击中要害的几率不大,除非打中心脏,头部,动脉等部位,要不然士兵不会直接丧命的。


二战的各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视机枪的,机枪一直是各个班组的核心火力,构成火力压制的是其主要任务。机枪在战场上要确保有火力压制,步兵才能在敌人无法还击的时候前进。冲锋前也是如此,在近距离构成火力压制。而且在巷战中,火力中断是个忌讳,什么叫火力中断?就是你要换弹夹或者给机枪换枪管的时候,停止了射击,就叫火力中断。所以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很多照片中德军士兵会捡苏联的波波沙。原因就是弹夹大,射速快。这样可以构成猛烈的火力压的敌人抬不起身,为自己争取行动权,而且弹夹大减少了换弹频率,减少了敌人趁机反火力压制的可能性。德国的MG42,MG34都是射速极快的武器,点一下几十发子弹就打出去了。最高连续射击的情况下一分钟可以射出1300发子弹左右。为了构成火力压制,射击是不能停的,虽然为了保持枪管温度稳定,德军士兵的机枪手有点射的习惯。但是子弹消耗量依然巨大。冲锋枪的子弹在巷战中也是子弹消耗的大头。这是第一个情景。



第二个情景就是,坦克路过,防守方拿机枪以及其他火力向坦克射击,很多人不解,其实为的是分离敌军的坦克与步兵,使得步兵和坦克不能互相协同。这种情景下,弹药的消耗量也是巨大的。


第三个情景,天空上出现大量敌方飞机,士兵利用防空炮向天空飞机射击,这种情况下飞机被击落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且弹药消耗量巨大。多个防空炮而且使用多管射击的类型的防空炮连续射击,可能很快上万发子弹就用完了。

还有,子弹打中人可能相对来讲不难,但是打死人就很难了,二战中没有一款枪可以一枪致命的,那些受了伤的人通常会得到救治。想要一枪击中要害,不仅要看士兵的高超的瞄准技术,还要看枪的因素。子弹不是绝对的精准的一条直线,可能会偏离目标,左飘右飘上飘下飘都有可能,而且敌人在战场上一般不是静止不动的,战时的紧张状态下加上远距离的因素干扰,就算是老兵一枪击杀的几率也很小。

所以你就会明白那么多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了。

写文不易,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价值,请点个赞吧,谢谢了。


是我们都能吃



自从热兵器加入到战争中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战争的暴力水平越来越高,对抗的烈度越来越大,一场战争、一场战役乃至战斗倾泻的炮弹与子弹堆积如山。

有统计认为,拿破仑战争时代几场典型的战役诸如奥斯特里茨战役、瓦格拉姆战役、波罗金诺战役平均需要发射150发到200发枪弹才能命中一人,到了克里米亚战争与普法战争中,这个数字就飙升到近400发子弹才能命中一人。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武器大量投入战场,这个杀伤-弹药数字迅猛攀升到近千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人。而作为人类目前为止大规模战争的巅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条战线打出去的子弹基本上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大量装备自动与半自动火器的美军平均需要发射1到2万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人,装备了部分手动步枪的苏军则需要发射2000到3000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使用了1000万吨各型弹药、炸药、炸弹,而德军使用了800万吨,美军在欧洲战场打了不到一年的仗,消耗各型弹药高达700万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弹药的消耗量是伴随着战争烈度的升高、自动武器的使用而迅猛上升的。尤其是自动武器的使用与步-炮、航空兵火力协同战术体系的逐步成熟,单兵轻武器乃至班组支援自动火器越来越具有火力压制的性质,对于单发命中、精确射击的要求越来越低,而更加强调利用火器限制敌人的行动自由,控制战场的可用空间,为己方的炮兵火力杀伤敌人提供机会。因此,说“一万发子弹杀伤一名敌人”在目前的战术环境下是完全正常的,甚至都是极高的火力利用效率了——要知道在越南战争中,由于越南人民军神出鬼没的热带雨林非接触式作战,迫使美军不得不经常使用猛烈的集火射击来向一切可疑的地区扫射,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弹药-杀伤之比甚至已经高到了发射25万发子弹才能杀伤一名敌人的地步。

以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如果赞同我的回答,也欢迎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及时收到更多回答。


军武次位面


岂止是100000发子弹打死一个人,最恐怖的战争是平均25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

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的战争,而在现代,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枪支弹药,手枪可以远距离的进行射击,只要准那么对敌军的伤害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历史上就有一场战争,他平均下来,要10万颗子弹才能够消灭掉一个人,这场战争的消耗可以说非常大了。再说这场战争之前,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他战争的这个弹药消耗数。

首先我们来看看百图大战的相关数据,百图大战中,八路军共消耗弹药70万发、手榴弹12.6万枚,毙伤日军2万、伪军5000人,平均每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才能杀死一个敌人。国民党军平均消耗2000发子弹、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才能毙伤一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后面的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共毙伤日军110万人,耗费弹药约300万吨,平均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当然了,美军财大气粗这些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了。在苏德战场上,苏军每耗费0.8吨弹药才能杀死一个德军。

在四年卫国战争中苏军向德军倾泻了4.2亿炮弹、170亿发子弹、1.21亿枚手榴弹、300万吨航空炸弹,共毙伤德军1300万人(其中死亡380万人)。苏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要耗费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千克。是不是觉得打仗真的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不要着急,下面这些战争的数字更加让你吃惊。

海湾战争时美国冷战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士兵想要杀死一个士兵,甚至要用掉十万颗的子弹。这个数字听起来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但是这个数字并不是递减,反而是随着时间在迅速的上升。

最恐怖的莫过于伊拉克战争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一共打出了60亿颗子弹,受到伤害的人仅仅为2.4万,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美军要用25万颗子弹才能够打死或者是打伤一个人。战争看起来是壮烈的,就是因为战争往往实行的是火力或者是阵势压制,在打起来的时候子弹随便用,也就顾不上这些消耗了。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们都是神枪手,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真正的战场就算是狙击手也不能做到一瞄一个准。


问历史


10000发子弹击毙一个敌人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很多弹药被用来火力压制,而非精确射击敌军。

先来看二次大战以来历次战争杀一个士兵耗费的弹药数。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平均2.5万发子弹毙伤一名日军。在海湾战争时,美军杀死一个士兵耗费10万发子弹。在伊拉克战争时更恐怖,美军平均每25万发子弹才能打死打伤一个人。

火力压制就像辅助型英雄,人头虽少,功劳不小。

实际原因并非是士兵射击精度低下,而是因为在战争中绝大部分子弹属于未精确瞄准就射出的压制性火力。
比如我们已经将20名敌人困在了一栋建筑内,等待空中打击将敌人摧毁。等待的时间里,我们只需要火力封锁主要出入口,防止敌人逃跑即可。火力封锁的子弹显然无法击中任何敌人,但却是消灭敌人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个例子中,用于火力封锁的子弹更像是英雄联盟里的辅助型英雄,人头虽少,功劳一点不小!

什么是压制性火力

真实战斗中,进攻一方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干扰敌方的射击,而这就是步兵战术中的“火力压制”。最常见的火力压制就是向敌人倾泻子弹,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让敌人在你的火力之下只有躲的份,根本不敢还击。

火力压制的作用

很显然,进攻方要减少损失,必须要尽可能动用地自己的武器进行射击,保证敌方的火力被压制,然后才可以暂时脱离掩护物体,在战场上运动。关于这一点,最教科书的方法就是“敌火下的交替跃进”

举个例子

先来看看电影中的火力压制,有个感性认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350007a1717d589781\

武器装备秀


战场上要耗费多少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那我们就来看看抗战时期,我们需要多少发子弹才能打死一名鬼子吧?

曾有人总结:“中国军队对于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熟,不能运用自如。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逊于日军。”这些差距,实际上贯穿整个抗战始终。然而,中国士兵在抗战期间的射击命中率究竟怎样?抗战中,究竟需要消耗多少发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本兵?

滕县保卫战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来看三个真实的战例:1938年2月初,滕县保卫战打响。当时由川军阻击日军第10步兵联队南下的一次防御战,也是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的序幕,共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藤县的外围战斗,另一个是城内的战斗。据第122师代师长战后的统计:此战共消耗步枪子弹12万余颗,机枪子弹2.7万余颗,大小快枪及手枪子弹1.7万余颗;共击毙日军约千余名。所以,约需要消耗160颗子弹才能击毙一名日本兵。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至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又称“湘北会战”、“湘赣会战”。日军集中约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个纵队30多个师共计24万余人参战。战后,根据第九战区统计:此战共计消耗步、机枪子弹265万余颗,日军伤亡人数在1万余几百人左右。所以,约需要250颗子弹才能击毙一名日本兵。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至12月,常德会战开始。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中国军队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约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战,共计消耗子弹达1700余万颗。若按我方估算击毙日军3万余人,约需消耗500多发子弹才能击毙一名日军;若按日军公布的减员数1万余人,则需要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毙一名日军。

长城抗战代表之作

上面的三个例子,分别属于战斗、战役、会战三个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要击中一名日军需要消耗的子弹数量越来越多。那么,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大概总共消耗掉了多少弹药呢?纵观整个抗日战场,中国军队各部队共累计至少消耗弹药(仅包括步枪、机枪、手枪等子弹)18.2亿余颗。而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约共计240万余人。

日军战败投降签字仪式

所以,我们以这个数据计算,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需要消耗60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个日本兵,需要3700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本兵。从此,不难看出整个抗战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这绝非现在的抗日剧动不动就击毙一整个连队的日军所不能相比的。如此中国的抗战也不用长达14年之久了。正是中国军队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最终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当今天的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阔步前行时,更应该铭记历史,开创美好的未来。


历史先生


为什么10000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我看到网友的回答大多数是列出已知的战后统计数据,我决定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1.人是移动目标。当过兵的朋友可能会了解,打靶的时候,固定靶位在一定距离以上都很难百分百击中,就更别说移动靶了。其实射击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风向、风速、湿度、目标移动速度、距离、人体心跳扰动、呼吸频率、所用枪械的子弹速度、空气阻力、子弹抛物线等等诸多因素。只有专业训练过的狙击手才能掌握这些复杂的射击要素,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每次都击中。普通的作战人员就更难把握了。



2.作战人员的军事素质。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参战人员,其个体间军事技能都存在差异。比如,同一个部队中,有射击成绩好的,也有坏的。特种部队和野战部队相对来说,射击技能要更强一些。可是,特种部队才多少人啊?大部分不还是常规作战部队吗?对于这些兵员来说,射击只是一门基本技能,懂得基本的射击技能和枪械知识就已经很不错了。不可能把每个人都训练成狙击手。大部分的经验都要到战场上自己摸索。枪打得多了,精度和准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也是需要大量弹药去支撑的。一个作战经验充足的老兵,可能需要1发子弹就可以击毙敌人。一个新兵就可能100发也打不中敌人,这就是差距。要知道,常年作战的部队中,战斗减员非常厉害,老兵太少了,大部分是补充的新兵,弹药命中率相当低!



3.火力压制。在战场上,不是所有的子弹都充当杀人的角色,还有一种打法叫做火力压制,这是一个相当费子弹的差事。比如,在掩护部队冲锋或撤离时,为了减少己方伤亡,常常会使用机枪或重机枪火力交叉养护来压制敌方火力。目的不是射击精度,而是弹药覆盖率和射击密度。这样,敌人就没有机会走出掩体对己方部队进行还击,从而被压制得抬不起头。如此强大的火力压制会消耗大量的弹药,而敌人的伤亡也不见得会有多高。这样一来,命中率也就被拉低了。



4.人命比子弹值钱。现代战争已经富得不再需要人海战术去节约子弹了!尤其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更是不心疼他的弹药,反而由于国内反战压力,他们更珍惜自己士兵的生命。我们在一些伊拉克战争的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美军士兵根本不会把自己的脑袋露出掩体,而是直接把枪伸出去进行盲射。就这样的打法,射击也就是吓唬一下对方罢了,根本谈不上命中率!



5.虚张声势。在阵地战中,其实交战双方距离很远。但是,时不时会来一轮对射。双方都不出来,只是利用手中的武器扫射进行宣泄和挑衅。为的不是打死多少人,而是在漫长的拉锯战过程中不停的向敌方展示实力和耀武扬威!



6.非战斗消耗。我们看到战斗消耗的统计数字是如何算出来的呢?是用派发弹药数量减去剩余弹药数量而估算出来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失踪作战人员所携带的弹药,还有战斗中遗失的弹药。这些可都是没有击发过的新弹药,但是都无法统计。其实好多作战人员失踪或阵亡时,都是一枪未开的。他携带的弹药也都被相关部门计算进了消耗弹药数量里去了。试问一下,这样统计而来的弹药消耗数据能准确吗?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相信战场统计的数据,都是有很大水分的。


军事情报员


喜欢看《亮剑》的朋友应该对剧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记忆犹新吧:黑云寨劫了楚云飞的物资,又被孔捷没收。孔捷本想还给楚云飞,但恰好李云龙和楚云飞起了摩擦。孔捷就帮李云龙耍赖,还编了一大套绕口令似的理论,什么,楚云飞的损失算战损,李云龙劫走的是孔捷缴获的物资。楚云飞要算账得去找谢宝庆,而李云龙和孔捷的矛盾则属于八路军内部矛盾。。。。

这一通绕得人家哑口无言的理论看似都是歪理,却并不荒谬,因为实际上战争损耗就是这么算的。

严格说,战场上一万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表述并不准确,应该是,战争中消耗一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这一点不夸张,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举个例子,二战中国战场的日军一个步枪手标准配备120发子弹,八路军相比下惨得多,非主力部队一个人才几发子弹。那如果鬼子一支40人规模的小队,和八路军一个连遭遇,双方加起来都凑不够一万发子弹,那最后只能靠拼刺刀决胜了?

弹药的消耗,并不是都来自于战场的。近代两次世界大战,谁有能力统计出上千万的士兵都开了几枪。敌人是死是伤又不能当场去求证,结果我们看到的损失都是事后统计,而统计的算法,又是想当简单粗暴。凡是有记载的一切损失,都是要计入损耗的。有正常的损耗,也有非正常的损耗。前面楚云飞被劫走的,属于被缴获,就是非正常的损失,友军夺了回来,那也补不了你的窟窿,因为那是人家缴获。如果友军把这些“缴获”很不地道的用掉了,那帐面上就莫名其妙多了一倍的损耗。就跟金融家的钱一样,倒倒手就莫名其妙变多了。。。。不好意思,跑题了。其实战争中,运输损失,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因素销毁的弹药,比例是相当之大的。二战中,德国仅靠潜艇就击沉了数百万吨的运输船。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平均仅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物资可以运到前线,越靠近前线的部队,补给损失越高。而另一边,美军补给条件好,但也不意味着能节省下来,因为弹药属于优先供应的物资,只要有条件就会源源不断运到前线,那用不完咋办?——那就日常消耗呗,训练,或者送给友军。反正多出的也只能发霉,如果败退的话,带不走的弹药不是丢弃就是销毁。前线那么多士兵,怎么都能想办法用掉,很多二线部队的士兵在外作战,子弹打了几十箱,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对着敌人放一枪。如果士兵阵亡,他身上的弹药没有回收,也都要计入战损。综合上面提到的和各种未提到的种种损耗,那么所有运往前线的弹药中真正是对着敌人发射出去的比例真的是小的可怜。

另一方面,其实越战的时候美军就有余力来较科学的统计弹药消耗了。几十万子弹打死一个越南兵那只是其中一个数字。尤其是美军在后期更改了步兵战术,很少再出现对付低威胁目标时仍然乱枪齐发的情形,美军步兵分队的神枪手和资深士官通常几发子弹就能打中一个目标。美军士兵枪法实际上也相当好,但这背后也意味着日常训练中弹药的大量消耗


枪骑兵Lancer0115


10000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这个数据其实已经相当靠谱了。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过后,美军统计员统计了战争中消耗子弹的数量,再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平均每25万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这一数据对比题目,题目是多么的可亲。

图为美军步兵

不妨来想象一下,一名步兵随身携带400发步枪子弹,一个班就是四千余发。加上机枪手,机枪副射手,一个班可能要携带在身上的子弹达到了5000发。车上也会携带有一些子弹。以美军“悍马”为例,现代的悍马突击车一般会在车顶安装一挺M2HB重机枪。美军规定了机枪必须携带500发机枪弹,步兵必须携带300发以上步枪弹,但在真实战场上还会携带多点。按照三倍于规定数量来计算,美军的一个标准步兵班9人,拥有2挺重机枪和1挺M249轻机枪,全班携带弹药达到上万发。

图为美军步兵

而且按照美军的揍性,仗着空中支援,随意呼叫——真正死在枪口下的反而没多少。短兵相接,各种轻重火力一齐开火,泼水般的射击,一万发子弹又能抗得了多久?还没计算在战斗中损失的。

图为美军

还有一点就是运输途中损失的,从仓库抵达战场后丢弃、移交给当地友好武装的,在接近交战区的火力侦察,基地的训练,这也会统计进战争消耗中。在战场上1000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并不夸张,反而是很贴近真实的一个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