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凯旋门变成大象——著名地标建筑的另一种可能


想象一下,巴黎的凯旋门变成一头巨象或伦敦塔桥状如一幅护目镜,你会怎么评价?著名地标还有另一种可能。

巴黎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建筑师让•夏格伦遵循了新古典主义风格进行设计,1836年才落成。然而, 18世纪时,建筑师里巴特曾经提交了一个三层大象的设计方案,计划建在同一地点。

这座雕塑共有三层,象身里装有连接每一层的螺旋楼梯,甚至还有能收纳雨水引流浇灌。尽管里巴特的设计很巧妙,法国政府还是拒绝了这一方案,后来夏格伦的凯旋门才得以在此建成。

19世纪下半叶是伦敦东区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泰晤士河需要一座新的桥梁。然而,设计这种桥梁的困难在于需要保持交通的顺畅,尤其是确保高桅船的通行。最终霍勒斯•琼斯爵士的设计方案成为现在的塔桥。

尽管霍勒斯•琼斯爵士的设计最终取得了胜利,但F.J•帕默的未来主义桥梁在竞标中非常吸引人。他的创意包括在结构两端的可移动平台。

1913年建筑师亨利•培根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1915年2月12日,于林肯的生日动土兴建,1922年5月30日竣工。1923年亨利•培根因此建筑获得全美建筑协会颁发的设计金奖。林肯纪念堂成为华盛顿的地标之一,而另一位受人尊敬的建筑师则以极其不同的方式设计了林肯纪念堂,但最终成为图纸。他就是约翰·罗素·波普。

约翰•罗素•波普提交了几张设计素描,他从其他文化中汲取灵感,产生类似于玛雅神庙和图中所示的金字塔造型。虽然没有选择他的设计方案,但波普后来设计了国家档案馆和杰斐逊纪念堂等标志性建筑,耶鲁大学体育馆也是其设计作品之一。


1922年,“芝加哥论坛报”发起了一场设计新总部的竞赛,显然是为了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办公楼”。来自23个国家的260名建筑师提交的作品。纽约建筑师约翰•豪威尔斯和雷蒙德•胡德利用法国传统设计了今天闻名的哥特式塔楼。

德国建筑师布鲁诺•塔特设计的金字塔型大楼是不是更与众不同。

悉尼歌剧院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杰作,这归功于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的创意。1955年,悉尼音乐学院院长尤金•古森斯提议建设一座音乐厅,并为此组织了一次国际设计竞赛,收到了220份方案,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方案。

相比之下古森斯的方案显得非常保守,而乌松的设计则让悉尼歌剧院闻名世界。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在200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距其建成只有34年。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不多的几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身份的新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