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凱旋門變成大象——著名地標建築的另一種可能


想象一下,巴黎的凱旋門變成一頭巨象或倫敦塔橋狀如一幅護目鏡,你會怎麼評價?著名地標還有另一種可能。

巴黎凱旋門始建於1806年,建築師讓•夏格倫遵循了新古典主義風格進行設計,1836年才落成。然而, 18世紀時,建築師裡巴特曾經提交了一個三層大象的設計方案,計劃建在同一地點。

這座雕塑共有三層,象身裡裝有連接每一層的螺旋樓梯,甚至還有能收納雨水引流澆灌。儘管裡巴特的設計很巧妙,法國政府還是拒絕了這一方案,後來夏格倫的凱旋門才得以在此建成。

19世紀下半葉是倫敦東區商業發展的重要時期,泰晤士河需要一座新的橋樑。然而,設計這種橋樑的困難在於需要保持交通的順暢,尤其是確保高桅船的通行。最終霍勒斯•瓊斯爵士的設計方案成為現在的塔橋。

儘管霍勒斯•瓊斯爵士的設計最終取得了勝利,但F.J•帕默的未來主義橋樑在競標中非常吸引人。他的創意包括在結構兩端的可移動平臺。

1913年建築師亨利•培根的設計方案獲得通過,1915年2月12日,於林肯的生日動土興建,1922年5月30日竣工。1923年亨利•培根因此建築獲得全美建築協會頒發的設計金獎。林肯紀念堂成為華盛頓的地標之一,而另一位受人尊敬的建築師則以極其不同的方式設計了林肯紀念堂,但最終成為圖紙。他就是約翰·羅素·波普。

約翰•羅素•波普提交了幾張設計素描,他從其他文化中汲取靈感,產生類似於瑪雅神廟和圖中所示的金字塔造型。雖然沒有選擇他的設計方案,但波普後來設計了國家檔案館和傑斐遜紀念堂等標誌性建築,耶魯大學體育館也是其設計作品之一。


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發起了一場設計新總部的競賽,顯然是為了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辦公樓”。來自23個國家的260名建築師提交的作品。紐約建築師約翰•豪威爾斯和雷蒙德•胡德利用法國傳統設計了今天聞名的哥特式塔樓。

德國建築師布魯諾•塔特設計的金字塔型大樓是不是更與眾不同。

悉尼歌劇院被認為是現代建築的傑作,這歸功於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的創意。1955年,悉尼音樂學院院長尤金•古森斯提議建設一座音樂廳,併為此組織了一次國際設計競賽,收到了220份方案,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方案。

相比之下古森斯的方案顯得非常保守,而烏松的設計則讓悉尼歌劇院聞名世界。悉尼歌劇院的建築在2007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距其建成只有34年。悉尼歌劇院是20世紀不多的幾座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身份的新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