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進城並不是來養老 每天做家務忍受孤獨

老人跟著兒女漂泊異鄉,得到不是該有的“福”,而是每天操持著家務,忍受著孤獨。從河北來的王阿姨說,自從跟著孩子到了北京後一點都沒有養老享福的感覺,之前在老家只要照顧老頭子一個人就好,現在就要照顧兒子,媳婦,孫子,孫女。

有的老人進城並不是來養老

在異鄉城市打拼的汪先生因為請不起保姆而讓父母來幫助感到很無奈,他說,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時候自己和妻子加班到九十點是常有的事,沒人接孩子,做飯,只能讓在鄉下的老人過來幫助帶孩子,做家務。

有的老人進城並不是來養老 每天做家務忍受孤獨

而且因為汪先生的家是兩室一廳,父母不能同時前來,輪到父親來照看孩子時,因為和孩子擠在一個屋子裡,父親生活得很不習慣。擔心自己打呼嚕吵醒孩子,老人經常忍著睏意到天明。

箇中原因,有的是因為子女工作繁忙,有的則是子女自理能力不強,即便已經為人父母,但還是難以應對家務事。從山東隨遷來京的方女士發現,小區裡帶孩子的老人,大多和自己一樣,操著外地口音。方女士幫忙帶孩子的背後,是自己的女兒從小沒做過什麼家務,女婿也如此。“以前為了讓閨女好好學習,什麼活兒都不讓她幹。”孩子結婚後,這些家務還是歸隨遷而來的方女士做。

“老漂”一族面臨“心理空巢”

有的老人不僅“退而不休”的操勞家務事,同時在心理上還面臨著巨大的“心理空巢”,沒有自己的朋友。崔先生常去小區花園遛彎,但是卻一直找不到能說到一起的人。他感覺,自己和本地老人之間,有一堵無形的牆。“他們討論的要麼是投資,要麼是出國旅遊,還有孫子孫女上什麼興趣班,我都插不上嘴。”

“身在異地,心在老家”,是不少“老漂族”的生活寫照

子女和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且有些的老人並不願意去異鄉生活,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子女就不要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享福”了,想要真的敬孝,這種方式不是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