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調查研究」之三 出台8年多,好政策爲何成了紙文件?

「我们的调查研究」之三 出台8年多,好政策为何成了纸文件?

督察推動八年“紙文件”落地

施法根老人終於不用為了辦理姐姐的醫療補助而每次都跑很多趟了!

日前,杭州建德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員撥通了大同鎮禹甸村村民施法根的電話,告知老人家其姐姐施優娥的醫療補助報銷從下月開始可以一次性結報。

施法根的姐姐施優娥是禹甸村的低保戶,今年66歲的她身體殘疾,施法根幫著張羅醫療補助報銷事宜,因此也成了市社保中心的“熟客”。

施優娥今年1至5月的醫療補助總共5271.7元。為了這筆補助款,施法根前前後後跑了差不多有十趟。

2018年4月23日,建德市扶貧領域專項督查組赴禹甸村,對扶貧領域腐敗與作風問題進行專項督查。

施法根向督查組反映了這一情況。“為了5000多塊錢,我已經往市裡跑了很多趟了。再跑幾年我就跑不動了。”施法根說。附近的村民們也紛紛議論,有的反映村裡某低保戶因為報銷過程太麻煩就放棄了,還有的反映有些低保戶根本不知道這方面的政策,一次都沒有享受過補助。督查組工作人員又連續走訪了一些低保戶,發現大家都有類似的抱怨。

2010年,建德市就出臺了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即時即報政策,明確對困難群體看病實行即時即報,群眾自己只要出少部分錢,剩餘的開支可以享受惠民補助,防止因病返貧。這項政策實施已經8年多了,為何沒有發揮作用?

督查組找到市人力社保中心負責人劉某,瞭解近年來即時即報政策落實情況,並詢問是否有相關信訪反映。劉某坦言,近年來有關信訪問題較多,主要涉及報銷費用不能及時到位,中間環節過多,造成報銷困難等。僅2017年,全市未享受即時即報政策困難群眾達2381人次,涉及補助金額2421萬元,因不知曉政策、報銷延誤等原因未報銷的有861人,涉及金額388.53萬元。

督查組認真查閱了有關信訪件,並對涉及的相關鄉鎮和村進行實地走訪核查,通過核查,發現確實存在醫療救助報銷困難,且週期長的問題。

好政策發揮不了作用,背後是否存在相關部門不擔當不作為問題?督查組又連續走訪了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計生局和市民政局。說起理由,三個單位都有很多,如低保認定名單實時變化,沒法動態掌握;惠民醫院目前是手工操作,統一結報需開發新程序,會增加財政負擔等。然而,說一千道一萬,細細推敲,卻都是各職能部門推諉扯皮,履職不到位,缺乏主動作為主動擔當意識。就是這些看似理由的“理由”,讓好政策成了個紙文件,硬生生被擱置多年,為群眾所詬病。

群眾利益面前容不得半點推辭。在督查組的推動下,涉及醫療補助事項的相關單位,形成了具體工作方案,並定於7月1日實現醫療救助即時即報。督查組明確告知,如果影響政策落地,將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實現醫療救助即時即報只是建德市紀委監委開展扶貧領域腐敗與作風問題專項督查工作的成果之一。督查開展以來,共發現問題14個,下發整改意見書7份,2個部門和5個鄉鎮共15人受到通報、批評教育等處理。

監督是紀檢監察工作的首要職責,開展監督首先要運用好調查研究這一法寶。解決8年來難以落實的疑難雜症,就是用好了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和走基層的腳力。杭州建德市實現醫療救助即時即報這起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對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而言,搞好調查研究,重在走到群眾中去,聽真話、摸實情、找方法。今後,我們要更加主動走出去,到田間地頭,問問家長裡短事,聽聽雞毛蒜皮言,解決人民群眾關心和痛恨的問題,拉近與群眾的關係。”建德市紀委監委派駐第五紀檢監察組組長孫施偉深有感觸地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郭興 | 製圖 李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