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空城爲哪般 九邊重鎮話銀川

明初空城為哪般 九邊重鎮話銀川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終於爆發了規模巨大的紅巾軍起義。紅巾軍起義的聲勢日益擴大,也蔓延到了銀川地區,紅巾軍將領李喜喜所部攻陷寧夏府和靈州等地。由於銀川地區自元朝建立以來,很久沒有發生戰爭,武備鬆弛,兵員稀少,根本沒有能力抵禦紅巾軍的進攻,守城的元朝官吏紛紛逃跑,不敢抵抗。

1368年,宋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北伐戰爭。八月,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滅亡。雖然元朝京城大都被攻克,但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元朝殘餘勢力仍然十分強。特別是以擴廓帖木兒為主的西北殘元軍事力量具有很強的實力。朱元璋見擴廓帖木兒久為西北邊患,便命徐達第二次掛帥出征西北,明軍與擴廓帖木兒在展開激戰,此役中,明軍大獲全勝,擴廓帖木兒則渡過黃河,出逃和林。

明初空城為哪般 九邊重鎮話銀川

寧夏局勢平定後,明廷曾改元寧夏府路為寧夏府,並派軍隊駐守。但當時寧夏北部賀蘭山後的蒙古殘餘勢力十分強大,他們時刻想襲取寧夏,恢復原來的統治地盤,擴廓帖木兒在敗逃漠北後,也時常率兵從寧夏進攻陝、甘、寧夏當地複雜的軍事鬥爭局勢,使新建的寧夏府成為明政府手中的“燙手山芋”,明廷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把寧夏府一帶的軍民全部遷到關中去,在寧夏北部製造一個無人區,成為一個戰略緩衝地帶。

明初寧夏府空城,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件。這場大移民,直接導致了當時銀川地區人口的大更新和大換血,也莫定了數百年來銀川市作為移民城市的根基。

明初空城為哪般 九邊重鎮話銀川

洪武九年,經過數年的戰爭,明軍終於可以比較牢固地控制銀川地區了,明廷在元代寧夏府路的基礎上,設立了寧夏衛。可是原來寧夏府人口全部被遷到了關中地區,明廷就在銀川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移民,主要是從中原及江南地區調發軍民移居銀川地區,其中以浙江、江蘇地區居多,這些移民來自江南水鄉,熟悉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技術,來到引黃灌溉發達的銀川地區後,把家鄉的農耕技術、文化風俗也帶到了銀川地區,銀川的社會生活習俗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具有“江左之風”。銀川成為塞北邊一座具有濃郁江南風情的軍事重鎮。

明初空城為哪般 九邊重鎮話銀川

明代的寧夏城,肩負著抵禦砝和、瓦刺各部入侵的重任,是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在九鎮中,寧夏一地就有兩個軍事重鎮:寧夏鎮、固原鎮。可見寧夏在明代北方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為了加強防禦,明軍在今銀川平原上建造了大量的軍事堡寨,多達100餘個。這些堡寨大多以首任駐軍軍官的名字來命名,有些一直流傳到今天還在使用。著名的有吳忠(市)、李俊(鎮)、張政(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還有邵崗(鄉)姚伏(鎮)、蔣鼎(鄉)等。

明初空城為哪般 九邊重鎮話銀川

隨著人口的繁衍、城市規模的擴大,寧夏鎮成為西北重要軍事重鎮,城市建設也頗有特色。為了加強寧夏鎮城的防部,明朝政府圍繞寧夏總鎮修築了三道堅固的邊牆,也就是明長城。這些邊牆就像臂膀護衛著寧夏鎮,而寧夏鎮就像大腦,指揮看這些邊牆,它們互為表裡,有力地保障著一方安寧。

來源:《銀川史話》(寧夏地方史話叢書)

歡迎投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爆文重獎!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